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研究述評

        2018-02-06 19:20:17蔣國棟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習仲勛思想研究

        祝 彥,蔣國棟

        (中共中央黨校 黨史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作為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陜甘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習仲勛的生平與思想研究是學術界、理論界的重要課題,自建國以來就陸續(xù)有相關研究成果出版和發(fā)表,并在2013年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時達到高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國內已出版的習仲勛生平、事跡、思想著作共40余部,發(fā)表的相關論文(包括報紙、期刊、學位論文等在內)770余篇,召開有13場①較為重大的學術座談會。本文將對以往研究成果作一梳理總結,以期為深化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關于習仲勛生平的研究

        關于習仲勛生平的著述,主要以傳記、回憶等著作的形式出現(xiàn)。分為三類:全景式著述、分段式著述、回憶性著述。

        全景式著述,即對習仲勛一生奮斗歷程的整體性記述。由中央批準編撰、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習仲勛傳》[1],分上下兩卷,上卷集中記述了習仲勛的年幼歲月,早年從事兵運,創(chuàng)建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守衛(wèi)陜甘寧邊區(qū)南、北大門,協(xié)助彭德懷指揮延安保衛(wèi)戰(zhàn)及轉戰(zhàn)陜北,解放大西北的不朽業(yè)績。下卷系統(tǒng)記述習仲勛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光輝歷程。這部歷時20年編撰、總計94萬字的著作,被認為是研究習仲勛生平最權威、詳實、全面的文獻資料。類似的傳記還有余志宏所著的兩部《習仲勛傳》②,但該書為紀實文學,且文中材料無一標明出處,內容僅供參考。此外,關于習仲勛生平的全景式研究,還有畫傳、畫冊等。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撰的《習仲勛畫冊》[2],以594幅編輯精當?shù)膱D片全面反映了習仲勛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以及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所建立的豐功偉績。李向前主編的《習仲勛:從“落腳點”到“開放圈”》[3],用簡潔明快的文字,配以代表性的歷史圖片,謳歌了習仲勛的崇高品質和不朽功勛。由學習出版社出版的《習仲勛畫傳》[4],同樣圖文并茂地再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從13歲投身革命,到成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壯闊人生。畫傳的另一版本,由夏蒙等人所著,生動展現(xiàn)了習仲勛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沖鋒在革命、建設、改革前沿的光輝形象,該書是《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系列之一,由人民出版社集中出版[5]。該書還被翻譯成英文,書名為《Xi Zhongxun, Father of a Great Nation’ s Leader》[6], 由 ACA Publishing Limited在海外出版發(fā)行。

        分段式著述即對習仲勛革命生涯中某一時期的研究。這類著述為某一時期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研究提供了詳實珍貴的材料。如《習仲勛在延安》[7]一書,通過大量史實和圖片資料,真實再現(xiàn)了延安時期習仲勛的革命歷程,全書共分“投身革命”、“創(chuàng)建西北革命根據(jù)地”、“在關中分區(qū)”、“在綏德地區(qū)”、“主政中共中央西北局”、“轉戰(zhàn)陜北、收復延安”、“馳騁西北、走向勝利”等七個部分,更加細致具體地展現(xiàn)了習仲勛為中國革命做出的卓越貢獻。相較于全景式著述,分段式著述成果更為豐碩。相關研究還有:《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習仲勛:西北歲月》、《習仲勛在陜甘邊區(qū)》、《習仲勛在陜甘寧邊區(qū)》、《習仲勛在旬邑》、《習仲勛在旬邑的故事》、《習仲勛與照金》、《習仲勛與三原》、《習仲勛在亭口》、《習仲勛在榆林》、《習仲勛在關中分區(qū)》、《習仲勛與鄧州》、《習仲勛在寶雞》、《習仲勛在長葛》、《習仲勛主政廣東》、《習仲勛與廣東軍區(qū)》、《習仲勛主政廣東風采錄》等十余部③。

        回憶性著述主要包括歷史親歷者和見證者對習仲勛革命生涯的回憶和記述,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具體分為兩類,一類是親歷者和見證者獨立著文成書。如在習仲勛身邊擔任秘書20年的張志功,歷經(jīng)3年寫成的《難忘的二十年》[8],講述了作者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經(jīng)歷,生動感人地反映了習仲勛堂堂正正做人、正正派派做事的高尚品格。又如習仲勛的老部下何載所著《紅旗漫卷西北高原:緬懷習仲勛在西北》[9],運用大量口述史料,以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追憶了習仲勛在西北戰(zhàn)斗、工作的往事,該書感情真摯,思考嚴謹,是一部十分具有歷史價值的回憶著作。另一類主要以紀念文集形式呈現(xiàn)于世人。如《習仲勛紀念文集》[10]把同習仲勛一起戰(zhàn)斗、工作過的戰(zhàn)友、同事,以及身邊工作人員、親屬的回憶文章集中編輯成冊出版,完整勾畫出習仲勛作為杰出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波瀾壯闊的人生。這一類著述還有:《習仲勛革命生涯》、《懷念習仲勛》、《紀念習仲勛誕辰100周年文集》、《習仲勛與甘肅》、《習仲勛主政廣東憶述錄》等[11-15]。

        此外,還涌現(xiàn)了一批歷史親歷者和見證者圍繞習仲勛生平撰寫的文章著述,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史料價值較高。如習仲勛的家屬齊心、齊橋橋、習遠平,秘書田方、俞惠煜,以及中央部門和地方的同志湯洛、萬紹、何毅亭等人,都撰寫了大量關于習仲勛生平的文章[16-23]。當然,學者的研究中也不乏有高質量文章。如作為《習仲勛傳》上卷執(zhí)筆人的賈巨川前后撰寫了20余篇生平類文章。王金昌則重點記述了習仲勛與他的秘書田方之間的交往細節(jié),讀來讓人感受到習仲勛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又是對身邊同志充滿關懷的良師益友。類似的還有盧荻、梁月蘭、葉介甫、祝彥等人的研究成果[24-27]。

        二、關于習仲勛文獻著述的研究

        一般而言,領導人的文獻著述主要包括有講話、談話、答問、報告、文章、批示、電報、書信等。習仲勛在70余年革命生涯中,長期擔任我黨我軍的重要領導職務,主持黨、政、軍的工作,撰寫和發(fā)表了大量講話、文章等。這些文獻集中反映了習仲勛的思想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有關部門組織各方力量對習仲勛的講話、文章、批示等文稿進行集中系統(tǒng)整理,并編輯出版,為學界深入研究習仲勛生平思想提供了重要素材。

