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沙莎
1986年11月的一天,陳日勝和老師羅文列教授一起,到自己的老家廣東遂溪縣虎頭坡的海灘普查紅樹林資源。當兩人穿梭于白花花的蘆葦蕩時,陳日勝忽然看到一株1.6米高、看似蘆葦卻又結著穗子的植物在迎風搖曳。這種野生植物外形太奇怪了,他從未見過。
憑直覺,陳日勝猜它應該是稻子??墒钦l又見過這么高大的稻子呢?陳日勝把穗子里的果實剝開來一看,里面竟是紅顏色的像米又像麥的顆粒。
這到底是什么植物?陳日勝把它遞給老師看。羅教授仔細察看后,斷定它就是水稻,一種生長在海灘鹽堿地里的野生水稻,而且這株水稻還出現(xiàn)同時開花、結實、抽穗的奇觀!
水稻能在海灘鹽堿地里生長?陳日勝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羅教授說:“中國蘊藏著豐富的種子資源,有眾多的野生稻品種,只不過沒被發(fā)現(xiàn)罷了。這是一個新物種,非常珍貴,你發(fā)現(xiàn)了它,一定要設法把它保護好育種出來……”
陳日勝細心取下那株野生水稻中結出的522顆種子,在海邊開始了艱難的育種工作。
海稻一年一熟,試驗周期長。經(jīng)過好幾年的時間,陳日勝才從10個株系中收獲3.8千克種子。
2013年,陳日勝來到海邊的一個村莊,租下鹽堿地種海稻。村里的葉書記特地騎車趕來勸阻說:“這鹽堿地我們種過,都是顆粒無收。20多年來,我從沒見過里面能長出什么。你不要再種了,浪費錢!”
五六天后,綠油油的秧苗破土而出,把葉書記驚得目瞪口呆。村民們見狀,也趕著來播種。陳日勝倒為他們擔憂起來,要知道,普通水稻在鹽堿地里是種不活的啊!不料,他們運氣極佳,因這年雨水特別多,把鹽堿地的鹽堿濃度沖淡了,稻子照樣長了出來。
10月,普通稻子金黃色的稻穗已彎下了腰,株桿矮,谷粒小且不夠飽滿。青白色的海稻卻腰桿挺拔,連稻穗也是直的,谷粒飽滿,身高有1.6米,比普通稻子高了一大截。
2013年秋天,廣東因遭受臺風“尤特”的襲擊,大部分地區(qū)接連發(fā)生強降雨。陳日勝種植的海稻在海水中浸泡了整整13天。讓他驚訝的是,這些稻子不僅毫發(fā)無損,還長高不少。用手捏捏稻穗,谷粒比海水浸泡前還要飽滿。這說明海稻被海水淹沒以后,還在不停地吸收養(yǎng)分“長身體”。
為了試驗種子在不同地域的適應性,陳日勝還專門趕到北京、山東、吉林和黑龍江、遼寧等地去租地試種。
農(nóng)業(yè)是個投資期長、回報低、風險大的行業(yè)。這么多年來,陳日勝都是一人種稻搞研究。為保護新稻種,他一直在進行保護性的投入,產(chǎn)出很少。陳日勝知道,要保護好這個新稻種,并讓它迅速壯大造福于民,靠他一個人單打獨斗是不行的。為此,他在自己的家鄉(xiāng)組建了專業(yè)合作社。專業(yè)合作社的建立,為促進海稻的規(guī)?;?、集約化生產(chǎn)發(fā)揮了巨大作用。2014年,海稻種植面積從幾百畝一下子擴大到1000多畝。
合作社前期投入巨大,耗盡了陳日勝多年的積蓄。這年冬天,一家日本著名的種子公司找到陳日勝,想合作開發(fā)海稻,條件是他赴日搞研究,待遇好得驚人。陳日勝卻不為所動。其實這些年來,先后有十幾家國外機構找到他,或?qū)で蠛献?、或要求壟斷稻種,均被他一口回絕。因為陳日勝清楚,這是我們的東西,一定要留在中國!
海稻畝產(chǎn)從最初的100斤增至300斤,合作社也改為公司化運作。公司化運作讓海稻項目進展加快,使得陳日勝能聯(lián)合到國內(nèi)鹽堿地集中分布地區(qū)的科研院所,開展海稻多地試種觀察。試驗點從南到北展開。為此,陳日勝的足跡跨越大半個中國。
發(fā)源于廣東的海稻,在從海南到東北三省沿海的鹽堿地里都能正常生長。地處內(nèi)陸的黑龍江有多種鹽堿地,種樹不活,但海稻種活了。種植海稻還能改良土壤。重度鹽堿地種下海稻6年后,土壤得到改良,而中度鹽堿地只需3年。
種植海稻無需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陳日勝培育的這一水稻新品種被命名為“海稻一號”?!昂5疽惶枴钡漠a(chǎn)業(yè)化發(fā)展必將對全國6.3億畝鹽堿地開發(fā)利用產(chǎn)生重大影響。
陳日勝迫切希望盡快實施“海稻種子產(chǎn)業(yè)化工程”。在他的夢里,大海沿岸的不毛之地,內(nèi)陸的鹽堿灘,最終都將變成稻花飄香的大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