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溫 暖,劉陽洋,翁 睿,譚振洪,陳井權,徐樹來
(1.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2.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3.海倫野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黑龍江綏化 152000)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內有白色乳汁,是國家衛(wèi)計委公布的藥食同源材料之一。我國除華南地區(qū)外,幾乎各地都有分布[1-2]。其藥用價值早已載入各種醫(yī)書,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3],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稱。在食用方面,近年已被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列為“天然野味”“健康食品”。蒲公英的化學成分主要有多糖類、黃酮類[4]、三萜類、甾醇類和香豆精類等[5]。其中的多糖作為重要組分,具有抗腫瘤[6]、抗病毒、抗衰老、抗輻射、降血糖等多種作用[7]。研究發(fā)現(xiàn),用苯酚-硫酸法測得蒲公英各組分多糖含量,其根、花、葉中多糖含量分別為42.75%,11.21%,9.63%,其中蒲公英根多糖含量最高[8],試驗以蒲公英根為原料,制作出方便攜帶、使用簡單、口感極佳的功能性飲料,適應了未來市場需要[9-10]。以探究蒲公英產品開發(fā)及綜合利用的新途徑。
蒲公英根,要求呈棕色、均勻小段的干燥蒲公英根,海倫野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提供;葡萄糖標準品,中國食品藥品鑒定研究院提供;石油醚(30~60℃)、無水乙醇、丙酮、95%乙醇、90%苯酚溶液、濃硫酸等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蒲公英根原液、蒲公英根多糖,實驗室制備;檸檬酸、甜菊糖,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
KQ-500VDED型雙頻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產品;索氏提取器,實驗室組合;DHG-9123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恒科有限公司產品;DEF-500型搖擺式高速萬能粉碎機,溫嶺市林大機械有限公司產品;TDL-4A型離心機,上海菲恰爾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產品;R2050型旋轉蒸發(fā)器、W20513型數(shù)控恒溫浴鍋,上海申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透析膜,上海易佰聚經(jīng)貿有限公司產品;V5000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產品。
1.3.1 標準曲線的建立
葡萄糖標準曲線的建立參考文獻所述方法[11]。
1.3.2 多糖的提取
(1)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的操作要點。①材料預處理,將干燥的蒲公英根洗凈,于50℃條件下干燥至恒質量,用中草藥粉碎機磨成粉末,過80目篩備用;②脫脂,將蒲公英根粉末用濾紙包好,放入索氏提取器中,于50℃條件下石油醚回流脫脂3~4 h[12];③單糖和寡糖的去除,將脫脂后的濾紙包風干,再用80%乙醇回流2 h;④熱水浸提,將回流后的濾紙包風干,各取5 g進行單因素及正交試驗;⑤除蛋白,用木瓜蛋白酶解蛋白[13];⑥醇析,向提取液中緩緩加入95%的乙醇,并用玻璃棒緩慢攪拌,使乙醇體積分數(shù)達到80%,靜置4 h,以轉速4 000 r/min離心5 min;⑦濃縮,取離心后的上清液,用旋轉蒸發(fā)器進行蒸發(fā)濃縮至原體積的1/3[14];⑧純化,濃縮后的溶液用80%乙醇沉淀蒲公英根多糖,以轉速4 000 r/min離心5 min,多糖沉淀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洗3次,真空干燥得精制多糖。
(2)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的單因素試驗及正交試驗。以蒲公英根多糖的得率為評價指標。各單因素固定化水平分別設定為料液比1∶30,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3 h,提取次數(shù)2次,各單因素變量分別設置為料液比1∶20,1∶30,1∶40,1∶50(g∶mL);提取溫度60,70,80,90℃;提取時間1,2,3,4 h;提取次數(shù)1,2,3,4次。準確稱取5 g過80目篩的脫脂蒲公英根粉進行單因素試驗,平行3次取平均值,純化后計算多糖得率。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L9(34)正交試驗優(yōu)化提取條件。