        由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征集和編輯的《習仲勛文選》[28],是最早的一部關于習仲勛的文獻著述選集。該書收入了習仲勛在1940年至1992年間的77篇重要講話、報告和文章,涵蓋了習仲勛擔任領導職務的各個歷史時期,全面反映了習仲勛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重要貢獻和理論探索。該書由習仲勛本人親自審定后于1995年12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2013年重印時,對某些文章發(fā)表時間做了訂正。2013年,中央黨史研究室在此文選基礎上,廣泛搜集大量珍貴文字資料,編輯出版了《習仲勛文集》[29]。該文集分上下兩卷,共收入習仲勛自1940年至2002年的講話、報告、文章、批示、電報、書信等文稿210篇,相較于《文選》《文集》內容更為豐富。此外,習仲勛在某些領域的講話、文章等也得以集中編輯出版。如習仲勛長期致力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探索和實踐,為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做出了卓越貢獻,并積累了豐富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經(jīng)驗。為此,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收集、整理和編輯出版了《習仲勛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30]一書。共收入1940年至1989年習仲勛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各類文章109篇,為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參考。

        在此基礎上,一些研究者對習仲勛文獻著述進行細致深入地闡釋和解讀,可稱之為關于習仲勛文獻的研究或文本研究。如劉憲閣對1951年習仲勛在西北地區(qū)報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新聞工作就是群眾工作》一文的發(fā)表背景、版本差異、歷史意義作了解讀,闡明了習仲勛提出“新聞工作就是群眾工作”命題的原因,歸納概括了這篇講話的核心要義,即黨的報紙應當力求成為群眾的報紙,等等[31]。呂小薊對1946年9月6日習仲勛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長聯(lián)席會議上的總結講話做了專門研究,論述了講話形成的來龍去脈,繼而對習仲勛講話中關于群眾觀點、群眾方法和群眾路線的論述作了具體闡述[32]。許道權對《習仲勛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收錄的109篇文稿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提出了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三大方法論,即正確認識統(tǒng)一戰(zhàn)線,務實推進統(tǒng)戰(zhàn)工作,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33]。

        三、關于習仲勛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研究

        無論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習仲勛為革命和解放事業(yè)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工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勝利,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學界對這一時期給予高度關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陜北根據(jù)地在黨的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它既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又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出發(fā)點”;而習仲勛是陜甘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袁武振[34]、官麗珍[35]、王繼凱[36]、馬嘯[37]等人從整體、宏觀層面概括了習仲勛為紅色政權的建立和建設做出的探索性、開創(chuàng)性工作,豐富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歷史、理論和實踐內涵。相較于宏觀視角,更多學者側重于具體研究。閆慶生等對陜甘邊區(qū)土地改革進行了研究,梳理了習仲勛在土地改革中所做工作,認為習仲勛領導的這場卓有成效的土地改革,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支持,為鞏固和擴大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奠定了堅實基礎[38]。還有學者對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研究。王新生總結了習仲勛在照金蘇區(qū)中的政權建設、革命武裝建設經(jīng)驗,認為這段工作經(jīng)歷對習仲勛而言意義非凡,使他完成了由一個基層組織干部到一個根據(jù)地領導層主要干部的轉變,也為此后創(chuàng)建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奠定基礎[39]。馬超等則對習仲勛創(chuàng)建陜甘南梁革命根據(jù)地的經(jīng)過、方針策略和基本經(jīng)驗作了具體論述,認為它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西北地區(qū)創(chuàng)建最早和延續(xù)時間最長的正式的工農民主政府,是毛澤東紅色政權理論在西北地區(qū)的具體實踐結晶[40]。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習仲勛肩負著守衛(wèi)陜甘寧邊區(qū)“南大門”和“北大門”的重任,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做出了很大貢獻。袁武振等總結了抗戰(zhàn)時期習仲勛的五大突出貢獻:(1)參與創(chuàng)建的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陜甘革命根據(jù)地、陜甘寧邊區(qū),成為黨領導全國抗戰(zhàn)的指揮中心;(2)建立和鞏固抗日民主政權;(3)領導陜甘寧邊區(qū)經(jīng)濟建設;(4)大力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5)堅決開展反摩擦斗爭,保衛(wèi)邊區(qū),鞏固抗戰(zhàn)總后方[41]。余長火、張傳恩、王天丹等人,則從微觀層面對抗戰(zhàn)時期習仲勛在邊區(qū)鹽業(yè)、教育、精兵簡政方面所做工作進行論述,豐富和深化了抗戰(zhàn)時期習仲勛研究[42-44]。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習仲勛擔任中共西北局書記,在四年解放戰(zhàn)爭的艱苦歲月中,他統(tǒng)籌協(xié)調各方,為解放大西北、建立新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袁武振[45]等歸納了這一時期習仲勛的四大貢獻:(1)領導邊區(qū)軍民做好自衛(wèi)戰(zhàn)爭準備;(2)協(xié)助彭德懷指揮陜甘寧邊區(qū)保衛(wèi)戰(zhàn);(3)經(jīng)略大后方,全力支援前線;(4)制定新解放區(qū)工作方針,接管新解放城市。黃明在掌握大量文獻史料基礎上,對解放戰(zhàn)爭時期習仲勛領導組織西北野戰(zhàn)軍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做了論述,指出這一實踐為擴大鞏固解放軍和解放戰(zhàn)爭勝利發(fā)揮了重大作用[46]。

        四、關于習仲勛群眾觀及群眾路線的研究

        習仲勛自稱“農民的兒子”[47]1,他視人民群眾如父母,毛澤東稱贊他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48]30。在習仲勛的檔案中有一份西北局高干會議期間黨組織對習仲勛所做的鑒定書,其中寫道:“平時在辦公的地方,每天都擠滿了群眾,當他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極其自然和融洽?!薄八钦驹谌罕娪^點和群眾立場來解決群眾的問題,總是把群眾的事情看作是自己的事情?!薄爱斎罕娪幸呻y時,就說:找仲勛去?!保?7]這些文字生動反映了習仲勛同群眾的魚水深情和習仲勛的群眾觀。

        關于習仲勛的群眾觀及群眾路線,業(yè)已出版了一些具有史料價值的成果。如《習仲勛與群眾路線》一書,以訪談形式,選取“由群眾評說群眾領袖”的視角,通過31位講述人還原了習仲勛深入群眾、扎根群眾、奉獻群眾的歷史,生動再現(xiàn)了群眾眼中的習仲勛。該書具有很高的史料和研究價值,上冊已經(jīng)出版發(fā)行,下冊正在采訪編輯中[49]。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際,不少學者撰寫了大量相關主題論文,通過探討習仲勛的群眾觀和群眾路線來總結汲取經(jīng)驗。高民政等將習仲勛的群眾觀概括為:始終堅持把群眾路線當成領導工作的根本路線;善于發(fā)揮群眾的力量把黨的決策變成人民的自覺行動;加強監(jiān)督,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三個方面[50]。祝彥等認為習仲勛始終忠實地實踐黨的群眾路線,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即從小培養(yǎng)了為群眾辦事的觀念,在革命工作中自覺強化為群眾的服務意識;踏實進行群眾工作;堅持真理,勇于修正錯誤,承擔責任;深入基層調研,悉心維護群眾利益;堅持原則,注重政策,有效開展群眾工作[51]。陳旭東以新的視角系統(tǒng)梳理了習仲勛群眾觀的形成脈絡,文中特別提出,習仲勛的群眾觀得益于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來源于早期的革命斗爭實踐,歷練于社會建設時期的曲折實踐,汲取于其他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的群眾觀,以及豐富于改革開放的探索實踐[52]。與此相關的還有冉文偉、李萬錦、鞏瑞波、肖劍忠、樊明方等撰寫的論文。[53-57]有些研究者深入探討了習仲勛不同時期的群眾觀。王欣媛歸納了習仲勛在關中分區(qū)的群眾工作[58]。張鳳霞等考察了習仲勛在陜甘南梁蘇維埃時期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59]。王偉等探討了改革開放時期習仲勛在廣東的群眾觀及實踐[60]。

