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縣姚集鄉(xiāng)人民政府 靳立偉
麥田雜草是影響我國小麥生產(chǎn)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每年給小麥造成減產(chǎn)近50億kg。迄今為止,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麥田雜草有200多種,常見的有100多種。由于不同地區(qū)氣候差異較大,生長期不同,管理水平不同,雜草發(fā)生種類、數(shù)量均有很大差異,其中黃淮麥區(qū)多以闊葉雜草為害為主,如播娘蒿、芥菜、麥瓶草、豬殃殃、麥家公、黎、扁畜等。筆者根據(jù)黃淮麥區(qū)小麥不同生長時期的綜合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從3月份至小麥收割期間,田間雜草密度一般為20~500株/m2。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zhuǎn)速度加快,種子調(diào)運量的增加,農(nóng)機跨區(qū)作業(yè)強度加大,更是給野燕麥、看麥娘、雀麥、節(jié)節(jié)麥等禾本科惡性雜草種子遠距離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這些雜草分蘗多、繁殖力強、擴展蔓延迅速,而且與小麥同科, 特征相似,前期不易識別,后期較小麥成熟期早,成熟期也不一致,通常是邊開花、邊結(jié)實、邊成熟,隨地脫落,且種子量多、繁殖量大,所產(chǎn)生的種子數(shù)量通常是小麥的幾十倍、數(shù)百倍甚至更多,種子生命力強,極難清除。特別是有些農(nóng)民,不懂得防治技術(shù),將雜草拔除后拋在田邊、地壟,更引起重復傳播與蔓延,給防除帶來了極大困難,危害程度嚴重。
(一)生長性強
麥田雜草的最大危害是生長性強,與小麥爭光、爭水、爭肥、爭空間等,有的雜草枝高葉茂,如大刺兒菜、野燕麥、蘆葦?shù)龋蚋采w和蔭蔽小麥植株,嚴重影響小麥的光合作用;有的雜草如回旋花、卷莖繆、豬殃殃等,攀繞在小麥植株上,造成小麥早期倒伏,嚴重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造成小麥減產(chǎn)和品質(zhì)降低。
(二)抗逆性強
大多數(shù)麥田雜草抗寒、抗旱、抗熱、抗鹽堿、耐藥性強,抵抗非生物逆境的能力和抗病抗蟲等生物逆境的能力比起小麥要強的多,且不易根除。
(三)病蟲的中間寄主或滋生場所傳播小麥病蟲害。麥田中滋生大量雜草還嚴重影響機械收割或者作業(yè)。
(四)有的雜草,如毒麥種子,含有對人、畜有毒的物質(zhì),混雜在麥粒中加工之后,人畜食用會引起中毒。
1.輪作倒茬。不同的作物有著不同的伴生雜草或寄生雜草,這些雜草與作物的生存環(huán)境相同或相近,采取科學的輪作倒茬,改變種植作物則改變雜草生活的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可明顯減輕雜草的危害。
2.深翻整地。通過深翻將前年散落于土表的雜草種子翻埋于土壤深層,使其不能萌發(fā)出苗,同時又可防除苦荬菜、刺兒菜、田旋花、蘆葦、扁稈蔗草等多年生雜草,切斷其地下根莖或?qū)⒏o翻于表面暴曬使其死亡。
3.清除雜草。麥田四周的雜草是田間雜草的主要來源之一,通過風力、流水、人畜活動帶入田間,或通過地下根莖向田間擴散,所以必須人工清除,防止擴散。
1.土壤處理。一是播種前施藥。在野燕麥發(fā)生嚴重的地塊,可在整地播種前用40%燕麥畏乳油175~200mL/667m2,對水均勻噴施于地面,施藥后須及時用圓片耙縱橫淺耙地面,將藥劑混入10cm的土層內(nèi),之后播種。對看麥娘和早熟禾也有較好的控制作用。二是播后苗前施藥。采用化學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對播后苗前的麥田可起到較明顯的效果。使用的藥劑有: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200~400g/667m2,對水50kg,在小麥播后2天噴霧,進行地表處理;或用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75~100g/667m2,50%殺草丹乳油和48%拉索乳油各100mL/667m2,混合后對水噴霧地面,可有效防除禾本科雜草和一些闊葉雜草。
2.莖葉處理
麥田雜草化學防除,主要是在小麥生長期施藥。春季麥田以闊葉雜草為主時,可選用杜邦巨星、二甲四氯、麥喜等進行莖葉處理。一般每667m2用75%杜邦巨星干燥懸浮劑0.9~1.4g,或每667m2用20%二甲四氯水劑250mL,或每667m2用72% 2.4-D丁酯乳油 60~80mL,或每667m2用5.8%麥喜懸浮劑10mL,或每667m2用48%百草敵水劑 20~30mL, 或 每 667m2用 48%苯達松水劑130~180mL對水作莖葉處理。
對于野燕麥及其他單子葉雜草與闊葉雜草混生的麥田,可通過混用除草劑,如75%巨星與6.9%驃馬,或二甲四氯和苯達松、百草敵、撲草凈、伴地農(nóng)、2.4-D丁酯乳油、彪虎等混合使用,可擴大殺草譜,有效提高除草效果。施藥時間一般在小麥返青后至拔節(jié)初期,噴藥方法要得當,施藥時要避開大風、低溫、干旱、寒潮等惡劣天氣?;瘜W除草是麥田雜草防除的有效方法,使用得當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效,否則,不但影響除草效果,還可能產(chǎn)生藥害,甚至導致作物死亡。所以,除草劑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使用前應詳細了解麥田主要雜草的類型、種類和數(shù)量,選擇相應的除草劑,特別是禾本科雜草一定要選擇針對性強的除草劑。第二,為了提高藥效、擴大殺草譜,往往需要除草劑混合使用,混用時必須注意各混用藥劑的特性,避免造成不良化學反應或物理反應,從而降低效果或產(chǎn)生藥害。使用前應進行試驗,確定安全和效果后,再大面積使用,要隨配隨用,不可長時間存放。第三,考慮除草劑的殘留期和對其他作物的安全性,避免對下茬作物和套種植物造成藥害。第四,施藥前要詳細閱讀產(chǎn)品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嚴格按照說明操作,以保證藥效和防止藥害的產(chǎn)生。第五,施藥前必須全面檢查器械,避免藥械故障引起藥害或降低除草效果。除草劑應選擇在無風或風小時施用,噴霧器的噴頭最好戴保護罩,避免藥劑藥滿飄移,對周圍敏感作物造成藥害。噴灑要均勻,不能重噴或偏噴,更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施用量。小麥進入拔節(jié)期后不宜再使用除草劑,否則容易產(chǎn)生藥害。第六,施用完除草劑后應徹底沖洗噴霧器,以免再次使用時對作物造成藥害或影響其他藥劑的應用效果。沖洗后的殘液不能隨意倒在田間地頭。第七,不可長期使用單一除草劑,避免加速雜草抗藥性的產(chǎn)生和新的優(yōu)勢雜草種群的形成。第八,施用除草劑時應做好防護工作,避免人、畜中毒。
生物防治是利用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昆蟲、病原微生物及動植物等生物,通過相生相克關(guān)系,將雜草控制在其經(jīng)濟危害水平以下的一種雜草治理措施。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草、以菌治草、以草食動物治草、以植物治草等。我國生物防治小麥田間雜草研究起步較晚,利用尖翅小卷蛾防治扁稈簏草等已在實踐中取得應用效果,今后應加強此種防治措施的發(fā)掘利用,尤其是對某些惡性雜草的防治將是一種經(jīng)濟而長效的措施,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