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鵬, 徐 陶,毛愛國,張崇林,黨西鋒,王 雄*
(1.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云南昆明 650204;2.四川省公安廳警犬基地,四川成都 610000;3.四川省廣元市公安局警犬隊,四川廣元 628000)
骨母細胞瘤(osteoblasts)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臨床上較為少見的原發(fā)性骨腫瘤[1],大約占人體全身骨骼腫瘤的1%[2]。該病多發(fā)生于中軸骨骼,其特點為骨母細胞產(chǎn)生大量礦化不良的骨樣組織(基質(zhì))和編織骨成分,一般為良性或局部性侵襲,又稱良性成骨細胞瘤、巨大骨樣骨瘤、良性骨母細胞瘤等[3]。骨母細胞型骨肉瘤是骨母細胞瘤的一種形式,以脊柱、四肢長骨好發(fā),呈囊狀膨脹性骨質(zhì)破壞,邊緣有輕度硬化,內(nèi)見小點片狀、斑點狀鈣化[4];病灶呈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瘤內(nèi)常有斑點、條片或不定型的鈣化和骨化[5];病理特征包括豐富的骨母細胞,骨母細胞呈浸潤性生長;間質(zhì)有豐富的血管;豐富的骨樣組織(基質(zhì))互相連接成條索狀,其中有不同程度的鈣鹽沉積形成骨小梁,骨小梁排列規(guī)則[6]。
犬骨母細胞型骨肉瘤臨床報道很少。筆者在2015年—2017年遇到2例患犬,其中1例2015年12月發(fā)病,至2017年6月發(fā)生肺轉(zhuǎn)移后安樂死處理,形成犬骨母細胞型骨肉瘤完整的病例資料,總結如下。
病例1:患犬為昆明某犬場繁育母犬,馬里努阿犬,2011年3月25日出生,2015年12月10日發(fā)病,表現(xiàn)為右前肢橈尺骨近腕關節(jié)處,出現(xiàn)一直徑約5 cm的腫塊,質(zhì)地較硬,觸摸無痛感,亦無熱感;患部與周圍組織界限明顯,無游離感(圖1);患犬精神狀態(tài)、食欲等均無異常,按運動傷進行消炎止痛治療。2016年3月,腫脹不見減輕,并逐漸加重,患部直徑約6.5 cm。2016年4月,經(jīng)與犬主協(xié)商,將患犬帶回我院診療,X光拍片檢查顯示,該犬存在橈骨骨瘤可能(圖2)。因為病例罕見,為得到更多的臨床資料,我院對患犬進行觀察與對癥治療,直至患部即將破潰時再行手術切除。
圖1 橈骨骨瘤患犬
箭頭.骨組織溶解
Arrow.Dissolving bone tissue
圖2橈骨骨瘤患犬X光片
Fig.2 X-ray picture of radial osteoma in the dog
觀察治療期間,每周檢測患犬血常規(guī)及血生化指標1次,未見明顯異常。觀察患部及皮膚狀態(tài),見患部直徑每月增長0.5 cm左右;治療期間患犬發(fā)情一次,未予交配。2016年10月28日,患犬患部皮膚發(fā)紅,行走困難,患肢無法著地,患部直徑超過10 cm(圖1),即進行左前肢截肢手術,同時采集病料組織進行病理切片檢查。術后常規(guī)護理與治療,1個月后康復,患犬狀態(tài)正常,血常規(guī)血生化指標正常,X光片檢查,手術部位無異常。
對手術切除肢體解剖,顯示患犬為橈骨骨瘤,尺骨部分受損;橈骨及周圍肌肉組織溶解,呈灰黃色及灰褐色,病灶中央出現(xiàn)囊腔樣病變,溶解組織呈紫紅色,有砂礫樣感(圖3);囊腔中有大量暗紅色血樣液體;病灶直徑約8 cm;將病灶組織全部清除干凈,可見橈骨因為病變而造成部分骨骼組織缺失,病灶與附近骨骼組織界限清楚。
圖3 橈骨骨瘤患犬截肢后組織解剖圖
2017年4月下旬,患犬發(fā)情并予交配。配種后每隔1周進行一次體檢,包括血常規(guī)、血生化、B超檢查等;6月15日,患犬出現(xiàn)后肢行走困難,B超檢查胎兒正常,X光拍片發(fā)現(xiàn)肺部出現(xiàn)不明團塊;6月20日,患犬出現(xiàn)后肢水腫,無法站立,并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癥狀;6月30日,施行剖腹產(chǎn),5只仔犬全部成活,轉(zhuǎn)給其他適齡母犬哺乳。對患犬腹腔臟器檢查,未見肉眼可見變化,鑒于患犬生存質(zhì)量下降,決定予以安樂死,并行剖檢。
