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勤 冉柏祥 蔡玉娥 王春云
(文縣農牧局,甘肅 文縣 746400)
甘肅省文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帶,縣內最高海拔4 187 m,最低海拔550 m。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水量450~800 mm,由于文縣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獨特、光熱資源豐富,適宜多種中藥材生長,現(xiàn)已查明植物資源有2 300多種,藥用木本、藤本、灌木、草本近1 500種,其中地產中藥材368種。因獨特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使得文縣成為紋黨參的最佳生長區(qū)。
紋黨參含有21種微量元素,其中12種為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特別是硒含量較高,硒能有效抑制癌發(fā)病率,增強免疫力。紋黨參的有效藥用成分含量居黨參之首,藥用價值可與人參相媲美,產品暢銷國內外。于2008年取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紋黨參是一種傳統(tǒng)道地藥材,在文縣種植歷史悠久,全縣(20個鄉(xiāng)鎮(zhèn))紋黨參種植涉及17個鄉(xiāng)鎮(zhèn)258個行政村,種植農戶4萬多戶、約16萬人。其中,主產區(qū)有6個鄉(xiāng)鎮(zhèn)113個村,次產區(qū)有11個鄉(xiāng)鎮(zhèn)145個村。截至2017年底,文縣紋黨參種植面積達0.73萬hm2,總產量6 606 t,產值26 161萬元。在重點種植村,紋黨參收入占藥農總收入的50%以上,占貧困戶收入的60%以上。
紋黨參被文縣確定為精準扶貧的重點支柱產業(y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紋黨參種植以生荒地為主,紋黨參產量高。近年來,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政策的全面實施,紋黨參種植逐步走向了熟地栽培,但在熟地栽培過程中存在缺苗問題。
由于氣候變暖,20世紀90年代紋黨參生長優(yōu)良的區(qū)域,現(xiàn)在已不適宜紋黨參生長。隨著氣候變暖,紋黨參種植區(qū)域向高海拔地區(qū)延伸。例如,海拔在1 600 m左右的半山區(qū)的向陽面表現(xiàn)更為突出,主要原因為夏季高溫時間長,半山區(qū)土層水分蒸發(fā)量大,致使紋黨參植株過早萎蔫(還未達到其生理成熟期),部分植株死亡,造成紋黨參株數(shù)減少。
一是土壤翻耕次數(shù)減少,土壤耕層變淺。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期,紋黨參市場價格高、經濟效益好的前提下,在定植紋黨參之前,至少要對地塊進行3次深耕,土壤耕層深、土質疏松;而現(xiàn)在紋黨參種植地在栽培前最多深耕2次,耕作次數(shù)減少,土地通透性變差。二是大量使用化學藥劑和肥料,改變了土壤理化性質。大量使用化學除草劑,減少了地塊的深翻耕和松耕除草次數(shù),致使耕層變淺;大量施用化學肥料,改變了土壤結構,導致土壤板結,高溫季節(jié)水分蒸發(fā)量加大,多雨季節(jié)易產生澇害,造成紋黨參缺苗。
紋黨參種植主要依靠人力進行田間管理,在松耕除草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致使部分參苗根莖被劃傷,甚至有的被挖斷,劃傷后如果長時間持續(xù)出現(xiàn)高溫天氣,易造成植株缺水死亡,而長時間降雨則易被病菌感染,導致根部腐朽,造成植株減少。
