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留學期間,我曾與幾個德國人居住在一套五居室的房子里,其中一位名叫緹娜的女士整天在家里不出門,除了吃就是睡。聽其他德國人講,此人在大學里注冊了好幾次,由于不努力學習,始終無法畢業(yè),也不積極去找工作,所以只能領取救濟金度日。
在一次聊天中我問她:“既然城里工作難找,你為啥不去農村當農民?”聽我這么說,她笑了起來:“城里的工作都不好找,農村更難,你以為當農民那么容易?”
她告訴我,根據德國法律,任何農民都必須參加專門的農業(yè)培訓,持證之后才能上崗。第一,當農民是非常理想的選擇,申請的人太多。其二,在德國大學,農業(yè)是受限專業(yè),每10個-15個申請人中才有一個被幸運錄取。雖然不少德國大學都開設農業(yè)專業(yè),但名額實在太少了。而且與其他專業(yè)相比,農業(yè)是就業(yè)率最高的專業(yè),只要能畢業(yè)就幾乎不會有失業(yè)的問題。
2002年夏天,德國朋友于爾根·霍爾先生邀請我到他家度假。他是一家企業(yè)的工程師,住在德國南部烏爾姆市附近的一個小鎮(zhèn)。這里是典型的富人居住區(qū),每家都是獨棟房子,房前屋后是花園草坪。
在三個月的時間里,霍爾先生帶我拜訪了小鎮(zhèn)的幾乎每一戶人家??赡苁呛苌僖娺^中國人的緣故,所以大家對我很熱情,有的請我吃晚飯,有的請我坐在院子里喝咖啡。其中一位名叫鮑爾的先生最為慷慨,請我到他家里吃了幾頓大餐。印象中,每次在他家里吃一頓飯都要3個小時以上,首先喝點開胃酒或飲料,然后是沙拉、正餐、飯后甜點,最后是一杯咖啡。
在德國,富裕的人到農村居住,住在農村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民”,甚至有本事的人都想去農村當農民,因為德國所謂的農村,其實沒有任何城鄉(xiāng)差別,所有的“農村”都具有完備的基礎設施,生活、交通、通訊等都非常方便。
德國農村不僅美麗,窗前門外幾乎都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坪,視野很開闊,而且文化生活也特別豐富。經??吹侥腥藗冏诮诌吅绕【屏奶欤蛘邘讉€婦女圍坐在院子里進行下午四時左右喝咖啡閑聊。有的人牽著狗遛彎,有的人則在草坪上燒烤。而且每個小鎮(zhèn)都有自己的節(jié)日,甚至每條小街都有自己的“街節(jié)”。
為什么德國農民如此悠閑?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完全實現了機械化,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更不愁銷路,因為德國生產的農產品處于短缺狀態(tài)。國家每年需要從南歐進口大量的糧食,否則德國糧食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德國不多生產糧食呢?原因當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德國的耕地面積不足。德國人認為,不要過多地向土地索取,而應該把土地養(yǎng)護起來。怎么養(yǎng)護?種草、種花和種樹。因此,在德國大地上,除了大片的森林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坪。
德國對農業(yè)專業(yè)學生有很多優(yōu)惠政策,比如得到低息政府貸款買地或租地來建立自己的農場和農業(yè)企業(yè);在創(chuàng)辦農場的第一年,可以得到政府的資金補貼和隨后幾年的減免稅收待遇。政府完善保險制度,使醫(yī)療、退休、工傷等保險覆蓋到每個農民,從而做到老有所養(yǎng),無后顧之憂。
此外,德國具有強大的農民組織,他們向農民提供各種無償服務,從提供信息到維護農民的權益等,無所不包。因此,農民成為德國最令人羨慕的職業(y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