剖檢發(fā)現(xiàn),患犬雙后肢皮下水腫、肌肉萎縮;皮下組織、腹腔臟器、四肢骨骼未見異常,胸腔可見右肺下葉出現(xiàn)一個大小約為12 cm×6 cm×5 cm的鈣化病灶,質(zhì)地堅硬;兩側肺臟均有直徑0.3 cm左右的鈣化病灶,其中一個直徑約1 cm(圖4),質(zhì)地堅硬。采集肺臟鈣化病灶進行病理檢查。
圖4 肺臟鈣化病灶
病例2:患犬為四川廣元某犬場訓練犬,馬里努阿犬,公,2011年8月5日出生;2016年10月8日,訓練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犬左前肢肱骨部位腫脹,難以負重;觸診檢查,患部較硬,無發(fā)熱感;腫脹部位與周圍組織界限明顯,無游離感;無外傷、異物等情況,患犬食欲及精神狀態(tài)未見明顯異常。犬主按運動傷使用阿莫西林膠囊、三七片等藥物治療數(shù)月。
2016年12月,患犬癥狀不見減輕,患部腫脹更加嚴重,行走困難;患犬食欲下降,出現(xiàn)消瘦。隨后,在我院建議下,犬主于2016年12月21日將患犬送當?shù)蒯t(yī)院進行CT掃描(圖5),結果顯示該犬患疑似肱骨骨瘤,繼續(xù)進行抗菌消炎與對癥治療。
2017年2月10日,我院派人前去廣元診療?;既癯劣?,行走困難,體溫正常;左前肢肱骨部位腫脹嚴重,腫脹部位直徑約14 cm,質(zhì)地堅硬,患部與周圍組織界限明顯;穿刺有少量暗紅色液體從穿刺孔流出;觀察CT片,我院認為該犬患疑似肱骨骨瘤。鑒于患犬肱骨骨瘤性質(zhì)無法判定,以及術后難以投入訓練和使用等原因,建議予以安樂死,并進行解剖。
剖檢發(fā)現(xiàn),患犬后腹部皮下輕度水腫,左前肢腹下皮膚水腫;雙側肺臟出現(xiàn)多個鈣化病灶(圖6),直徑約0.6 cm,質(zhì)地堅硬;腹腔臟器未見異常;患部肱骨及其周圍肌肉組織出現(xiàn)溶解,呈灰黃色及灰褐色,
病灶中央出現(xiàn)囊腔樣病變,溶解組織呈紫紅色,有砂礫樣感;囊腔中有大量暗紅色血樣液體(圖7);病灶直徑約14 cm;將病灶組織全部清除干凈,可見肱骨因為病變而造成部分骨骼組織缺失,病變部位界限清晰,采集病料進行病理切片檢查。
箭頭.骨組織溶解
Arrow.Dissolving bone tissue
圖5肱骨骨瘤患犬CT片
Fig.5 CT picture of the dog with humerus osteoma
箭頭.肺部鈣化病灶
Arrow.Pulmonary calcification foci
圖6肺臟鈣化病灶
Fig.6 Pulmonary calcification foci
圖7 肱骨骨瘤患犬患部組織剖檢
對采集的病料組織進行固定、脫水、切片、HE染色等處理,封片鏡檢。橈骨骨瘤橈骨病理檢查結果見圖8~圖10。從圖8看出(病例1),低倍鏡下,腫瘤組織由大量增殖的骨母細胞構成;高倍鏡下,可見排列規(guī)則的骨樣基質(zhì)與多核巨細胞,以及富含血管的間質(zhì)組織;腫瘤細胞呈片狀分布,細胞異型性明顯。從圖9看出(病例1),低倍鏡下可見大量增殖的腫瘤細胞、骨樣基質(zhì)及骨小梁,顯示橈骨骨瘤已發(fā)生肺轉(zhuǎn)移。從圖10看出(病例2),腫瘤組織由大量增殖的骨母細胞構成,腫瘤細胞呈浸潤性生長;間質(zhì)組織富含血管。
A.骨母細胞(HE,100×);B.骨樣基質(zhì)(HE,400× )
A.Osteoblast (HE,100×);B.Bone matrix(HE,400× )
圖8橈骨骨瘤犬橈骨病理切片
Fig.8 Histo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radius osteoma
A.骨樣基質(zhì);B.骨小梁;C.骨母細胞
A.Osteoid matrix;B.Bone trabecula;C.Osteoblast
圖9橈骨骨瘤肺臟病理切片(HE,200×)
