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文
佛跳墻,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傳統(tǒng)名菜,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此菜把幾十種原料集于一壇,既有共同的葷味,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味道醇厚,鮮美絕倫。
佛跳墻原名福壽全。相傳清道光年間,官員周蓮應邀到當?shù)刈畲蟮腻X莊老板家做客。老板娘效法古人,用酒壇煨菜待客。此菜上席后,壇蓋一開,香氣四溢。周蓮連聲叫好,問此菜的名字,老板娘奉迎道:“這是‘福壽全,希望吃過此菜的人能‘吉祥如意、福壽雙全?!敝苌徎馗?,對家中廚師鄭春發(fā)描繪了此菜的形態(tài)和滋味。鄭春發(fā)經(jīng)試制,做出了“福壽全”,但他并不滿足于依樣畫葫蘆。經(jīng)不斷琢磨,他在原來菜肴的基礎上增加了山珍海味,豐富了工序,最后用紹興酒以文火煨制,令此菜味道更佳。
清光緒三年(1877年),鄭春發(fā)在福州市區(qū)東街口開了一家名為“聚春園”的菜館,把潛心研制的“福壽全”作為招牌菜。沒過多久,這道菜便名聲大振,眾多食客慕名而至。有詩贊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睆拇?,“福壽全”更名為“佛跳墻”,并一直流傳至今。
佛跳墻的選料十分講究,有魚翅、鮑魚、海參、魚肚、火腿、干貝、豬蹄筋、鴿蛋、羊肘、鴨肉等,還要再配上十幾種輔料。但此菜之所以受到世人喜愛,不僅在于原料,更在于烹飪過程中需要下的工夫。
制作一壇佛跳墻,廚師至少要提前一個星期進行準備。挑選鮑魚,泡發(fā)魚翅等,都需要非凡的眼力和投入大量時間,這一步要主廚親自出馬。接下來是取肉。取肉要限定部位,而且講究刀法,肉塊的形狀、大小、厚薄、長短都有“標準”。將上述食材用蒸、炸、泡等幾種烹調方法處理后,按一定順序放進盛過酒的紹興酒壇中,用荷葉加蓋密封壇口以儲香保味,用炭火煨制5-6小時,讓幾十種食材在酒壇內互相作用,升華滋味,即成佛跳墻。
佛跳墻所用的煨器,多年來一直沿用裝過酒的紹興酒壇。當佛跳墻上桌時,光看酒壇子,就好像聞到一股酒香。開壇觀瞧,酒壇中湯濃色純,厚而不膩。緊接著,各種食材的香氣在酒味的加持下,演繹得幽雅、迷人,一股腦地飄進你的鼻腔,引人食欲喝一口湯,濃、香、甜、清,鮮美不膩:吃一口鮑魚,爛而不腐,軟糯柔滑,清爽彈牙,妙不可言。
最正宗的佛跳墻,當然出自聚春園。此菜到目前為止,經(jīng)歷過八代十一位大師不斷改進?,F(xiàn)在掌勺的是第八代的楊偉華。聚春園的佛跳墻,1990年,榮獲國家商業(yè)部優(yōu)質產(chǎn)品最高獎——金鼎獎;2002年,在第十二屆全國廚藝節(jié)中榮獲宴席最高獎——中華名宴;2008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具有百年歷史的“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作為福建省唯一的傳統(tǒng)菜肴技藝榮列之中。
您有機會去福州,一定要嘗嘗地道的佛跳墻,看看這菜值不值得“佛聞棄禪跳墻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