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源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規(guī)劃編制研究中心,四川巴中 636000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我國的建筑業(yè)發(fā)展較為迅速,且其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市政建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其綜合性要求較高,在具體的建筑施工過程中對土體、巖層以及水文等方面的影響與破壞會引發(fā)各種市政工程地質方面的問題。城市基礎建設等方面的相關重大工程項目后期也會逐步投入到建設當中,大型工程以及特殊工程數(shù)量的增加,工程的結構體系與造型結構日趨復雜,新的材料、技術以及工藝也會運用到建筑過程中,整個建設工程后期的監(jiān)督工作也會更為繁重,這一系列因素都將會引起地質方面的問題,因此一定要對其有足夠的重視度。本文就市政建設過程中較為顯著與突出的地質問題進行了闡述與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與辦法。
在市政建設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一方面是道路路基方面的問題。道路的路基包括路塹、半路堤、路堤以及半路塹式等。在平原地區(qū)修建道路路基相對較為簡單,而在丘陵地帶,特別是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帶修建時,路基工程量相對較大。另一方面則是比較常見的地面裂縫與塌陷問題。
在市政建設過程中總是會出現(xiàn)道路裂縫的問題,而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則是由于地表的巖土體在自然與人力等因素的影響之下而出現(xiàn)的開裂現(xiàn)象。并且,其還會在地面形成一定的寬度與長度。此類問題在市政建設過程中較為普遍存在[1]。具體來說,造成市政工程地面發(fā)生裂縫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一是由于爆破而引發(fā)的裂縫;二地面沉陷而造成的裂縫;三是松散的土地而引發(fā)的裂縫;四是抽取地下水造成的裂縫;五是受脹縮現(xiàn)象而引起的裂縫;第六點則是由于拋震而引起的裂縫。在市政建設工程當中,裂縫是最為普遍與常見的一種地質問題,因此,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對其進行高度的關注與重視。
市政工程建設除了會造成地面出現(xiàn)裂縫的地質問題之外,還會引發(fā)地面沉陷的地質問題。而造成地面出現(xiàn)沉降問題的主要自然原因則包含以下幾方面:一方面是因為在現(xiàn)代沖積平原,比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德州平原等地質因素而引起。另一方面,在三角洲平原,比如珠三角洲平原地帶,杭州嘉興、蕭山、江蘇蘇州、無錫等地的地面沉陷,都是在這種地質環(huán)境當中所造成的。最后,在斷陷盆地,其分為湖沖平原與近海平原。
因道路有可能會經過巖石密集區(qū),巖石與巖層的路邊坡以及其產狀關系,都會對邊坡的穩(wěn)定性造成直接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當邊坡的坡向與巖層的坡向一致的時候,并且?guī)r層的傾角大于或等于邊坡的坡角,此時的邊坡穩(wěn)定性就相對較大。但是,如果坡角的巖層傾角大,那么巖層就會由于缺少支撐而造成滑動傾向問題。而且邊坡方向和巖層的傾向相反,例如,邊坡穩(wěn)定、巖層完整以及層間緊密結合。但如果巖層向內傾向的坡外發(fā)生節(jié)理發(fā)育,并且層間的結合效果較差,都很容易引發(fā)傾倒破壞現(xiàn)象。水平與直立巖層的邊坡一般穩(wěn)定性都比較高[2]。
2.1.1 滑坡處理
滑坡是指許多巖土受到重力作用的影響,沿著特定的滑動面全部向下滑動的過程。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山區(qū)土質災害問題。針對此問題,應當對其采取預防與整治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有效預防。針對形式以及規(guī)模各不相同的滑坡,一般可結合相關的排水設計力學平衡以及針對滑動面實性質加以改善。
2.1.2 泥石流處理
泥石流大多發(fā)生在地質不良且地形陡峭的山區(qū)。其與水文、氣象與人類的活動直接相關,是由于突然爆發(fā)以及泥沙石塊等形成的特殊洪流。對此,災害的防治辦法一般會采取水土保持、攔截、排導以及跨越等措施。
2.1.3 崩塌處理
崩塌現(xiàn)象是指巖石從陡峭的邊坡向下掉落的一種情況。其發(fā)生速度較快,對交通與道路造成的危害較為嚴重。在工程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盡量避免進行大挖和大切工程,要對高陡邊坡進行科學的利用。在施工過程中,應當進行坡面緊固,清理坡面的危石以及調節(jié)水流等措施進行防范。
