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
為了“貼娘家”,她做了愛情的逃兵
小玉是我的一位訪談對象,談話時總愛反反復復地問我:“是找個年紀大的男人嫁掉呢,還是找個同齡人?我跟哪種男人結婚比較好?”
乍聽之下,我以為她遇到了選擇困難的問題。現(xiàn)代人普遍有選擇困難,比如拖延癥,就是在選A還是選B上猶豫不定,導致拖延的。她快三十歲了,條件不錯,要邁入“剩女”行列,多半有選擇困難。
我問她:“有什么人逼婚嗎?”
她說:“那倒沒有。不過,我有兩個人選,拿不定主意。一個是我的客戶,離過婚的大叔,年紀比我爸小幾歲。他對我態(tài)度和藹,有些事情表現(xiàn)得很曖昧;另一個是跟我年紀相當?shù)耐?,他說喜歡我,沒事就來找我說話,我對他也有心跳的感覺,但是我跟他聊到感情方面的話題時會岔開。我拿不定主意跟誰談戀愛?!?p>
原來沒到談婚論嫁的程度,僅僅是戀愛對象的選擇。不過她談戀愛就是為了結婚,選戀愛對象等于選擇婚姻對象。
我問她:“選大叔好在哪里?選同齡人又好在哪里?”
她說:“我的家境不好,從小生活很苦,完全靠自己奮斗,一步一步上大學、進外企,走到了今天。父母為了供我讀書,早早讓姐姐出嫁。誰知姐夫又賭又嫖,最后拋棄了姐姐和外甥女。我覺得如果不是因為我,姐姐會有另外的人生,我對她有還不清的債,這輩子都要照顧她。我現(xiàn)在的收入三分之一給父母,三分之一給姐姐,剩下的三分之一自己用。我知道,如果跟同齡人談戀愛,兩個人為了買房買車,共同奮斗,我這么貼娘家,對戀人不公平,他肯定會不高興,長久下來,必定吵架。可是我的家人是我一生的責任,任何東西都要為這種責任讓路,包括我的愛情。如果我嫁大叔,他有房有車,有經濟基礎,不會介意我貼娘家的。我覺得嫁大叔比較好,起碼不會為了給家里錢的事情,兩個人整天吵架?!?/p>
看來她的心中早有答案,嫁大叔比嫁同齡人好。
那還反反復復地問我干嗎?
選擇困難的人,很多時候經過左思右想,完全清楚自己的答案是什么。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共有的特點——早知道怎么辦,就是沒去做。他們往往缺乏實施的勇氣,行動的力量?;蛟S她需要我推她一把,跟那個大叔確立戀愛關系吧。
我說:“那就行動吧。”
但是,她依然笑著問我:“是找個大叔嫁掉好呢,還是找個年紀相當?shù)模俊?/p>
“你不是說嫁大叔好嗎?”我反問。
她回答我:“嫁大叔的話,經濟上沒有矛盾,可是長這么大,我還沒有戀愛過。愛情始終是我的軟肋。我能給戀人的太少了,根本不敢對愛情報希望。曾經有過一個男生追我,我也喜歡他,卻一副大大咧咧不在乎的樣子,遇到他表白就打岔。暗地里,我的心像被刀子劃了,痛極了。表面上我還跟他插科打諢。后來,他結婚了,所有認識的人都說新娘像我?,F(xiàn)在,那位同事來找我,我又有了當時被那個男生追的感覺。跟他聊天時,我的身體在發(fā)抖。好渴望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把自己燃燒,把一切都給他。我還沒被男人碰過,如果給大叔,我不甘心……”
我這才明白,她說選大叔,是從社會經濟理性的層面考慮。而她心中,從身體和感情的層面早已選擇了那位同齡的同事。
她反復地問我嫁誰好,不是期望我推她一把去找大叔,而是期望我拉她一把,跟同齡同事轟轟烈烈愛一場,順應身體的本能,滿足愛情的渴望。
實際上,嫁給什么年齡的男人都不是問題。她真正的問題是她在理智上選擇了大叔,身體上選擇了同事。在大腦與身體、理性與感性之間有了矛盾。這是人類生物性與社會化的戰(zhàn)爭。
她無意識地把自我內在的矛盾投射向外,轉化為選大叔還是選同齡人的問題。
理性在她的頭腦算計,愛情在她的內心嘶鳴。她養(yǎng)了愛情這匹馬,卻不肯放進草原去奔跑。大好的青春轉瞬流逝,到了快三十的年紀。
為了“貼娘家”,她做了愛情的逃兵。
“貼娘家”是女人的常態(tài)
過度“貼娘家”,也是一種病,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女性神經癥人格。
我看到太多的女人因為過度“貼娘家”,鬧得家庭不和,老公出軌,戀人反目,或者大齡未嫁。
說起“貼娘家”這種事情,本來古已有之,算不得病態(tài),是女人的常態(tài)。
但是古代女人“貼娘家”,與現(xiàn)代女人“貼娘家病”的規(guī)模層次都大大的不同。
古代女人是“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必須“既嫁從夫”,在婆家忍氣吞聲地討生活。假如瞞著丈夫和婆婆,私自攢幾個小錢,多半也是偷偷摸摸給了娘家人。女性的尊嚴被嚴重踐踏,“貼娘家”這種事兒,通常選擇暗箱操作。
到了現(xiàn)代社會,女人走出家門,工作就業(yè),自己賺錢自己花,女性的自主感大大增強。被婆家壓迫的女人越來越少,而把老公的工資卡收繳,掌管整個家庭大政的女性多了。
假如婆家在左邊,娘家在右邊,夫妻戀人的小家庭在中間。古代女人必須從右邊到左邊,犧牲奉獻一生,歸屬到左邊的婆家?,F(xiàn)代女人則往往從右邊娘家繞中間一圈,又回到右邊。 她們的歸屬與古代女人正相反,回到娘家!
