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輝
承載著女人時尚歷史的絲巾,如今已闊別固有定義,成為某種文化符號、民族標記和時尚表情。而真正升華絲巾功能時代含意者,非我輩莫屬?!髪檴?/p>
在中國這個衣冠大國,服裝設計者不計其數,但裝飾服裝、修飾人們精神風貌的飾品設計師,卻鮮有為者。
優(yōu)秀的服飾,作為人類文明的標志,僅有色彩、結構、質感、造型遠遠不夠,如何通過生活的要素,來體現著裝者的文化底蘊、彰顯其風格魅力,服飾設計者光有工匠精神,還難以呈現其時代風采和嫵媚個性。值得慶幸的是,在中國時尚產業(yè)彎道超越歐美同行的歷程中,一批文化學者擔當起了中國服裝飾物的創(chuàng)新大任,并創(chuàng)造出了令國際服裝業(yè)界驚喜的時代佳作,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殷姍姍,就是其中一人。
絲縷之間,尺寸之方,隨意纏繞,情魅意長。在殷姍姍創(chuàng)建的品牌“衣公園”工作室里,我看到以故宮、博物館藝術藏品,姑蘇民情、水鄉(xiāng)服飾、節(jié)令文化等元素創(chuàng)作的絲巾圖案,琳瑯滿目,風情萬千。傾聽殷姍姍邊演示邊娓娓道來絲巾的多種飾用方式,第一次真正領悟了絲巾的服飾功能和文化內涵。
尋找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點
源起中國古代衣披、披帛、云肩的絲巾,是女性圍在脖子上的飾品,初始只為御寒所用,后發(fā)展成為搭配服裝、起裝飾顯耀作用的必備物品。經過百年發(fā)展,絲巾這方精靈在女士頸項間隨風起舞、優(yōu)雅摩挲肌膚的同時,其功能性已經超乎想象,從服裝、領巾、圍巾、披肩,到腰帶、頭巾、發(fā)帶、表帶、手袋飾物,或是純藝術品裝飾,絲巾早已成為人們衣裝形象中一種鮮明的文化情感載體。殷姍姍告訴記者:承載著女人時尚歷史的絲巾,如今已闊別固有定義,成為某種文化符號、民族標記和時尚表情。而真正升華絲巾功能時代含意者,非我輩莫屬。
絲綢雖有多種奢華的服飾特性,但如將絲巾作為人四季形象的裝飾,絲易皺,綢則冬涼夏熱等服飾弱點,都是業(yè)界多年未解的困惑。殷姍姍帶領她的團隊從改變絲綢特性入手,展開絲綢工藝的研究和對比實驗,反復研究真絲、桑蠶絲、絲麗香云紗等不同絲材料的個性特征,采取低密平織結構工藝,研制開發(fā)了抗皺性強,且冬不涼夏不熱的恒溫絲,不僅大大降低了絲綢的生產成本,化解了絲巾無法撫平的褶皺之痛,還采取特殊植物染,研發(fā)出了環(huán)保親膚、具有抗菌功效的絲巾。
殷姍姍告訴記者,大學服裝設計專業(yè)畢業(yè)后,她考入蘇州大學研修藝術設計碩士,后又攻讀了紡織工程博士學位,跨學科的求知經歷,不僅較好地解決了殷姍姍在紡織品創(chuàng)新中的技術問題,更為她在設計中將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找到了結合點。殷姍姍認為,設計原則和基本規(guī)律等技巧性的東西掌握起來并不難,然而要想發(fā)掘出服飾的文化藝術內涵,用服飾的文化情感去感動消費者,非一日之功。
作為文化研究學者,殷姍姍喜歡到凝聚著民族文化精華的博物館,去散落著民間藝術的鄉(xiāng)村,探尋民族歷史和非物質文化的奧秘。她把與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藝術家、作家、館藏家的交流、探訪,作為獲取文化營養(yǎng)、挖掘時尚內涵的重要方式。
從傳統(tǒng)文化中采擷設計靈感
通過與這些非物質文化的零距離接觸,殷姍姍找到了設計靈感的源泉,便20年如一日,沉浸在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時尚價值的實踐中。為將理論研究與設計創(chuàng)新實踐結合起來,殷姍姍將2012年創(chuàng)立的設計工作室,發(fā)展為“衣公園”品牌,將學術研究與設計創(chuàng)新結合到服務企業(yè)、服務消費市場的實踐中。
正是有了探索中國服飾文化時代魅力的原動力,身居江南絲綢之鄉(xiāng)的殷姍姍,不斷融和傳統(tǒng)文化及科技元素,以工匠精神進行鉆研,如對絲綢表面光澤和對應色彩的深入研究,使其在設計中運用的色彩,每色都有2000種對應的亞洲人群或歐洲人群的適合度,殷姍姍研發(fā)的“衣公園”品牌絲巾,也以其在色譜上找不到的獨有色彩,在與各類服飾的搭配中,更顯出“衣公園”品牌獨特的色彩符號特性。有統(tǒng)計表明,專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環(huán)保材料服裝的研發(fā)設計,殷姍姍先后擁有了200項著作權,年平均開發(fā)設計的服飾品種多達500余種。
以虛靈與頓悟的東方精神和哲學觀念,殷姍姍將采風調研獲得的感人故事,融合到作品設計中,使我們從殷姍姍設計的每款絲巾作品里,都能看到中國民情傳說的浪漫、手工非遺的精靈和博物館藏珍品的風范。殷姍姍擷取蘇州民俗的優(yōu)稚風韻和歷史文化的精神要素,潑灑名家墨客之情懷,寫意四季芳草之風騷,將蘇州博物館館藏的古畫“沈周百合”,北京故宮符望閣上的補配,居仁堂粉彩瓷上的“喜上眉梢”等經典文化故事,以及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江南特有的非物質文化要素,藝術地濃縮在了薄如蟬翼、形若流云的一方絲巾上,將江南吳音蘇州話的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濃縮在絲綢的物質形態(tài)中,使舞于頸項間的飾品,飄飾出了極盡思辯的美妙風姿和獨具時代魅力的流行感悟。
以傳播中國文化精華為己任
記者從殷姍姍即將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舉行的“衣公園2018中國絲巾生活方式趨勢發(fā)布”作品中看到,原本常見的絲巾,經殷姍姍的設計,通過手工、機織、印染之后,絲面表現出各種精美的歷史文化圖案,絲巾與服裝融為一體成為了藝術品,而各種精巧構思賦予絲巾的創(chuàng)意飾法,更使絲巾的藝術性在服飾表情的變化中,呈現出了高貴脫俗和畫龍點睛的效應。
視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為己任的學者型設計師殷姍姍,為將在絲巾飾品的設計創(chuàng)新心得與業(yè)界同行和消費者分享,先后帶著設計作品赴米蘭世博會、米蘭時裝周、美國TADX蘇州演講會等國際舞臺。殷姍姍從探古知新、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時尚價值,中國文博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提升等不同角度,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心得,聽取專業(yè)建議、收集市場反饋。
當殷姍姍設計的絲巾服飾產品成為蘇州市政府、蘇州博物館的城市禮品,成為中國大使館、各國孔子學院對外交往的中國文化符號時,殷姍姍為自己在方寸之間凝聚起非物質文化深遂的內涵,將對經典的全部戀情幻化成時尚浪漫的精神和華貴風韻所盡的責任,感到了一絲欣慰和自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