        五、關于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的研究

        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勝利的重要法寶。習仲勛在他70多年革命生涯中,長期與統(tǒng)一戰(zhàn)線“打交道”,他以求真務實的探索精神,光明磊落、襟懷坦蕩的政治修養(yǎng),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逐步成長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卓越領導人,他被稱為“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典范”,甚至還享有“統(tǒng)戰(zhàn)大師”的美譽。習仲勛豐富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經(jīng)驗,及其富有特色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和實踐,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學術界和理論界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批關于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的研究成果。劉立軍、李雅興等對習仲勛的統(tǒng)戰(zhàn)思想做了宏觀探討[61-62]。劉勇等人追根溯源,指出革命與建設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的總結、自覺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注重調查研究,分別作為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理論條件及有效方法[63]。張璐認為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思想是對毛澤東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64]。其他學者更為關注各個不同時期習仲勛的統(tǒng)戰(zhàn)思想與實踐。祝小茗論述了陜甘寧邊區(qū)時期習仲勛的統(tǒng)戰(zhàn)思想和工作[65]。潘敬國、梁月蘭、王凱等對習仲勛主政西北期間的統(tǒng)戰(zhàn)思想進行了探討[66-68]。仲杉對建國后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實踐做了研究[69]。何虎生、袁武振、林雄等人則對改革開放新時期習仲勛在統(tǒng)戰(zhàn)領域的重要貢獻進行了深入研討[70-72]。

        需要指出的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一個內涵豐富、要素眾多的體系。2015年頒布的《中國共產(chǎn)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試行)》中,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對象和范圍共有12個,統(tǒng)戰(zhàn)工作具體分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工作、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經(jīng)濟領域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港澳臺海外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等方面。因此,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研究,呈現(xiàn)出了諸多統(tǒng)戰(zhàn)工作具體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兵運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重要方面。兩當兵變就是黨在西北地區(qū)開展兵運工作的一個成功范例,也是黨在甘肅最早發(fā)動的一次武裝起義。作為兵變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人,習仲勛對起義做出了突出貢獻。李東朗著重從起義的準備、籌劃和領導方面論述了習仲勛與兩當起義的關系,指出因起義后來失敗而對起義本身提出質疑是不符合歷史辯證法的,這次起義對習仲勛的思想及其后來的革命實踐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73]。蔣伯英重點對三個問題進行了回答,即兩當起義為什么在此時此地(1932年4月1日,甘肅兩當縣)舉行,一個年僅18歲的青年革命家何以策劃一個營的國民黨軍隊成功起義,以及起義的價值和意義[74]。黃明對兩當起義的定位提出了新的思考,指出兩當起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策動國民黨軍閥部隊的一場整建制兵變[75]。周東娜沿用了這一說法,并對“整建制兵變”說法的合理性展開論述,認為兩當起義是習仲勛等共產(chǎn)黨人策劃和領導的一次國民黨武裝整建制兵變的成功創(chuàng)舉[76]。

        民族宗教工作是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習仲勛卓絕的統(tǒng)戰(zhàn)智慧集中、鮮明地體現(xiàn)在民族宗教領域,長期以來被稱贊為“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專家型高層領導”。在這方面,李恬認為習仲勛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包括堅持慎重穩(wěn)進原則、堅持民族團結原則、堅持共同繁榮原則等在內的獨具特色的民族工作思想[77]。王雙梅、張成潔、鞏瑞波等人則分別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和主政西北時期習仲勛的民族工作進行了具體探究[78-80]。吳大華等進一步聚焦習仲勛民族工作思想的具體問題,將習仲勛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思想概括為六點:必須有準備、分步驟,要糾正不良傾向,嚴格執(zhí)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法》,大力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干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少數(shù)民族服務思想,以及關于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原則、條件、基本保障的思想[81]。此外,相關還有很多,如車轔、黎海波、冉文偉、劉斌等人撰寫的文章[82-85]。對于怎樣概括習仲勛民族工作思想的特征,吳繼軒認為有三點: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二是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三是聯(lián)系群眾,服務民生[86]。在宗教工作方面,曾有幸親自聆聽過習仲勛作報告的郭偉,認為習仲勛是我黨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宗教工作戰(zhàn)線的杰出領導人,他的睿智和遠見卓識是我們學習的榜樣[87]。李文珊等認為,習仲勛在長期領導宗教工作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黨的宗教工作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采取“穩(wěn)進慎重”方針處理宗教問題,廣泛爭取、團結宗教界上層人士,防止和克服“左”的思想和右的傾向[88]。濮靈對改革開放新時期習仲勛的宗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概括提出了習仲勛重新確立宗教工作的指導思想、平反宗教界冤假錯案、恢復宗教場所等重大貢獻[89]。

        此外,還有部分研究者對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工作中其他方面分別進行了探討。朱旭旭論述了習仲勛的經(jīng)濟統(tǒng)戰(zhàn)工作[90]。劉斌著重關注習仲勛的文藝統(tǒng)戰(zhàn)思想[91]。陶利江等對習仲勛的文教統(tǒng)戰(zhàn)思想進行了論析[92]。曾煜東著眼于海外統(tǒng)戰(zhàn),對習仲勛的僑務思想做了闡述[93]。

        六、關于習仲勛與改革開放的研究

        1978年4月,65歲的習仲勛受命南下,肩負起為祖國“把守南大門”的歷史重任。在習仲勛主政廣東的兩年零八個月時間里,他毫不動搖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帶領廣東人民“殺出一條血路”,開創(chuàng)了廣東改革開放新局面。恰恰在這段時期的實踐中,習仲勛形成了完整的改革開放思想,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

        谷梁、盧荻、王瑞等向讀者娓娓講述了習仲勛在廣東開創(chuàng)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的歷史[94-96]??偟膩砜矗曋賱自趶V東進行了披荊斬棘的拓荒工作,但這些艱苦的工作具體來講包括哪些方面呢?陳弘君經(jīng)過深入調研訪談,提出習仲勛將中央改革開放有關精神同廣東省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通過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啟動對外開放、要求中央下放權力、促進農業(yè)生產(chǎn)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計劃和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價格和商品流通管理體制改革等多途徑,才得以開創(chuàng)廣東改革開放新局面[97]。劉雪明等更明晰地提出習仲勛在廣東推行改革開放的施政脈絡:敏銳發(fā)現(xiàn)廣東改革開放的政策問題,迅速確立政策議程,明確提出政策目標,親力親為設計改革開放的政策方案,同時高度重視其政策的效果預測,以此全力推動廣東改革開放政策的合法化[98]。李文珊對習仲勛改革開放思想的緣起做了闡述,指出習仲勛改革開放思想的形成主要歸因于心系群眾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出發(fā)點,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開拓精神,以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科學決策的工作方法[99]。

