□《中國農資》記者 徐娜
作物缺鈣是目前農業(yè)界較為頭痛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多數(shù)種植者還未認識到鈣肥對作物生長的重要作用及作物對鈣肥的需求量。從底肥到追肥,種植者多以氮、磷、鉀為主,極少關注鈣、鎂等中微量元素。所以施肥時氮、磷、鉀施用量遠超鈣肥,這極易引起作物缺鈣,如瓜類作物果面裂瓜,茄果類果實出現(xiàn)臍腐病、頂枯病,產(chǎn)量降低,作物品性大打折扣,甚至失去食用價值。
杭州瑞年貿易有限公司技術研究員何金鋼介紹:“多數(shù)蔬菜和瓜果類作物從前期生根到后期膨果階段對鈣的需求量非常高,甚至超過常見的大量元素。但因種植者鈣肥施用方式不合理和方法不科學,導致鈣肥吸收利用率一直上不去,甚至缺失,從而出現(xiàn)一些生理性病害?!?/p>
近日,河北一農戶地中西紅柿剛成熟采收,但棚里臍腐病特別嚴重,近一半果實上出現(xiàn)黑斑、腐爛,基本不符收購標準,經(jīng)濟損失慘重。據(jù)農戶介紹,西紅柿出現(xiàn)臍腐病的原因是缺鈣導致的,剛發(fā)現(xiàn)西紅柿臍部出現(xiàn)水浸狀病斑時已沖施硝酸鈣,但噴灑鈣肥后,作物卻未見多大起色,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雖很懶惰,但很重要。茄果類、瓜類蔬菜作為喜鈣類植物,對鈣肥需求量較大,部分蔬菜甚至超過對氮的需求量,更遠超磷。何金鋼介紹:“如西紅柿對鈣的需求量僅次于鉀,高于氮、磷等其他元素,處于所需營養(yǎng)的第二位?!绷頁?jù)杭州瑞年貿易有限公司業(yè)務代表袁軍介紹,鈣是一種惰性元素,本身分子結構不活躍,容易被土壤膠體固定,作物吸收困難。而且進入蔬菜體內后,鈣只能隨水通過導管向上運輸,進入葉片、果實內后,再也出不來了。所以農作物缺鈣主要表現(xiàn)在頂部、根尖等位置。常見的菜花和甘藍的頂枯病、白菜的干燒心、黃瓜的爛龍頭、西紅柿的臍腐病等都是缺鈣導致的。
施用鈣肥切莫做了無用功。近些年,部分蔬菜因缺鈣導致品質降低甚至壞死,所以很多菜農都加大鈣肥施用量。加上很多經(jīng)銷商也一再宣傳鈣肥要在施基肥時施足。這讓菜農認為,施基肥時應大量施用鈣肥。但事實不是鈣肥施得越多,蔬菜就不會缺鈣。雖然鈣肥在土壤中和植株體內移動性差,以基施為主,但蔬菜大量表現(xiàn)出缺鈣癥狀卻不是鈣肥施用量不足所致。而是近年來,由于土壤酸化、追求高產(chǎn)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土壤中鹽離子濃度過高,影響了蔬菜對鈣的吸收。因此,問題的關鍵是讓蔬菜充分吸收鈣肥,而不是一味地增加鈣肥施用量。而且過多施用鈣肥,還會改變土壤的酸堿性,對蔬菜生長非常不利。
“現(xiàn)在的種植者,尤其是經(jīng)濟作物種植者,種地回報率較高,所以對于農資的投入還是很舍得的。同時他們的意識非常超前,不會讓地里缺少哪一種元素?!痹娬f,“土壤中各種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都不缺的情況下,農作物會出現(xiàn)一些病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種植者最為關心的,也是我們服務的重點?!?/p>
科學補鈣助作物提質增量。鈣屬于惰性元素,補充難度大,有些作物反復補鈣后還會出現(xiàn)缺鈣癥狀,這并非缺鈣引起的,而是因為微量元素在轉換過程中受到一定影響導致作物吸收不了。這些鈣缺少一種能被作物有效吸收利用的方法。所以農作物一旦出現(xiàn)缺鈣癥狀,再去補充就晚了,作物補鈣一定要提前。