一是蟲害造成缺苗。紋黨參具有芳香味,容易發(fā)生鼠害。同時,蠐螬、地老虎、螻蛄和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咬食紋黨參地下根莖,從而造成紋黨參缺苗。二是病害原因。紋黨參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銹病、霜霉病、白粉病和斑枯病等。以根腐病最為嚴重,主要為害根部,引起全根腐爛,地上部分枯萎死亡;其他病害主要為害莖葉,造成植株葉片脫落而枯萎死亡。
例如,下雨天人或動物踩踏,一方面直接踩傷植株而導致缺苗;另一方面踩踏后土壤板結,易發(fā)生澇害,造成缺苗。近年來,野豬危害也是造成紋黨參缺苗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有人提出缺少微量元素,造成植株缺失,但目前尚處于研究階段。有機質缺乏是造成紋黨參產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但不一定會造成缺苗。
一是合理輪作。紋黨參根系發(fā)達,入土較深,喜肥沃土壤,怕田間積水受澇。種植地選擇土層深厚、結構良好、排灌便利、富含腐殖質的黃綿土或黑壚土為宜。前茬以麥類作物為好,輪作周期要求在3 a以上。二是地塊選擇。低海拔區(qū)域(1 600~1 700 m)選擇半陰半陽地或南面山地為栽培地塊為宜,主要原因是在高溫季節(jié)能夠給紋黨參提供充足的水分,高海拔區(qū)域(2 000 m以上)以向陽面和半陰地塊為好。三是適當提高紋黨參栽培海拔高度。減少低海拔區(qū)域栽培面積(低海區(qū)域向陽面紋黨參易產生紋黨瘤,品質較差),栽培于海拔1 800 m以上區(qū)域的紋黨參,高溫季節(jié)紋黨參仍然生長良好。
一是對栽培地塊進行深翻耕。栽培前進行至少3次深翻耕,尤其是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進行深翻耕,既能有效除去田間雜草,又能打破犁地層,提高土壤通透性。二是減少化學藥劑用量。以深翻耕和松耕除草代替化學除草劑;重施農家肥,合理施用配方肥及復合肥,嚴禁施用純氮肥。
一是合理選擇除草時間。一年應進行2次中耕除草。春季應選擇在土壤解凍后的早春雜草剛萌動時進行,此時除草用工少,雜草清除率高。早春除草宜早不宜遲。秋冬季除草,應選擇在參苗植株枯萎后進行,以晴天為好。二是田間操作精細。在春秋松耕除草時,盡量要細心,適當淺除,既減少了參根劃傷缺苗,又清除了田間雜草,改善了土壤透性。
一是做好以鼠害為主的蟲害防治工作。田間鼠害以人式捕殺和毒餌誘殺方式進行防治,毒餌用敵敵畏或氧化樂果與麥麩皮拌制后,除草時撒入田間。蠐螬、地老虎、螻蛄和金針蟲以毒土或毒餌誘殺方式進行防治。毒土配制為667 m2用15%阿維毒乳油1.0~1.5 kg兌細土30.0 kg,混合后撒在栽培壟溝或生產地里;毒餌配制為667 m2用炒香的餅粉1.0 kg加90%敵百蟲100 g,用水拌勻,撒在生產田面即可。同時,及時清理田間越冬蟲源。
二是做好以根腐病為主的病害防治工作。首先,采取以精選優(yōu)質種子、防澇起壟栽培、理輪作倒茬、清除燒毀病株以及清園消滅越冬病源的物理防治措施。其次,進行化學防治。根腐病用25%多菌靈500倍液或38%~40%福爾馬林50倍液處理苗床土壤,或667 m2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1.0 kg進行土壤消毒,發(fā)病初期用50%托布津2000倍液噴霧或灌根,每7~10 d進行一次,連續(xù)防治兩三次。銹病發(fā)病初期用25%粉銹寧1 000~1 500倍液或97%敵銹鈉400倍液噴霧。霜霉病發(fā)病期噴40%霜疫靈300倍液或70%百菌清1 000倍液,每隔7~10 d噴一次,連續(xù)防治兩三次。
一是抓好紋黨參品種選育試驗。通過野生馴化、純復壯等,選育適宜當?shù)胤N植的抗病性強、品質優(yōu)、產量高的優(yōu)質紋黨參新品種。二是做好產品產地物質含量定性分析。依托國家產業(yè)扶持政策,積極與相關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做好紋黨參產品化學物質定性檢測分析和種植基地土壤礦物質含量定性檢測分析,判定紋黨參缺苗與土壤礦物質含量的關系,從而合理有效地進行配方施肥,提高紋黨參的產量、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