        還有研究者專注于習仲勛改革開放思想的微觀研究。張賀海將習仲勛推動廣東改革開放發(fā)展中的農業(yè)探索與實踐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肅清毒瘤,沖破禁區(qū),解放思想;二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恢復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三是走遍南粵大地,重視調查研究;四是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采取多種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100]。龔上華將習仲勛在農業(yè)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上升到思想層面,基于習仲勛“把農業(yè)搞上去”的論斷,概括并提出了習仲勛“以農破局”的思想,并對“以農破局”思想提出的背景、基本內涵、重要意義進行了全面論述[101]。此外,經(jīng)濟特區(qū)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qū),而習仲勛是經(jīng)濟特區(qū)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熊金武通過對習仲勛經(jīng)濟特區(qū)改革探索歷程、思想內涵的研究,認為習仲勛經(jīng)濟特區(qū)思想體現(xiàn)了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chuàng)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102]。

        七、關于習仲勛黨性修養(yǎng)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習仲勛是一位在黨內軍內以黨性修養(yǎng)好而著稱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毛澤東曾先后五次稱贊習仲勛④就足以證明這一點。習仲勛臨終時給子女遺言:“我沒給你們留下什么財富,但給你們留了個好名聲!”[103]643這是習仲勛的黨性修養(yǎng)的真實寫照。在當前背景下,繼承弘揚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經(jīng)驗做法更顯彌足珍貴。為此,一些研究者對習仲勛黨性修養(yǎng)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價值觀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正如習近平形象指出的,“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保?04]馮立鰲對習仲勛的價值觀進行了闡述,指出習仲勛在艱苦工作中逐步確立起以人民為主體的價值本位,以發(fā)展為尺度的價值標準和以真善為核心的價值追求,由此才成就了習仲勛千秋不滅的高尚人格[105]。王濤有針對性地論述了習仲勛的黨性觀,認為實事求是是習仲勛最大的黨性。繼而對習仲勛實事求是黨性的內涵進行思考,指出習仲勛實事求是的信念意味著講實話、講真話,來源于靠群眾、為群眾,落腳于會謀事、會做事[106]。精神風范是黨性修養(yǎng)的外在體現(xiàn)。齊霽等將習仲勛的精神風范概括為心系群眾,愛民如子;樂于奉獻,不計得失;生活簡樸,廉潔自律方面[107]。

        家教、家風是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仲勛以優(yōu)良的家教、家風,給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留下了一份寶貴財富。彭龍富對習仲勛家風的精神內涵和當代意義做出了論述,認為習仲勛的家風凝聚著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赤誠和智慧,嚴慈相濟、言行一致、傳教融合,為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提供了范本[108]。黨性修養(yǎng)也與踐行三大優(yōu)良作風密切相關。因此,吳繼軒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為切入點,為讀者展現(xiàn)了習仲勛勇于開展自我批評,克服缺點和失誤的堅強黨性和高貴人格,是黨內勇于自我批評的楷模[109]。

        除上述主題外,研究者還關注習仲勛其他方面思想與實踐。馮子直、陳建偉、丁小紅、首小琴等圍繞習仲勛領導國家檔案局工作的經(jīng)歷,探討了習仲勛檔案工作思想,主要涉及檔案工作的定位和原則、作用,檔案制度建設、檔案隊伍建設等問題[110-113]。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方面。劉雪明、許春濤等圍繞習仲勛反腐倡廉思想和反對官僚主義思想展開論述,希望從中覓得對今天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經(jīng)驗啟示[114-115]。此外,結合黨和國家現(xiàn)實問題,袁武振、李永春、劉濤、李磊、冷文、王欣媛、王曉榮等分別對習仲勛的干部思想、宣傳思想、法治思想、青年及青年工作思想、生態(tài)思想、人權保障思想、調查研究思想等做了深入研究[116-122]。概言之,盡管這些研究成果數(shù)量不多,但拓寬了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的研究視野,對當代治國理政、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借鑒意義。

        八、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的研究綜述

        近年來關于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的綜述類文章,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以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為整體研究對象,做出綜述分析,指出研究不足,提出建設性意見。如袁武振、李紹華、李文珊的學術研究綜述,涵蓋了習仲勛生平、革命貢獻、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改革開放思想、黨建思想、群眾思想、文化教育思想、思想品質等方方面面[123-125],對于研究者及時掌握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的研究現(xiàn)狀和動態(tài)從而深化研究,有很強的參考性和啟發(fā)性。二是對習仲勛生平與思想中某一專題的研究綜述。如華北理工大學專門成立了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研究課題組,對習仲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進行了綜述研究,研究成果業(yè)已公開發(fā)表[126],為從事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工作及思想研究的學者掌握研究動態(tài)提供了便利。還有學者進一步細分研究領域,武香蘭對解放初期習仲勛西北民族宗教工作及思想研究進行了梳理總結,完成了研究綜述,并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向[127]。

        學位論文也是關于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研究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目前,關于習仲勛生平及思想研究的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共31篇,其中博士學位論文1篇[128],碩士學位論文30篇。研究主題主要涉及習仲勛的歷史貢獻(包括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群眾觀及群眾路線、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民族工作思想、宗教工作思想、改革開放思想、經(jīng)濟思想、施政及政策思想、思想政治工作、黨性修養(yǎng)等,論述廣泛,但仍有許多深化空間。

        九、若干史實挖掘、考證的研究

        用事實說話是歷史研究(包括黨史研究)的基本原則,因此需要加強檔案、日記、回憶等史料的挖掘工作。當然,挖掘史料同時伴隨著史實的考證工作,以此才能展開討論,形成新的研究生長點。習仲勛生平及思想的研究成果,不乏有史實挖掘和就某一史實展開的考證文章。

        習仲勛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受到過毛澤東的稱贊。但具體而言,毛澤東到底評贊過習仲勛幾次,目前相關研究還語焉不詳,并沒有形成明確的結論。有的研究者稱是“五次”⑤,有的稱“七次”⑥,還有的以“多次”代替,有的不寫次數(shù),而以“毛澤東評贊習仲勛”⑦代替。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一是因為研究者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梳理統(tǒng)計,二是由于研究者主觀層面上的標準和角度不同造成的。在這里,筆者試對其中有代表性的評贊作一個梳理。毛澤東對習仲勛的贊譽包括:“你是個娃娃主席嘛!”;“黨的利益在第一位”;“我考慮再三,你還是應該留在陜北”;“他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這個人能實事求是,是一個活的馬克思主義者”;“如今已經(jīng)‘爐火純青’”;“諸葛亮七擒孟獲,你比諸葛亮還厲害”;“這個同志最大的特點,是能團結各方面人士,胸懷博大,能負重任”等,一共8次。

