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素琴
(泰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急性腦卒中常伴隨明顯的植物神經狀態(tài),臨床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發(fā)熱、呼吸困難等癥狀,可作為重度腦卒中的臨床診斷及預后評估指標。在急性腦卒中幸存患者中約有70%以上遺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礙,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隨著急救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急救措施日益完善,科學化水平更高,人們逐漸意識到快速、有效的急救治療與安全轉運對于挽救腦卒中患者生命中的重要性,腦卒中也成為許多醫(yī)院急診科急救與轉運的主要對象,由于急性腦卒中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因此救護與轉運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危,對于提高搶救成功率至關重要[2]。本研究以2015年8月-2017年9月期間我院急診收治的64例急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急診救護與轉運方法、效果進行探討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9月期間我院急診收治的64例急性腦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經急診快速頭顱CT及MRI檢查確診為急性腦卒中,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腦卒中診斷標準,6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5例,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81歲,平均年齡(66.85±7.42)歲,疾病類型:腦梗死41例,腦出血23例,發(fā)病到就診時間為20min-4.5h,平均為(38.02±11.30)min,在病史方面,29例有明顯高血壓史,11例有糖尿病史,24例有風濕性心臟病史,13例在活動狀態(tài)下發(fā)病,其余51例均在安靜狀態(tài)下發(fā)病,伴隨不同程度肌力改變、意識改變、大小便失禁等癥狀。所有患者納入前均被詳細告知本課題研究目的、內容及注意事宜,由患者或其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
1.2.1 急救準備 急診科醫(yī)務人員在急診前需要做好急救準備工作,提前備好患者搶救需要使用的儀器、設備、藥品等,組織急救人員迅速到位。檢查平車、監(jiān)護儀等是否正常使用,在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為患者爭取時機。
1.2.2 病情評估與實施急救 快速、準確的評估患者病情,綜合生命體征、意識、脈搏、體溫、血壓、瞳孔等指標判斷患者病情,同時觀察肢體活動、言語等。將頭偏向一側,立即清除口腔內的異物,開放氣道,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焖俳㈧o脈通道,穿刺時需注意避開活動關節(jié),穿刺部位需加強固定避免滑脫移位,保持輸液管道通暢,藥品能夠發(fā)揮作用。觀察患者是否有腦疝征象,若有明顯顱內高壓需遵醫(yī)囑給予20%甘露醇及呋塞米降低顱內壓。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需要輔助進行心電圖、CT等進一步檢查,需要接受急診外科治療的患者需要同時進行術前準備,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麻醉方式及術式,進行插胃管、留尿管、備皮等手術準備工作,縮短患者手術等待時間。
1.2.3 安全轉運 在護送患者去檢查、手術室、病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轉運安全,負責轉運的護士應當經過主管醫(yī)生評估與批準,具備高度責任心及獨立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若患者體征不穩(wěn)定需要安排至少2名護士負責轉運,主管醫(yī)生需要同往。在出科前需要由轉送護士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做好轉運交接工作,同時通知接收部門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避免因通知不及時造成患者等待時間延長,延誤病情。轉運前還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解釋工作,使其知情并取得配合。根據(jù)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轉運工具,盡量采用整床搬運的方式,搬運時一般采取四人搬運法,搬運過程注意輕、穩(wěn)、快,妥善固定肢體。保證轉運途中氧氣正常供給并備足搶救藥品,嚴密監(jiān)測患者體征變化。轉運工作需要有條不紊、動作熟練,給予患者耐心、細致、專業(yè)的服務。
64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經急診CT、MRI檢查得到證實和明確診斷,接診至確診時間為6-13h,平均確診時間為(9.76±1.34)h,確診至接受急救治療時間為10-17h,平均時間為(12.09±1.64)h,所有患者均得到安全、快速的轉運,轉運過程中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有63例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救護病情好轉,搶救成功率為98.44%,另外1例患者因病情迅速惡化在轉運途中死亡。
隨著近年來急救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急性腦卒中急診救護與轉運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社會公眾對急性腦卒中急救意識的提高也使得救護延誤時間進一步縮短[3]。美國卒中協(xié)會提出卒中生存鏈概念,提出為了迅速作出急性腦卒中反應,需要有效串聯(lián)識別-急救系統(tǒng)啟動-快速診斷-專科救護準備等幾個環(huán)節(jié)[4]。本次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64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體會到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而言,急救效果與急救時間呈正比,患者接受診治的時間越早,則預后質量更高,一般腦梗死的最佳治療時間窗是發(fā)病后6h內,因此為保證患者來院后得到快速、有效的救護,需要提前做好搶救準備工作,患者到院后立即開啟綠色生命通道,提高科室配合效率,縮短患者治療時間窗[5]。在護送患者前往檢查、手術、病房的轉運途中,需要在轉運前權衡與評估患者病情及意外事件,嚴格執(zhí)行醫(yī)院的轉運管理制度,與接收部門協(xié)調,確保接收部門獲知病情并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轉運前需要針對患者病情做好準備,檢查管道是否通暢,采取正確的搬運方法。轉送途中注意氧氣供應與監(jiān)測記錄,同時需要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獲得安全感,建立護患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