Fig.9 Histo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lungs with radial osteoma(HE,200×)
A.骨母細胞;B.骨小梁
A.Osteoblasts;B.Bone trabecula
圖10肱骨骨瘤肱骨病理切片(HE,400×)
Fig.10 Histo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humerus osteoma (HE,400×)
根據(jù)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影像學特征和病理組織學變化檢查結果,確診為犬骨母細胞型骨肉瘤。
2例患犬,僅病例1采取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為了便于傷口愈合,從肱骨中段進行截肢手術并進行常規(guī)術后護理;2017年4月下旬,該犬發(fā)情后進行交配,7月2日為預產(chǎn)期,6月30日剖腹產(chǎn)及安樂死處理。病例2實施安樂死處理。
病例1,根據(jù)臨床癥狀及X片檢查,初診患犬屬于骨瘤類疾病,確診依據(jù)病理變化即可。病例2,因為基層工作單位缺乏診療條件,造成延誤;若能及時確診,并進行手術治療,該犬從臨床治療的角度分析,可能會成功。
犬骨母細胞型骨肉瘤臨床很少見,筆者遇到的2例患犬,主要依據(jù)臨床特征、剖檢變化、影像學特征和病理組織學變化四個方面進行診斷。資料報道,骨母細胞型骨肉瘤以脊柱、四肢長骨好發(fā),呈囊狀膨脹性骨質(zhì)破壞,邊緣有輕度硬化,內(nèi)見小點片狀,斑點狀鈣化[4];該病一般呈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瘤內(nèi)常有斑點、條片或不定型的鈣化和骨化[5];病理特征包括,豐富的骨母細胞,骨母細胞呈浸潤性生長;間質(zhì)有豐富的血管;豐富的骨樣組織(基質(zhì))互相連接成條索狀,其中有不同程度的鈣鹽沉積形成骨小梁,骨小梁排列規(guī)則[6]。2例患犬均見大量浸潤性腫瘤細胞(骨母細胞)生長,細胞異型明顯;以及明顯的骨樣基質(zhì)、骨小梁。在肺臟病理切片中可見大量的腫瘤細胞,構成腫瘤性成骨,以及骨樣基質(zhì)和骨小梁。符合骨母細胞型骨肉瘤特征。
資料報道,對于病灶與正常骨組織界限明顯的病例,早期在反應區(qū)外的廣泛性大塊切除,復發(fā)率極低,手術切除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7];對于那些無法進行邊緣或廣泛切除的部位選擇刮除術[8];對于無法手術、術后復發(fā)或需輔助治療的情況需用放射療法,對于反復復發(fā)的侵襲性骨母細胞瘤和無法徹底切除的骨母細胞瘤主張化療[9]。病例1,筆者采取手術切除的方法治療,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采取觀察性實驗治療,人為造成病程延長,制造肺轉(zhuǎn)移模型,取得臨床病理學研究成果。病例2由于診斷失誤,引起肺轉(zhuǎn)移,貽誤最佳手術機會。
在犬類未見報道,人發(fā)生較多,良性及惡性均可發(fā)生囊變,良性者囊變大而明顯,且較規(guī)則,通常為橢圓形,邊緣光滑,惡性者囊變小而散在[10]。2例患犬,囊變均大而明顯;均為橢圓形,邊緣光滑,具有良性骨母細胞瘤的特征。但2例患犬,病灶直徑達到8 cm以上,大大超過人的病灶直徑(0.5 cm),且后期均發(fā)生肺轉(zhuǎn)移,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出現(xiàn)循環(huán)衰竭跡象,具有侵襲性,這基本屬于腫瘤惡變的特征。因此,在犬的臨床上,初期的手術治療,可能會阻止腫瘤的惡變;病灶直徑超過1 cm,有惡變的可能;其中,具有侵襲性以及發(fā)生肺轉(zhuǎn)移,是判斷骨母細胞型骨肉瘤良性與惡性的重要指標。