        這其中,“諸葛亮七擒孟獲,你比諸葛亮還厲害”說的是習仲勛平定青海藏族昂拉部落叛亂,收服部落頭人項謙的事跡。此事被視為習仲勛民族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光輝典范,常見于各類關于習仲勛的著作和論文中,甚至散見于一些關于毛澤東的著作中。關于此事,研究的一個焦點是習仲勛對項謙“幾擒幾放”。毛澤東在這里講諸葛亮有七擒,而習仲勛比諸葛亮還厲害,言外之意就是說習仲勛對項謙不止有七擒,而是更多⑧。

        在黨的歷史上,習仲勛與烏蘭夫是“老相交”,習仲勛曾親自撰文稱烏蘭夫是他深為敬佩的良師益友。那么,兩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認識交往的呢?對此,可以從習仲勛1989年12月7日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的《烏蘭夫同志永遠活在各族人民心中》一文找到答案。習仲勛在文中說道:“我與烏蘭夫同志的交往,在抗日戰(zhàn)爭以前就開始了?!保?29]547對于歷史當事人的這一說法,徐冀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對習仲勛所說的“抗日戰(zhàn)爭以前”的時間點,以及習仲勛與烏蘭夫在1937年7月7日以前的活動軌跡進行細致考察,得出結論認為習仲勛在抗日戰(zhàn)爭以前各個人生階段的生活軌跡與烏蘭夫的生活軌跡沒有任何的交叉,因此他判斷習仲勛所說的“抗日戰(zhàn)爭以前就開始了”這一說法,應是習仲勛多年后出現(xiàn)的一種記憶性錯誤[130]。是否如此,仍有待考證。

        楊興茂在甘肅省檔案館查閱138—1—56號案卷時發(fā)現(xiàn)了四份典藏檔案,其中兩份是習仲勛兩度致信懇談革命烈士李炎事跡,另外兩份是天水專區(qū)與甘肅省民政廳的來往信件。四份史料中有三份只簽寫了月和日,均未寫明具體年份。對此,楊興茂通過對信件的解讀、推斷和考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于第一封習仲勛給革命烈士李炎之子李承曾的復信,楊興茂認為致信時間應是1950年2月23日,理由是1945年10月至1950年8月習仲勛任中共西北局書記,且在信中邀請李承曾有機會到西安,但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統(tǒng)治西安,故無其他可能。對于第三封習仲勛致甘肅省民政廳的復信,作者認為應是1953年6月21日所寫,理由是信上印有“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字樣,而1953年習仲勛擔任中宣部長兼政務院文教委員會主任。對于第四封甘肅省民政廳致天水專區(qū)的批復文稿,作者認為可以明確的信息是此信6月9日擬稿,6月13日簽發(fā),若是寫于1953年的話,6月13日比第三封6月21日習仲勛所寫的復信還要早8天,顯然不合邏輯,因此楊興茂認為這封省民政廳的批復應該在1954年或更晚[131]。

        還有,在閱讀習仲勛相關傳記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歷史細節(jié):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葉劍英點名贊揚習仲勛:“習仲勛同志那種不怕聽刺耳意見、鼓勵別人講話、勇于自我批評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值得我們每一個同志學習?!钡珕栴}是,其一,葉劍英的這篇講話在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選的《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以及《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匯編)中均未找到。其二,雖然目前有媒體公開了葉劍英的這篇講話,但都沒有關于習仲勛的內容。那么,這一歷史細節(jié)是否存在呢?為此,程冠軍帶著疑問專門訪談了這篇講話稿的起草人、葉劍英的女兒葉向真,以便向她詳細了解講話稿的起草過程。通過采訪,可以確定的是,“習仲勛給麥子燦寫回信”⑨在葉向真起草初稿時并未寫,而是由葉劍英在定稿時自己加上的,且在葉向真提供的《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定稿本)上仍然可以清晰看到習仲勛寫回信的這段內容[132]。

        此外,有些研究者還關注習仲勛生平經(jīng)歷中帶有“第一”、“首次”、“首位”等字眼的史實。如1979年4月,中共中央在京西賓館召開工作會議,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在會上代表廣東省委向中央“要權”先走一步。張漢青通過查閱資料肯定了習仲勛第一個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向中央“要權”[133]。又如,關于“經(jīng)濟特區(qū)”一詞的提出,龍飛等人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1980年3月在廣州召開的特區(qū)成立會議上,習仲勛將最初提出的“出口特區(qū)”改為“經(jīng)濟特區(qū)”[134]。還如,對于質疑“興無滅資”口號,賈巨川通過研究指出,1980年4月底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部隊基層單位和廣大戰(zhàn)士中開展“興無滅資”的教育,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結束后的5月21日至6月2日,廣州軍區(qū)召開的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仲勛就對“興無滅資”口號提出了異議?;谶@一歷史事實,賈巨川認定習仲勛是首位對“興無滅資”提出質疑的領導人[135]。上述若干述實,對于擴充和豐富習仲勛生平經(jīng)歷和思想研究大有助益。

        十、研究展望

        總的來看,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產(chǎn)生了一批兼具史料和學術價值的高質量文章著作。進一步深化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研究,應該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努力探尋出研究的新領域、新角度、新方法。

        第一,應深化學術研究。以中國知網(wǎng)為載體,檢索有關習仲勛的文獻資料(包括期刊、報紙、會議、學位論文、外文文獻等),繼而選擇“發(fā)表年度”瀏覽,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2013年以前,關于習仲勛的研究成果較少,每年維持在幾篇或十幾篇。到2013年,關于習仲勛的研究成果顯著增加,達到241篇,這當然主要得益于習仲勛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的推動。2013年后至今,研究成果數(shù)量仍總體可觀,每年大體維持在100篇上下,雖然文章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但質量得到提升。習仲勛作為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具有光輝的革命履歷和豐富的思想理論,其研究在形成一定的研究基礎后,應將其放至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長河中去研究,在習仲勛的深層次研究和學術研究上下大氣力。

        第二,應加強習仲勛文本研究。盡管目前習仲勛研究成果存量可觀,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已經(jīng)沒有研究空間了,持此觀點者顯然沒有站在學術研究的角度對待習仲勛的生平及思想研究。仔細梳理就會發(fā)現(xiàn),文本研究是當前習仲勛生平思想研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如筆者在梳理習仲勛文獻著述研究時,明顯感到相關研究成果乏陳可數(shù)。或許有研究者認為沒有文本可研究,其實,《習仲勛文集》、《習仲勛文選》、《習仲勛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已提供了基本研究素材。以《習仲勛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例,在目前關于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的“學術海洋”中,我們僅能淘到一枚“貝殼”,該文以《習仲勛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109篇文獻為樣本,進行了整體宏觀的文本研究,但仍有深度挖掘和解讀的空間。