據(jù)澳大利亞世普瑞作物營養(yǎng)公司研究員西蒙介紹,作物補鈣一定要抓住三個關鍵時期:一是苗期根系發(fā)育期,可噴施兩次清液型鈣鎂產(chǎn)品。二是在第三次補鈣時可鈣硼同補,通過葉面噴施促使鈣元素被作物更好吸收。三是在蔬菜結果期,這時植株需鈣量會大增,要通過根系噴施含鈣產(chǎn)品來補充鈣。抓住作物補鈣三個關鍵期,盡可能做到全方位補充鈣肥。
因農作物對鈣的吸收是被動吸收,土壤中的鈣是通過蒸騰拉力隨水一起進入作物體內。尤其陰雨天氣較多時,作物蒸騰作用會降低很多,就會影響作物對鈣的吸收。這時及時補充鈣肥可促進根系發(fā)育,培育健壯植株,促進花芽分化。
針對西紅柿臍腐病,西蒙介紹:“因鈣本身很難被吸收,而西紅柿對鈣需求量較大,所以在其整個生長周期更要注重鈣肥的補充。同時為更好地保證西紅柿在生長后期還可通過葉面噴施補充高鉀肥料,不僅保證西紅柿的保質期,還有助于作物轉色?!?/p>
元素同補促進作物生長。作物生長前期,磷肥具有重要作用,會強化主根生長,而在作物生長點上對鈣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普通施用磷肥和鈣肥會形成沉淀,產(chǎn)生固體磷酸鈣等物質,導致磷肥利用率低。針對這種情況,何金鋼說:“農戶在作物生長前期可選擇一種磷鈣同補的產(chǎn)品來解決前期生根問題,磷鈣科學補充后根系營養(yǎng)吸收較好,呈現(xiàn)出的形態(tài)較白,是一種比較健康的狀態(tài)?!?/p>
作物生根期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時期——作物開花期,此時對于鈣需求量并不大,更需補充硼肥促進花的形成。而硼鈣又可相互促進吸收,所以開花期進行鈣硼同補可促進硼的吸收,從而有利于作物開花。
鉀肥膨果卻也阻鈣。鉀作為作物生長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二氧化碳同化率,既有利于植物葉綠素合成,也有助于改善葉綠體結構,同時還有助于膨果。而目前很多種植者存在一個誤區(qū),認為鉀肥膨果就大量施用鉀肥,導致膨果期需要大量鈣元素時期土壤中鈣含量嚴重不足,從而出現(xiàn)臍腐病、頂枯病等病害。
為何過量施用鉀肥會導致土壤中鈣含量不足?西蒙說:“鉀肥和鈣肥同屬于陽離子,在作物吸收過程中,鉀會把大部分中微量元素的陽離子拮抗掉,鈣就是其中一個。種植者大量的施用鉀肥造成土壤中鉀離子濃度過高,從而影響了根部鈣的吸收?!睂Υ?,何金鋼建議種植者在沖施利于膨果的水溶肥期隔3-4次沖施一次中微量元素。這樣可以補充60%-70%鈣肥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剩余30%-40%可通過葉面噴施來進行補充。這樣可以保證作物需求高峰期鈣肥的供應量。
雙管齊下全效護航。鈣肥在所有營養(yǎng)元素中吸收難度最大、最難運輸,進入植物體內后會沉積很難進行二次移動。北方土壤雖是石灰性土壤,鈣含量高,但這些鈣離子不溶于水,無法被吸收,而南方酸性土壤又不利于鈣離子吸收。部分種植者在日常生產(chǎn)過程中,不注重底肥中鈣元素的補充,導致作物前期鈣元素缺失。所以在種植前期要刻意通過根部沖施來補充部分鈣肥。
作物補鈣主要依靠溫度和蒸騰作用,在作物生長期會出現(xiàn)新葉焦邊現(xiàn)象,這是因為根部及老葉上鈣肥難以通過蒸騰作用運輸?shù)叫氯~上,故而缺鈣。西蒙表示:“根部沖施可補充作物生長周期中所需鈣含量的70%,剩余30%需通過對葉面頂端噴施鈣肥,有效補充新葉缺失的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