蒲公英根多糖提取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1。
表1 蒲公英根多糖提取因素與水平設計
1.3.3 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計算
通過標準曲線回歸方程,利用下式求出蒲公英根多糖的得率[15]。
式中:Y——蒲公英根多糖的得率,%;
C——蒲公英根多糖的質量濃度,mg/mL;
N——稀釋的倍數(shù);
m——稱取蒲公英根粉末的質量,g。
1.4.1 操作要點
(1) 原液制備。取預處理蒲公英根粉5 g,以料液比1∶40加蒸餾水,水浴溫度80℃,保溫3 h,提取2次,合并2次離心所得上清液[16]。
(2)復配。以蒲公英原液為基液,按正交試驗最優(yōu)配方,強化添加蒲公英根多糖、檸檬酸、甜菊糖,復配蒲公英飲料。
(3) 精濾。依次用60,80,100,200目的濾袋過濾,過濾后所得產品無肉眼可見雜質[17]。
(4)滅菌。采用高溫滅菌,將濾液煮沸約1 min后迅速灌入PET瓶中,封蓋后倒立,利用液體余熱對瓶體和瓶蓋滅菌[18-19]。
(5)冷卻。迅速用冷水將成品冷卻至室溫[20]。
1.4.2 飲料復配試驗
在文獻和預試驗的基礎上,得到蒲公英原液添加量為56%~64%,蒲公英根多糖添加量為2.52%~3.04%,甜菊糖添加量為1.5%~2.5%,檸檬酸添加量為0.08%~0.16%。為得到最佳配方,進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
飲料配方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2。
表2 飲料配方因素與水平設計
對配制飲料的色澤、香氣、滋味和組織狀態(tài)進行感官評定。根據(jù)蒲公英根多糖飲料的特點,制定感官評分標準[21-23]。
蒲公英根多糖飲料感官評分標準見表3。
表3 蒲公英根多糖飲料感官評分標準
可見分光光度計在490 nm處,分別測定不同濃度梯度的葡萄糖標準溶液的吸光度,以葡萄糖標準液的質量濃度作為橫坐標,吸光度作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葡萄糖標準曲線見圖1。
圖1 葡萄糖標準曲線
由圖1可知,其回歸方程為Y=12.971X+0.0057,R2=0.998 8,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2.1 料液比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
料液比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見圖2。
圖2 料液比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料液比的增加,蒲公英根多糖含量呈上升趨勢,直到料液比為1∶40時,曲線開始下降。說明隨著料液比中溶劑量的升高,蒲公英根多糖提取率有所增加,直到最高,當料液比中溶劑用量繼續(xù)增加,水的添加量增大,蒲公英根多糖被稀釋,其提取率反而下降,且用水量增大,會加大后期濃縮能耗[24]。因此,選擇適合的料液比1∶30~1∶50。
2.2.2 提取時間對多糖得率的影響
提取時間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見圖3。
圖3 提取時間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提取時間的增加,蒲公英根多糖含量緩慢增加,直到3 h后,有所下降。說明在一定浸提時間范圍內,隨著時間的延長,蒲公英根多糖逐漸被溶出,直到全部。當浸提時間過長時,蒲公英根多糖由于提取時間過長及長時間的高溫而發(fā)生降解,從而多糖得率下降。而且提取時間過長會造成整體操作的效率降低。因此,選擇適宜的提取時間為2~4 h。
2.2.3 提取次數(shù)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
提取次數(shù)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見圖4。
圖4 提取次數(shù)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提取次數(shù)的增加蒲公英根多糖含量逐漸增加,初次的提取,未能將其提取完全。在提取3次時,蒲公英根多糖的提取達到完全,提取次數(shù)繼續(xù)增加,蒲公英根多糖含量有所減少。說明,提取次數(shù)增加,蒲公英根多糖質量濃度越來越小,而水分越來越多,多次提取也會導致部分多糖分解,即含量減少。多次的提取也會增加提取時間、降低提取效率、增加試驗成本。因此,選擇適合的提取次數(shù)為2~4次。
