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錢起集》)
【品讀】
錢起,天寶年間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是“大歷十才子”之一,詩作工于寫景。此詩題為《暮春歸故山草堂》,意即在暮春時節(jié)回了一趟故鄉(xiāng)或舊居,遂開篇以“谷口春殘”四字清楚點題?!肮瓤凇?,系地名,約即“故山”。錢起有好幾首詩曾提到過“谷口”,其中《谷口書齋寄楊補闕》云:“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庇腥刑倩h,有竹林,有遠山,有鳥,有花,可見“谷口”確實是個好地方。然詩人歸時,卻是暮春時節(jié),遂“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此般都是“故山”之景,也都是詩人路見,內(nèi)心暗隱著些許悵然情緒。這悵然里,有絲絲“近鄉(xiāng)情更怯”之情,也有絲絲遲歸的惋惜之情??傊崴崽鹛?,五味雜陳。接下來“始憐”二句,則扣題于“草堂”上?!笆紤z”里有情義,親切堅定之情義;“不改清陰”里也有情義,念舊思鄉(xiāng)之情義;“待我歸”里,還有情義,則是詩人的多情了。
不獨錢起,凡詩人,概多多情。此一多情,非指男女之情,而是指詩人對塵世物事的體恤與感悟要比常人多,且細膩。
杜少陵有句“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一“熟知”里就有多情。想來,燕子戀舊家,按此“熟知”倒也說得過去。然其后緊隨“絕低小”三字,則透露出這“熟知”是多情了。原來這“熟知”,是少陵的自知,是其彼時彼境中的自覺,倒借了燕子的來去,抒發(fā)一番。記得有人曾說,杜少陵情多,得志必能濟物。這話說得好。少陵的多情,于物是,于人更是。另外,蘇東坡也多情。東坡有句“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此中“知我”二字里,亦見多情,亦是自我的情緒借物抒發(fā)。若說此二人多情,大約無人不認同。然要說王摩詰多情,怕有人就要嗤之以鼻了。摩詰的詩,越往后越空靈、絕塵,無紛呈熱鬧。然就我覺去,卻也不乏多情。如“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之“欲上”,又如“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之“來相照”,都是多情。不同的是,摩詰的多情,在深處。靜水深流,愈見深,才愈見多情。
古人說,情至不能已,氤氳化為詩。這情,若是對人事的,倒也不覺奇。難得的是,對物事有情。想來,像錢起一樣,本是他自己思念及思歸“故山草堂”之情濃重,濃到反覺是草堂窗下的幽竹一直“不改清陰”地等他回去??梢?,詩人喜,所見就喜;詩人哀,所見就哀。總之,都是多情勾惹的。
多情好,多情總比薄情好,更比無情好。人情,物情,溫情,閑情,純情,癡情……揚之水先生《“小道”世界》一文里講:“人生至極處,不是一個情么?!保钊兀〆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