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敏
我的老家是浙北山區(qū)的一個小鎮(zhèn)。春節(jié)期間,隨爸媽回老家拜年,在茶余飯后聽到了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主角是老爸的幾個小學同學。前年,某同學聽親戚朋友介紹,接觸到一個投資機會,號稱是投資兩萬元錢,之后每個月可拿到800元的利息,而且這利息可以無限期地拿下去。大家一算賬,只要25個月,本就全回來了,之后的利息就是凈賺的了,這投資回報率可比存銀行多多了,而且投資門檻低,才兩萬元,對如今的農村人來說也就是個小數目。于是,有幾個心動的同學先試水了,交了兩萬元,對方提供了一個網站,每人分配了一個賬戶,每個月的利息直接打到賬戶上。第二個月、第三個月,800元利息都按時到賬了。雖然按照事先約定,這錢要滿一年后才能取出來,但看著賬戶里的錢逐月增加,大家都喜滋滋的。幾個月后,一些觀望的親戚朋友也心動了,都把錢投了進去??烧l想到,第一批投資快滿一年的時候,網站忽然關閉了,工作人員說投資失敗了,本錢收不回來了,賬戶里的那些利息也成了泡影。
故事二:主角是我一個堂姑。堂姑是個高中生,在她這個年紀的農村人中算是高學歷了,年輕時在外闖蕩,有經商經歷,積攢了一些資本,回到老家后開過農家樂、鞋店,經濟條件比較好,在親戚朋友眼里是一個腦子活絡、見過世面、會賺錢的女人。這幾年陸續(xù)有親戚朋友把多余的錢交給她投資,多的有上百萬的,少的有五萬十萬的。她具體把錢投資到哪兒去了,那些人也不清楚,只知道收益率比銀行利息高??蓾u漸地,大家發(fā)現錢不太拿得回來了,有急用的時候問她要,也只能勉強給你湊個五千一萬的。大家有些慌了,說利息不要了,能拿回多少算多少吧。一個堂叔之前給了她15萬元,現在說只要能拿回來10萬元就謝天謝地了,也還是沒拿到。堂姑的親姐姐,在鎮(zhèn)子上開了個做服裝的店,辛辛苦苦做了幾十年衣服賺來幾十萬元交給她投資,現在也要不回來了,也不敢去告,畢竟是自己親姐妹,而且也怕她坐牢,總感覺要是進去了這錢就更要不回來了,就由著她在外面折騰吧,說不定還有一絲希望。
以上兩個故事只是農村金融亂象的冰山一角,當前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農民的增收渠道日益拓寬,錢袋子越來越鼓,也想嘗試更高收益的投資方式,希望自己手頭的錢能增值。但從金融服務的供給來看,正規(guī)金融機構在農村的服務較為薄弱,比如在我老家的鎮(zhèn)上,僅有一家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農商銀行支行,辦理的基本上是最簡單的存取業(yè)務,已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投資理財需求。而對于目前比較流行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新型金融方式,大部分農民都不了解,普遍都認為不安全,有戒備心理。在這種背景下,農民很容易被一些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承諾的高利息吸引。再加上農村人比較看重親戚及鄰里關系,彼此之間的信任度很高。一個人上鉤后,很容易在他的親友圈形成病毒式傳播,導致更多人上當受騙。
針對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問題,要以綜合“藥方”加以防范和化解。一方面,要做好防范。一要用正規(guī)金融服務凈化市場,金融機構要重視農民對資產增值的需求,為農民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二要加強金融法律宣傳,提高農民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防范意識,抵制不切實際的高利誘惑;三要進一步加強監(jiān)管,相關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治理合力。另一方面,要嚴厲打擊。對非法行為要鐵腕追責,一查到底,讓行騙者付出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