        第三,應加強比較研究法的運用。比較研究法是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或人進行考察,以期尋找異同,探求共性與個性。比較研究法是黨史人物研究中慣用的方法,然而在當前習仲勛的生平與思想研究中,我們卻僅能找到一篇關于習仲勛與鄧小平統(tǒng)戰(zhàn)思想的比較研究。眾多與習仲勛相關的文章都普遍存在著“平鋪直敘”的共性,換言之,“敘”太多,“論”太少。再者,習仲勛革命生涯中所做的突出工作或特色思想,諸如在傳記著作中常見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典范”等等,在大量相關論文中卻讀不出習仲勛的特色,而陷于就事論事,平白直敘。對于如何突出習仲勛工作及思想中的特色或特性?本文認為,應在習仲勛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加強比較研究法的運用。

        第四,習仲勛的某些特色思想研究應往全景化、系統(tǒng)性方向發(fā)展。目前關于習仲勛生平與思想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出兩大特點,一是研究者側重于習仲勛的某些思想研究,如統(tǒng)一戰(zhàn)線、民族宗教、改革開放等思想;二是在某些特色思想研究中,側重于某個階段的研究,或陜甘邊區(qū)時期,或主政西北局時期,或改革開放時期,即生平思想研究階段化。缺乏對習仲勛某一特色思想總體的、全景式的、系統(tǒng)化、大視野的研究成果。通過梳理可知,關于習仲勛的著作有40余部,但其中卻沒有一部論述習仲勛某一思想的宏觀專著。因此,從研究現(xiàn)狀來看,加強對習仲勛生平及思想的整體宏觀層面的研究仍大有空間。

        注釋:

        ①13場學術座談會分別是:2013年8月26日在西安召開的《習仲勛傳》出版座談會;2013年10月9日在甘肅舉行的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暨兩當兵變歷史地位座談會;2013年10月11日在西安召開的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2013年10月12日在廣州舉行的“習仲勛與廣東改革開放”座談會;2013年10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以親屬身份出席;2013年10月17日在北京舉辦的“習仲勛同志與宗教工作”座談會;2013年12月11日在福州召開的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習仲勛》研討會;2014年12月9日在北京政協(xié)禮堂舉辦的《改革開放元勛畫傳叢書》出版座談會;2015年1月15日在陜西渭南舉行的《習仲勛畫傳》讀書座談會;2015年7月22日在中央黨校召開的《習仲勛與群眾路線》出版座談會;2015年9月23日在洛陽舉行的電影劇本《習仲勛在洛陽》創(chuàng)作座談會;2016年6月26日在西安舉行的《習仲勛與關中報》編輯座談會;2017年8月9日在廣州舉行的大型歷史畫《習仲勛在南梁》座談會。

        ②見余志宏著《北國南天——習仲勛傳》,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習仲勛傳》,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③張愛生著《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習仲勛:西北歲月》,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年版;路笛等著《紅色圣地上的呼嘯聲:習仲勛在陜甘邊區(qū)》,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本書編委會編《習仲勛在陜甘寧邊區(qū)》,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中共咸陽市委黨史研究室,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編《習仲勛在旬邑》,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田潤民著《習仲勛在旬邑的故事》,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中共銅川市委史志辦公室編《習仲勛與照金》,2015年;三原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習仲勛與三原》,2016年;閆志和編著《習仲勛在亭口》,2011年;姬世存編《烽火塞上:習仲勛在榆林》,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中共咸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崢嶸歲月:習仲勛在關中分區(qū)》,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趙曾輝著《習仲勛與鄧州》,2013年;本書編寫組《習仲勛在寶雞》,2015年;武中憲著《習仲勛在長葛》,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本書編委會編《習仲勛主政廣東》,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版;廣州軍區(qū)政治部編《情注南疆:習仲勛與廣東軍區(qū)》,2013年;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習仲勛主政廣東風采錄》,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④分別是:在1942年10月召開的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毛澤東為習仲勛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1945年10月毛澤東評價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1952年初,毛澤東在與薄一波交談中贊譽習仲勛已經(jīng)“爐火純青”;1952年深秋毛澤東在與胡喬木交談中稱贊習仲勛“是一個政治家,這個人能實事求是,是一個活的馬克思主義者”;1956年毛澤東在與鄧寶珊交談中評價習仲勛“能團結各方面人士,胸懷博大,能負重任”。

        ⑤見劉婉婷,劉金《習仲勛:讓毛澤東五次盛贊的人》,《黨史縱橫》2010年第10期;崔東榮《毛澤東五贊習仲勛》,《黨史博采》2012年第12期。

        ⑥見高寒,任小駒《毛澤東對習仲勛的七次評價》,《百年潮》2013年第12期。

        ⑦見湯洛《毛澤東評贊習仲勛》,《炎黃春秋》1999年第11期;田方《毛澤東心目中的習仲勛》,《同舟共進》1999年第12期。

        ⑧具體是幾擒幾放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有研究者稱是“九擒項謙”,見張再坤《毛主席關注過的六個土匪都是誰?》,《政府法制》2016年第4期。顏東岳《習仲勛“九擒項謙”》,《當代老年》2016年第5期。有的說是“十擒十放”,見張志功《難忘的二十年》,《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日子里》,解放軍出版社2013年版。關于“十擒十放”說法的著述比較多,且較權威,這里不一一列出。還有的認為是“十七擒十七放”,見康鵬.項謙《習仲勛17次勸降的藏族首領》,《黨史縱橫》2014年第3期。從當前學界的研究狀況來看,要得出結論,還有待進一步深入考證。

        ⑨“習仲勛給麥子燦寫回信”又稱之為“葉公好龍”的故事,這段佳話的大致情況是:1978年9月,時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的習仲勛在惠陽地區(qū)調研,其間惠陽地區(qū)檢察分院的一名普通干部麥子燦,給習仲勛寫了一封用詞尖銳辛辣的批評信,麥子燦在信中說習仲勛是愛聽匯報,愛聽漂亮話,喜歡夸夸其談的人,并提出了兩個刺耳意見,檢驗習仲勛是否“葉公好龍”。習仲勛在看到這封信后,并未情緒激動,而是禮貌又誠懇地給麥子燦寫了回信,信中習仲勛表示誠懇接受麥子燦提出的中肯意見。并把這封批評信印發(fā)給各地、市委和縣委,同時在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上刊登了《麥子燦同志給習仲勛同志的信》。對此,惠陽地委認真學習討論習仲勛和麥子燦的信,對照檢查工作中存在的民主作風、群眾路線等問題,重新制定了整改措施,更好地解決了問題,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滿意。

        [1]《習仲勛傳》編委會.習仲勛傳:上,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2]中央黨史研究室.習仲勛畫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

        [3]李向前.習仲勛:從“落腳點”到“開放圈”[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4]《習仲勛畫傳》編委會.習仲勛畫傳[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3.

