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軍
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過程中,提倡的“微活動”。“微活動”其實也是課堂活動?!盎顒印鼻肮谝浴拔ⅰ保且蜻@類活動開掘深度較淺、目標指向單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微小一族。在導讀時,這種活動隨文而定,而又點到則止,不搶占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干擾學生的閱讀體驗,故在文本導讀環(huán)節(jié)比較適用。
請看《竇娥冤》第二段落的導讀設計:
學生自讀第二折,要求:讀懂文句,讀后依據(jù)情節(jié)補全給本折擬的一個回目式標題。
[上句]張驢兒 老子;
[下句]桃太守 竇娥。
(答案:設毒 誤殺 執(zhí)刑 錯判)
聽說要擬標題,學生均躍躍欲試;老師指令話音未落,就都讀起書來,看注釋,想句意,時而朗聲誦讀,時而援筆勾畫。讀后,多數(shù)學生很快寫出了基本正確的答案;而且活動結(jié)束后,學生對補寫回目式標題似乎意猶未盡,要老師再出一個題給他們填寫。
這里的補寫標題就是一個“微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學生閱讀文本的積極性得到激發(fā),閱讀非常投入,效率大為提高。教師在導讀時,通過這樣的微活動,促發(fā)閱讀興趣,調(diào)動閱讀動力,讓學生閱讀文本時不再是懈怠狀態(tài)、迷糊狀態(tài)、厭煩狀態(tài),而是緊張狀態(tài)、清醒狀態(tài)、愉悅狀態(tài),讀中有思,讀中有感,達到細致全面地感知文本的目的。
微活動形式多樣,除了上文所用到的復述情節(jié)、擬寫標題外,文句演讀,増、刪、改詞句,創(chuàng)作打油詩等等,都是很好的適合導讀的微活動。
導讀中微活動的設計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創(chuàng)造活動,它講究實效,也講究藝術,是教師的教學技藝、創(chuàng)新意識和審美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設計導讀微活動,大體來說,有如下三種設計思路:
活動的設計,以學生所讀文本的整體信息,如故事情節(jié)、場面氛圍、情感基調(diào)、線索層次等為素材,活動內(nèi)容直接指向文本的整體內(nèi)容,能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全面把握。常見的活動形式有復述情節(jié)、擬寫標題、描述形象、為文本選配音樂等等。
活動的設計,從學生所讀文本中的某個點切入,如言行緣由、字句含義、形象性格等,所選取的“點”雖切口較小,但輻射全篇(節(jié)),學生需要熟悉全篇(節(jié))才能順利解決問題?;顒有问饺缥鍪虑橐蛴?、配畫面旁白、評人物褒貶等等。當然,在設計時活動難度要適中,挖掘不宜過深,必須是學生細讀文本即能參與的活動,否則會妨礙文本的完整閱讀與獨立感知。
活動的設計,抓住文本空白之處,如省略的語言、人物的心理、視線外的情景等做文章,讓學生進行補充與發(fā)揮?;顒有问饺缧睦恚ㄉ駪B(tài))描述、語言填充、情節(jié)續(xù)接等等。這類活動看似游離文本,其實內(nèi)容在文字之外,又在其意蘊之中,這樣的活動也能巧妙地引導學生細讀文本。
一篇課文的導讀,有時需要組織幾個微活動。如果有多個活動時,活動形式要避免單一,否則會使課堂顯得呆板僵化,也會使微活動的導讀效果打折扣。所以,教師在設計微活動時,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蜢o或動,或?qū)懟虍嫞騻€人或群體,或歸納思維或演繹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總是有新的體驗和挑戰(zhàn)。余映潮老師在論述教學板塊設計時說“設計與安排不要老是千‘篇’一面,不要顯得呆板和機械”,說的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