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政融
宏村,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偹銛D出幾天時間,我毫不猶豫地買了火車票。幾個小時后,我便站在了黃山火車站外的廣場上。
宏村,在黃山市黟縣境內(nèi),始建于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年),至今已有800余年歷史,2000年11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逆水進村 順水出村
宏村最經(jīng)典的畫面,就是水邊青瓦白墻的那一溜徽派建筑,建筑上一排排紅色的燈籠,倒影清麗,水邊映月,靜謐而美好。這一片水就是月沼湖,常年碧綠,是宏村九曲十彎的中心,當年引水入村挖掘的池塘。那兩天,我去了月沼多次,清晨、正午、傍晚、夜色中的月沼自有它的不同與秀色。
湖邊總有一撥一撥寫生的人。他們架起畫板,調(diào)好顏色,慢慢勾勒,近處的碧水、水邊的古宅、遠處的青山漸漸有了輪廓,濃淡相宜。面對同一片景致,每個人手下呈現(xiàn)出來的卻是不同的畫面,大概因了不同的審美。
古宏村人規(guī)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當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觀”: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村口的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牛身”,引清泉為“牛腸”,經(jīng)村流入被稱為“牛胃”的月塘后,經(jīng)過濾流向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人們還在繞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shè)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diào)節(jié)了氣溫,為居民生產(chǎn)、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chuàng)造了一種“浣汲未妨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huán)境。
宏村的巷道極多且深,縱橫交錯。剛到村時,總是迷路,后來學會了逆水入村,順水出村。
晚上住在村里,一大早起來,溜溜達達,隨性而美好。陽光懶懶地落在古宅墻頭,整個村落在氤氳中慢慢醒過來。每家每戶門前都有水溝相連,水質(zhì)清凈,有村婦在水邊躬身洗刷。賣早餐的鋪子陸陸續(xù)續(xù)開張了,一盤菜一屜包子一碗粥,吃得相當舒服。不少村民就在自家門口支個案板,做些小買賣。村民大都很友善,你買或不買都可以和他們聊上幾句。
徽派建筑的典范
全村現(xiàn)有140余幢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典雅古樸,每一幢都有一個故事。
承志堂是清代鹽商汪定貴的宅子,它將人文和建筑完美融合。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左右對稱,精雕細刻,富麗堂皇,但絕不俗氣,反倒?jié)M溢著書香氣息。門梁上的浮雕多是勤學、孝道故事,對聯(lián)“舊書不厭百回讀,百言征世聚墨多”,也詮釋了主人注重讀書的理念。
南湖書院,明末興建的私塾,側(cè)耳傾聽,似乎還能聽見曾經(jīng)的朗朗讀書聲。書院由文昌閣、會文閣、啟蒙閣、志道堂、望湖樓、祗園組成,依湖而建,雅致清幽。樂敘堂,是汪氏宗祠,典型的徽派三進間建筑?,F(xiàn)存兩進,一進是家族聚會處理事務(wù)的地方,二進供奉先人牌位,值得一提的是先人牌位中有一位進入男性祠堂的女性一一胡重,她主持修建了南湖,在當?shù)睾苡忻?/p>
另有樹人堂、敬修堂、東賢堂、三立堂、敘仁堂等,磚雕、石雕、木雕皆細膩入微,天井、花園、房梁、家具皆在無聲地展示著精心的設(shè)計和精美的手藝。
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專程來宏村鎮(zhèn)參觀,他對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設(shè)施評價極高,并在承志堂內(nèi)揮筆題詞:黟縣宏村古建筑物是國家的瑰寶。
峽谷與老街
從宏村出來,回程中去了黃山和屯溪老街。作為黃山眾多峽谷之一,西海大峽谷因谷中有白云溪,又稱“白云谷”。其自釣橋庵至排云亭下,全長約15千米。西海大峽谷既有千仞壁立、萬壑崢嶸的磅礴氣勢,又有群峰競秀、巧石如林的畫意詩情,可以說是無處不景、無景不奇、步移景換、目不暇接。
峽谷入口處是狹窄的蛟龍灘,長1000米,寬只有15米,兩岸峽壁陡峭,左為伏牛嶺腳斷崖,右為云門峰麓斷崖,各高近百米,幽深駭人,名“夔門峽”。立足于排云亭前,入目景區(qū),即有“仙人曬靴”“仙女彈琴”“天狗吠月”“仙人踩高蹺”“武松打虎”等巧石及雙龍古松歷歷在目。西海大峽谷集黃山多種錦繡于一體,故被譽為“錦繡塢”。
屯溪老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853米,寬5至8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構(gòu)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布,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
信步老街,看到200多家店鋪大都為兩層,屬典型的下店上房,前店后坊形制建筑體量有10多萬平方米。老街的建筑群繼承徽州民居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規(guī)劃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鮮明的徽派建筑特色,建筑體量大小相間,色彩淡雅、古樸。老街的建筑,歷史上雖然幾經(jīng)兵火,屢有重建,但是風貌沒有改變,仍然保留原來的結(jié)構(gòu)和款式,小青瓦、白粉墻、馬頭墻,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