        [5]夏蒙,王小強.習仲勛畫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Xia Meng&Wang Xiaoqiang.Xi Zhongxun,F(xiàn)ather ofaGreatNation’sLeader[M].ACA Publishing Limited,2016.

        [7]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習仲勛在延安[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8]張志功.難忘的二十年:在習仲勛身邊工作的日子里[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3.

        [9]何載.紅旗漫卷西北高原:緬懷習仲勛在西北[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

        [10]中央黨史研究室.習仲勛紀念文集[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

        [11]本書編寫組.習仲勛革命生涯[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12]本書編寫組.懷念習仲勛[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13]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紀念習仲勛誕辰100周年文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5.

        [14]甘肅省委.習仲勛與甘肅[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

        [15]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習仲勛主政廣東憶述錄[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

        [16]齊心.我與習仲勛相伴五十八年[J].決策與信息,2012(7).

        [17]齊橋橋.俯首甘為孺子牛[J].百年潮,2013(11).

        [18]習遠平.父親往事——憶我的父親習仲勛[J].百年潮,2013(11).

        [19]田方.習仲勛和劉志丹的榮榮辱辱[J].炎黃春秋,1995(10).

        [20]俞惠煜.最后一人秘書眼中的習仲勛[J].檔案春秋,2008(1).

        [21]湯洛.毛澤東評贊習仲勛[J].炎黃春秋,1999(11).

        [22]萬紹芬.我隨習仲勛同志下鄉(xiāng)[J].領導科學,2001(16).

        [23]何毅亭.名副其實的群眾領袖[N].學習時報,2015-07-06.

        [24]盧荻.習仲勛:“一個活的馬克思主義者”[J].同舟共進,2008(12).

        [25]梁月蘭.“嚴”與“實”的楷模習仲勛[J].黨史博覽,2015(10).

        [26]葉介甫.習仲勛同志與黨外人士交朋友的故事[J].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2013(12).

        [27]祝彥.“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習仲勛堅持群眾路線二三事[N].北京日報,2013-02-18.

        [28]本書編委會.習仲勛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29]中央黨史研究室.習仲勛文集[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

        [30]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央文獻研究室.習仲勛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31]劉憲閣.為什么說新聞工作就是群眾工作?——釋讀習仲勛有關新聞工作與群眾路線的一篇講話[J].新聞記者,2013(11).

        [32]呂小薊.要用群眾觀點、群眾路線來認識和糾正黨內出現(xiàn)的種種不良傾向——從習仲勛的一篇講話中體會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J].黨的文獻,2014(6).

        [33]許道權.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工作方法論[J].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1).

        [34]袁武振,梁月蘭.論習仲勛對創(chuàng)建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的貢獻[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3).

        [35]官麗珍.淺析習仲勛對陜甘邊區(qū)的革命貢獻[J].廣東黨史,2010(4).

        [36]王繼凱.習仲勛在陜甘邊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1).

        [37]馬嘯,溫金童.習仲勛與陜甘邊根據(jù)地[J].社科縱橫,2011(8).

        [38]閆慶生,溫金童.習仲勛與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的土地改革[J].軍事歷史研究,2014(4).

        [39]王新生.習仲勛與照金蘇區(qū)[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4).

        [40]馬超,張鳳霞.習仲勛在創(chuàng)建陜甘南梁革命根據(jù)地中的貢獻及基本經(jīng)驗[J].甘肅理論學刊,2012(2).

        [41]袁武振,梁月蘭.論習仲勛對抗日戰(zhàn)爭的重要貢獻[J].中共黨史研究,2015(9).

        [42]余長火.習仲勛與邊區(qū)鹽業(yè)二三事[J].鹽業(yè)史研究,2015(3).

        [43]張傳恩.習仲勛對陜甘寧邊區(qū)教育發(fā)展的貢獻[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7).

        [44]王天丹,王丹譽,李廣棟.黨的利益在第一位——習仲勛與全面抗戰(zhàn)時期關中分區(qū)的精兵簡政[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5).

        [45]袁武振.習仲勛對解放戰(zhàn)爭的重要貢獻[J].黨的文獻,2016(5).

        [46]黃明.西北野戰(zhàn)軍新式整軍運動研究——兼論習仲勛對新式整軍運動的重要建樹[J].中共黨史研究,2014(7).

        [47]本書編委會.習仲勛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48]毛澤東與習仲勛[M]//本書編輯組.習仲勛革命生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49]本書編寫組.習仲勛與群眾路線[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5.

        [50]高民政,邢晉.“群眾領袖”習仲勛的群眾觀念及其實踐[J].湖湘論壇,2014(1).

        [51]祝彥,賈巨川.習仲勛與黨的群眾路線[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2(2).

        [52]陳旭東.習仲勛群眾觀的價值內涵及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實踐啟迪[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53]冉文偉.習仲勛的群眾觀及其啟示[J].蘭臺世界,2013(25).

        [54]李萬錦.習仲勛對黨的群眾路線的闡釋與踐行述論[J].理論導刊,2015(5).

        [55]鞏瑞波.習仲勛群眾路線思想述論[J].理論導刊,2013(7).

        [56]肖劍忠.習仲勛的群眾觀[J].觀察與思考,2013(11).

        [57]樊明方,門超.習仲勛群眾觀的理論與實踐及其當代價值[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5(2).

        [58]王欣媛.習仲勛在關中分區(qū)的群眾工作[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5(2).

        [59]張鳳霞,馬超.習仲勛在陜甘南梁蘇維埃時期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及啟示[J].毛澤東研究,2014(3).

        [60]王偉,王舴.習仲勛的群眾觀在廣東改革開放中的實踐及啟示[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4(6).

        [61]劉立軍.習仲勛的統(tǒng)戰(zhàn)思想研究[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4).

        [62]李雅興,丁琴.習仲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探析[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3).

        [63]劉勇,仲杉.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思想探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1(6).

        [64]張璐.習仲勛對毛澤東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65]祝小茗.習仲勛與陜甘寧邊區(qū)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6(2).

        [66]潘敬國.習仲勛主政西北時期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基本思路[J].黨的文獻,2014(1).

        [67]梁月蘭,袁武振.習仲勛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期間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主要貢獻[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6(1).

        [68]王凱.解放戰(zhàn)爭時期習仲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3).

        [69]仲杉.建國后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踐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70]何虎生,濮靈.論習仲勛對新時期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貢獻[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71]袁武振,梁月蘭.習仲勛對新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重要貢獻[J].學術前沿,2016(8).

        [72]林雄.改革開放之初習仲勛對廣東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開創(chuàng)性歷史貢獻[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4).

        [73]李東朗.習仲勛與兩當起義述論[J].中共黨史研究,2013(10).

        [74]蔣伯英.論習仲勛與兩當起義[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5(4).

        [75]黃明.習仲勛領導兩當起義的經(jīng)過及意義探析[J].軍事歷史研究,2012(4).

        [76]周東娜.習仲勛與國民黨武裝整建制兵變的成功創(chuàng)舉[J].長白學刊,2016(4).