中國女人總處于左右失衡的狀態(tài),要么婆家,要么娘家,很難持守“中”道,運作好自己核心的小家庭。
“貼娘家病”的女人因為一貼再貼導致伴侶發(fā)怒,小家庭失去和睦。小玉看到這種情況,干脆不戀愛,企圖找個老男人嫁掉,換取一輩子正大光明的“貼娘家”。
她為了“貼娘家”,讓愛情靠邊站。這種做法,讓我唏噓感嘆。
導致女人過度“貼娘家”的原因有很多:
一種情況是與娘家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觀念有關。這種女性多半家里還有兄弟,她們自小在家庭的地位就比兄弟低,不被父母重視。直到外出工作,賺了錢拿回家,才得到父母的贊賞。她們的價值由她們對娘家的經濟貢獻而得到提升,她們終于感到自己不比兄弟差,在父母心目中,有了與兒子一樣的家庭地位,父母的笑臉是對她們最大的獎賞,所以,一賺到錢就拿回家“貼娘家”。
第二種女性,就像小玉。家中沒有男孩,只有姐妹。由于某種因素,她們獲得了比姐妹更好的資源,取得了更大的社會成就??墒?,她們?yōu)樽约合鄬Φ摹昂眠\氣”而感到內疚,看到姐妹的境況不如自己,就覺得是自己占用了姐妹的資源,制造了姐妹的不幸。這種強烈的內疚感驅使她們不斷地“貼娘家”,仿佛要為自己的好運氣道歉,為姐妹生活的不幸贖罪。
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大量獨生女。她們在生理上長大了,心理上卻是長不大的“小女孩”,和娘家不可分割,無法獨立。她們的依賴性嚴重到了生活上還需要父母照料。如果做了母親,更依賴自己的父母而不思獨立。這種與父母高度融為一體的狀態(tài),不用說什么“貼娘家”,直接就是把自己的小家嵌入到娘家。
她們的老公則形同入贅,在“小家+娘家”的家里,表面上也許被尊重,實際上決策方面什么作用都不起。有的老公在外面找小三,另立一個小家來平衡心理的落差。如果是男友,跟“小家+娘家”在一起,則戀愛談著談著很容易談散,女孩接著在娘家,伴著年歲一年一年地老去。
它們共同的負面效應就是“讓愛情靠邊站”。
小玉知道自己要一輩子“貼娘家”,干脆不談戀愛。沒有意識到自己有“貼娘家病”的,正在戀愛或者已經成家的女人,是一點一滴地把愛人推到了一邊。
因此,大姑娘小媳婦們,不要總拿馬云給男人勵志,也不要總用張愛玲為自己說事。他沒有億萬財富,咱也沒有絕代才氣,大家都是蕓蕓眾生,過著柴米油鹽的普通生活。不妨老老實實坐下來,把能賺的東西,分一份你家,分一份我家,再留一份給兩人的小家。公道了,矛盾少,感情也就融洽了。
如果一個女人發(fā)現(xiàn)自己不管怎么分都偏向娘家,不妨好好想一想,是否為了“貼娘家”,正在把愛人推遠,讓愛情靠邊站。
(摘自北京方舟閱讀科技有限公司《愛與親密的成長自療課》一書)(責編 滿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