2.1.4 熔巖處理
而要在熔巖區(qū)進行道路工程修建時,應當充分考慮當?shù)氐膸r溶形態(tài)發(fā)育情況以及其分布規(guī)律,要充分發(fā)揮可利用的熔巖形態(tài)優(yōu)勢,盡量避免以及防止由于巖溶疾病對地基的穩(wěn)定性造成的不利影響。
2.2.1 凍土處理
凍土類型包括季節(jié)性凍土與常年凍土兩種。如果土壤處在凍結的狀態(tài)下,其強度就會變高,而壓縮性能則會降低。在土壤解凍后,其承載能力則會大幅下降,壓縮性能又快速提升,因而很容易引發(fā)地基的融沉問題。如果突然出現(xiàn)凍脹狀況,對地基的穩(wěn)定性是十分不利的。正常情況下的土壤顆粒越細其含水量就會越大,土壤出現(xiàn)凍脹和融沉的幾率也會很小。針對一般情況的城市道路來說,其凍土層厚度與土地的凍脹量之間呈比例關系。土壤自身的質量以及壓實不均勻的狀況,也會造成地基沉降問題。為有效預防由于季節(jié)性凍土而造成的路基變形狀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其進行預防。一方面要減少以及防止地表和地下水源當中水在凍結之前或者凍結過程中下滲到路基當中,可通過抬高路基的辦法來滿足其最小填土標準高度的要求。另外,應當盡可能選擇不易發(fā)生凍脹問題的路面表層結構材料。要控制好各類路面材料與土基和路面下方的冰凍溫度以及深度之間的關系,要將土基凍層的厚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土基的凍脹量也要限制在標準值以下。最后,對于那些無法達到凍脹標準值要求的土質,可通過調整結構層厚度以及選擇隔溫效果較好的建筑材料,使得其防凍脹指標達到要求。
2.2.2 軟土處理
軟土主要是指淤泥以下以及水下沉積的粘土壤,其大多分布在我國南方。軟土具有含水量較高、孔隙較大、透水性能較差、壓縮性能較高以及強度較弱等特點。軟土路基的破壞表現(xiàn),主要是因為路基沉降的幅度過大而造成了地基開裂。如果在荷載的輕度過大的時候,則很容易導致整體剪切、局部剪切以及刺入破壞而引起的路基穩(wěn)定性失衡與路面沉陷問題。因為孔隙水承載的壓力過大而造成剪切過度變形,從而使得路基的邊坡失去穩(wěn)定性。針對此類問題,較為常見的解決辦法有換填法、排水固結以及擠密法等。在辦法的選擇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同時還要針對施工技術工期以及工程造價等問題進行綜合的比較分析。
2.2.3 膨脹土處理
膨脹土則是指具有吸水膨脹或失水收縮性質的礦物粘土所構成的土壤。這種土質的可塑性一般都較強。當其處于堅硬的狀態(tài)時,此時的工程效果最佳。但是因其還具有明顯的脹縮性特點,則會使得路基發(fā)生變形、移位、開裂或者隆起等危險狀況。因此,解決或者減緩路基的脹縮性是保護路基的重點所在??梢酝ㄟ^使用石灰樁和水泥樁等無機結合材料,對膨脹土質的路基進行加固與改良,也可以通過開挖、換填以及堆載預壓等辦法來實現(xiàn)路基的加固。另外,還應當注意對路基的防水與保濕措施進行完善。例如,設計不透水路面結構,集中設置不透水層,建設排溝以及降低坡面徑流,從而提升坡面抗沖刷、溜塌以及防止變形的能力。
2.2.4 濕陷性黃土處理
濕陷性黃土具有很明顯的土質均勻與結構疏松的特性。此類土壤在沒有受到水分浸濕的時候,其可壓縮性能較低,而強度較高。當處在一定的壓力環(huán)境之中,并且水浸濕之后,其土質結構就會遭到破壞,從而出現(xiàn)大幅度的沉降,并且土質的強度也急劇下降。由于其存在大量的節(jié)理和裂縫,自身的抗剪能力也會出現(xiàn)一些不同。而這種土質最常見的病害則是路面路基的開裂、變形甚至凹陷,邊坡則會出現(xiàn)崩塌與剝落現(xiàn)象。道路的內部則會由于受到水流侵蝕而形成暗河或者土洞。為了有效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濕陷黃土地區(qū)要在施工過程中注意對其進行加固,進而預防或者減慢此類土質的濕陷性。通常可采用灰土擠密樁、強夯法以及灰土墊層等措施對其進行防護。
綜上所述,城市化建設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相關的市政建設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市政工程質量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城市化建設水平的高低。但是,市政工程建設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應當從綜合的角度對影響其工程質量的各類因素進行考慮。對市政建設過程中較為普遍與常見的地質問題,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以解決。如此才能夠進一步保證市政建設工程的質量,并且為城市化建設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1] 余賢高,凌德富. 市政建設中的常見地質問題及處理方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0(13):139.
[2] 丁保國,殷永清. 市政建設中的常見地質問題和處理方法[J].科技傳播,2011(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