        [77]李恬.論習仲勛的民族工作思想[J].廣東社會科學,2015(3).

        [78]王雙梅.新中國成立初期習仲勛對西北民族工作的重要貢獻[J].中共黨史研究,2017(1).

        [79]張成潔.習仲勛與西北新區(qū)土地改革中的民族問題[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2(4).

        [80]鞏瑞波.習仲勛主政西北時期對黨的民族理論的探索與實踐[J].廣東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1).

        [81]吳大華,胡月軍.習仲勛民族區(qū)域自治思想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4(7).

        [82]車轔.論習仲勛關于民族地區(qū)改革發(fā)展團結穩(wěn)定工作的理論貢獻[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4(5).

        [83]黎海波.論習仲勛民族工作中的干部思想[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1).

        [84]冉文偉.習仲勛的民族思想及當代啟示[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85]劉斌,王琳.習仲勛民族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實踐研究[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5).

        [86]吳繼軒.習仲勛民族工作思想與實踐的鮮明特征[J].理論導刊,2015(11).

        [87]郭偉.宗教工作戰(zhàn)線的杰出領導人習仲勛同志[J].中國宗教,2002(36).

        [88]李文珊,陳軼鷗.習仲勛宗教工作策略思想析論[J].西北民族研究,2009(1).

        [89]濮靈.試論習仲勛對新時期宗教工作的貢獻[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

        [90]朱旭旭.習仲勛西北地區(qū)經(jīng)濟統(tǒng)戰(zhàn)工作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6(2).

        [91]劉斌.抗日戰(zhàn)爭時期習仲勛文藝統(tǒng)戰(zhàn)思想研究[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5).

        [92]陶利江.新中國成立初期習仲勛文教統(tǒng)戰(zhàn)思想論析[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5).

        [93]曾煜東.習仲勛僑務思想探析[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1).

        [94]谷梁.習仲勛主政廣東的歷史功績:改革開放天下先[J].紅廣角,2011(11).

        [95]盧荻.習仲勛主政南粵[J].百年潮,2002(9).

        [96]王瑞.“先走一步”:習仲勛與改革開放[J].蘭臺世界,2017(8).

        [97]陳弘君.習仲勛與廣東省改革開放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3(5).

        [98]劉雪明,魏景容.習仲勛制定廣東改革開放政策及思想述要[J].重慶社會科學,2013(11).

        [99]李文珊.習仲勛主政廣東時期的改革開放思想[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100]張賀海.新時期習仲勛推動廣東農業(yè)發(fā)展的探索與實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2).

        [101]龔上華.習仲勛主政廣東時期“以農破局”思想及其啟示[J].觀察與思考,2013(11).

        [102]熊金武.習仲勛經(jīng)濟特區(qū)思想研究[J].河北經(jīng)貿大學學報,2015(2).

        [103]本書編委會.習仲勛傳:下卷[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04]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5月4日)[N].人民日報,2014-05-05.

        [105]馮立鰲.論習仲勛的價值觀[J].學術研究,2011(7).

        [106]王濤.試論習仲勛的黨性觀——從“實事求是是最大的黨性”談起[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

        [107]齊霽,劉欣.習仲勛的精神風范[J].學理論,2015(4).

        [108]彭龍富.習仲勛的家風及其當代意義研究[J].領導之友(理論版),2017(3).

        [109]吳繼軒.習仲勛:黨內勇于自我批評的楷模[J].學習論壇,2016(12).

        [110]馮子直.習仲勛重視和支持國家檔案事業(yè)建設[J].檔案學研究,2007(1).

        [111]陳建偉.習仲勛與新中國的檔案事業(yè)[J].蘭臺世界,2010(5).

        [112]丁小紅.習仲勛與檔案工作[J].檔案建設,2011(11).

        [113]首小琴.習仲勛的檔案工作思想[J].蘭臺世界,2014(8).

        [114]劉雪明,禹黃姣.論習仲勛反腐倡廉的政策思想[J].廉政文化研究,2014(1).

        [115]許春濤.論建國初期習仲勛反對官僚主義思想[J].廉政文化研究,2014(4).

        [116]袁武振.習仲勛與西北人民革命大學[J].學術前沿,2015(2).

        [117]李永春,張新洲.習仲勛宣傳思想探析[J].湖南社院學報,2014(5).

        [118]劉濤.習仲勛法治思想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7(4).

        [119]李磊,丁俊萍.改革開放初期習仲勛青年思想及其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7).

        [120]冷文,陳紅軍.習仲勛生態(tài)思想的實踐探索與當代啟示[J].特區(qū)經(jīng)濟,2014(9).

        [121]王欣媛.陜甘邊區(qū)習仲勛的人權保障思想與實踐[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122]王曉榮,岳國芳.習仲勛調查研究思想與實踐[J].理論探索,2014(2).

        [123]袁武振.習仲勛生平思想學術研究綜述[J].學術前沿,2017(1).

        [124]李紹華,趙平.近年來習仲勛生平及思想研究述評[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6).

        [125]李文珊.習仲勛研究現(xiàn)狀述評[J].黨史博采(理論版),2010(11).

        [126]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研究課題組.習仲勛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與實踐研究述評[J].沈陽干部學刊,2016(5).

        [127]武香蘭.解放初期習仲勛西北民族宗教工作研究綜述[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128]湯哲.習仲勛地方施政實踐及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

        [129]習仲勛.烏蘭夫同志永遠活在各族人民心中(1989年12月7日)[M]//習仲勛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30]徐冀寧.習仲勛與烏蘭夫的交往在抗日戰(zhàn)爭以前就開始了嗎?[J].才智,2017(20).

        [131]楊興茂.翰墨告慰烈士魂——甘肅省檔案館所藏習仲勛兩度致信談革命烈士李炎檔案解讀[J].檔案,2011(3).

        [132]程冠軍.習仲勛為何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被贊揚[J],同舟共進,2016(6).

        [133]張漢青.第一個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向中央“要權”的省委——習仲勛代表中共廣東省委向中央“要權”的歷史創(chuàng)舉[J].紅廣角,2016(4).

        [134]龍飛,晶晶.習仲勛最早提出“經(jīng)濟特區(qū)”概念[J].黨的建設,2008(3).

        [135]賈巨川.習仲勛質疑“興無滅資”[J].百年潮,2001(11).

        猜你喜歡
        習仲勛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中國畫《習仲勛與兩當起義》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習仲勛 政治生涯的“艱苦歲月”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国内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国产亚洲sss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污污污污污污WWW网站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国产精品a免费一区久久电影| 一群黑人大战亚裔女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av| 高清不卡av一区二区| 一边做一边喷17p亚洲乱妇50p| 欧美丰满大爆乳波霸奶水多|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电影|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线视频| 日韩久久av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日产综合| 国产午夜视频在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三男一女吃奶添下面|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av在线免费观看男人天堂|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 毛片网站视频| 国产91精品清纯白嫩|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 综合 亚洲| 性无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1区2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电影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不卡| 日本精品av中文字幕|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