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粹紅
【技法講壇】
借物喻人就是借助某一事物(動物、植物、靜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
其好處是突出中心思想,立意更深遠,情感表達含蓄,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比如《落花生》一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寫借物喻人的文章,首先要確定一個對象;其次描寫對象的特征:外形、習性、作用……以及內(nèi)在品質:品格、精神等;最后由物及人,文末進行贊美,學習描寫對象的精神或品質。
【名作鏈接】
古井
尤 今
有一類人,像古井。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圈死水,靜靜的,不管風來不來,它都不起波瀾,路人走過時,都不會多看它一眼。
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兒掬水來喝,這才驚異地發(fā)現(xiàn),那口古井,竟是那么的深,深不可測,掬上來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見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讓你魂兒出竅。
才美不外露,已屬難能可貴,大智若愚,更是難上加難。
世人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擁有的抖出來讓別人看,肚子里有一分的,他說有兩分,有兩分的呢,說自己有三分,余此類推。
“有麝自然香”,已成了惹人發(fā)噱的“天方夜譚”;“無麝放假香”,才是處世真理。
正因為這樣,一旦發(fā)現(xiàn)了古井,便好似掘到了金山銀庫,有難以置信的驚喜——以為它平而淺,實則它深又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知,知而不言,你掬了又掬,依然掬之不盡。每回掬出來的話語,都閃著智慧的亮光,你從中得到了寶貴的啟示,你對人生有了更堅定的信念。
這口古井,不肯,也不會居功,它靜靜佇立,看你變化,看你成長,你若有成就,它樂在其中而不形諸于外。
古井,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是你的造化。
【學生佳作】
蠟燭
岳雅諾
一個普通的圓柱體,披上了紅色的外衣,頭上長著一根“天線”,這就是蠟燭。
蠟燭是一種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見過吧?它非常便宜,到處都有??吹竭@,你一定會感到奇怪吧?的確,蠟燭很普通,但是它那種默默為他人付出的精神卻深深吸引了我。它點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絲回報。想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國花朵的培育者、祖國棟梁的支柱、為我們默默付出的老師。每天,老師早早地來到學校,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傳授我們豐富的知識。大家都說老師是園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路明燈。可我卻要說老師是一支蠟燭。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崩蠋熡眯燎诘暮顾嘤覀冞@些祖國的花朵,使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梁,而自己從來沒有一點兒私心,不求一點兒回報。如果生活中沒有了老師,就如停電時沒有蠟燭,人生會陷入一片黑暗。這時,我想起了上學期背過的一句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話用在老師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老師直到白發(fā)蒼蒼,也還在堅持上課,就如蠟燭一樣,為了照亮別人,犧牲自己。
蠟燭,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偉大。以后,我也要像蠟燭一樣,為社會默默付出,無私奉獻!
【習作評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毕灎T,是平凡的,但又是偉大的,它給夜的黑暗以光明,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人們。老師,是平凡的,但又是偉大的。小作者抓住蠟燭的特點,采用借物喻人法,由蠟燭聯(lián)想到具有蠟燭精神的老師,借寫蠟燭贊美了老師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精神,表達出了小作者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作品賞析】
古井有古井自己的獨特風格,“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圈死水,靜靜的,不管風來不來,它都不起波瀾”,可是,有一天你渴了,“掬上來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見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讓你魂兒出竅”。古井的這種風格在于“美不外露,大智若愚”。作家獨具匠心地捕捉到古井這樣一個物象來寄意言情,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通過描寫古井的“才美不外露”“不肯,也不會居功”,深度贊美了現(xiàn)代生活里那些竭力給人以恩惠而又不愿張揚的人們。文章語言淺白,風格細膩,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人生感悟。endprint
作文評點報·小學三、四年級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