對于犬的骨腫瘤,目前基本以X光拍片檢查為主要手段,只有少量醫(yī)院開始使用CT掃描技術和核磁共振(MRI)技術。對于人的骨母細胞瘤,X線是診斷的基本方法;CT具有較高密度分辨率,對骨皮質(zhì)破壞、骨殼形態(tài)的顯示更為直觀,更為重要的是可觀察瘤灶細微的鈣化和骨化影,是診斷本病最重要的影像檢查方法;MRI的診斷價值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信號特點并無明顯的特異性[11]。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將盡量使用CT與MRI技術對犬的骨骼疾病進行檢查。
2例患犬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部皮下及肢體皮下水腫,這可能的原因是骨瘤壓迫,造成肢體血液回流困難,以及肺部病灶區(qū)域壓力過大,形成的液體向周邊滲透。
病例1的外祖母與病例2的祖母,具有共同的父母血緣關系,即它們(外祖母與祖母)是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后代。這是否說明該病具有遺傳性,尚需進一步驗證,筆者將繼續(xù)跟蹤這一家系的后代表現(xiàn)情況,并對病例1的后代進行跟蹤研究。
2例患犬發(fā)病時間均在5歲左右,這個年齡正屬于犬的壯年時代,無法判斷該病與年齡老化有關系。
[1] Lucas D R,Unni K K,McLeod R A,et al.Osteoblastom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306 cases[J].Hum Pathol,1994,5:117-134.
[2] Dorfman H D,Czerniak B.Bone caneers[J].Cancer,1995,26:620-624.
[3] Lee E J,Park C S,Song S Y,et al.Osteoblastoma arising from the ethmoidal sinus[J].AJR Am J Roentgenol,2004,182:1343-1344.
[4] 劉光俊,趙云輝 .骨母細胞瘤的X線診斷[J].華夏醫(yī)學,2002,15(2):161-162.
[5] 麥春華,蔡澤銀,程曉光.骨母細胞瘤的影像學表現(xiàn)和診斷價值[J].Chinese J CT MRI,2012,10(3):88-90.
[6] 李亦民,彥 青,徐 莉.骨母細胞瘤臨床病理學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1997,17(12):757-759.
[7] Souza C P H,Lima M D,Queiroz S H,et al.Agressive osteoblastoma in a seven-year-old girl's mandible:Treatment and six-year monitoring[J].Int J Surg Case Rep,2016,27(C):5-9.
[8] 靳 松, 沈靖南, 王 晉,等. 骨母細胞瘤的臨床與病理分析[J].中國骨腫瘤骨病,2006,5(3):147-150.
[9] Batay F,Savas A,Ugur H C,et al.Benign osteoblastoma of the orbital part of the frontal bone:case report[J].Acta Neurochir,1998,140: 729-730.
[10] 連海英, 張雪林, 張水興,等. 骨母細胞瘤的MRI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4,20(12):1915-1917.
[11] 陳亞玲,王軍輝,郭會利. CT診斷骨樣骨瘤的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8(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