2.2.4 提取溫度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
提取溫度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見圖5。
由圖5可知,隨著提取溫度的升高,蒲公英根多糖得率逐漸增加,但70℃以后,蒲公英根多糖得率逐漸下降,說明高溫能夠提高傳質速度并且能夠增加蒲公英根多糖的溶解度[25],同時,高溫對蒲公英細胞壁起到一定的破壞作用,有利于多糖的浸出,當溫度過高時,蒲公英根多糖的浸出率呈下降趨勢,因為高溫導致了蒲公英根多糖的降解,降低了多糖的浸出率,所以多糖得率減少。因此,選擇適宜的提取溫度為60~80℃。
圖5 提取溫度對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的影響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進行正交試驗,優(yōu)化提取工藝,以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為衡量指標。
正交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正交試驗結果
由表4極差R可知,料液比是熱水浸提蒲公英根多糖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提取時間、提取次數(shù),最后是提取溫度??紤]到生產的成本,確定蒲公英根部熱水浸提的最佳參數(shù)組合為A3B2C2D2,即料液比1∶40,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3 h,提取次數(shù)2次。在此條件下,通過驗證試驗,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為 8.945%。
蒲公英多糖飲料的感官評價見表5
根據(jù)極差R的大小,從表5中可以看出蒲公英多糖飲料的最佳配方方案為A3B3C3D1,即蒲公英原液添加量64%,蒲公英根多糖添加量3.04%,檸檬酸添加量0.08%,甜菊糖添加量2.5%。以此配方制備的蒲公英飲料中,蒲公英多糖含量為5.18%,且產品呈淡黃色,具有蒲公英特有的清香,入口甜酸適宜且略帶苦味,液體呈透明狀,無沉淀,穩(wěn)定性好。
表5 蒲公英多糖飲料的感官評價
通過單因素試驗及正交試驗,確定了蒲公英根多糖的最優(yōu)提取工藝為料液比1∶40,提取時間3 h,提取溫度80℃,提取次數(shù)2次,在此條件下,蒲公英根多糖得率為8.945%;同時,以蒲公英原液為基液,強化添加蒲公英根多糖,再輔以檸檬酸、甜菊糖等,復配研制蒲公英多糖飲料,并獲得了蒲公英飲料的最佳配方為蒲公英原液64%,蒲公英根多糖添加量3.04%,檸檬酸添加量0.08%,甜菊糖添加量2.5%,以該配方制備的飲料中蒲公英多糖含量為5.18%,能夠較好地發(fā)揮保健作用,且產品為淡黃色,具有蒲公英特有的清香,入口甜酸適宜且略帶苦味,液體呈透明狀,無沉淀,穩(wěn)定性好。
[1]張清哲.我國蒲公英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G]//中國藥學會、江蘇省人民政府.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中國藥學會、江蘇省人民政府,2012:6.
[2]N L Escudero, M I D E.Arellano.S Fernandez, et al.Taraxacum officinale as a food source[J].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2003(5):1-10.
[3]謝沈陽,楊曉源,丁章貴,等.蒲公英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 [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12(S1):141-151.
[4]Wolbis Maria,Kowrolikska Maria.Polyphenolic compounds of dandelion[J].Acta Pol Pharm,1985,42(2):215.
[5]王秋亞.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應用研究進展 [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8):21-24.
[6]Takasaki M, Konoshima T, Tokuda H, et al.Anticarcino-genic activity of taraxacum plant.I[J].Biol Pharm Bull,1999,22 (6):602-605.
[7]張小潔,叢利家,范紅艷.蒲公英多糖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5(5):378-381.
[8]馬紅梅.藏蒲公英多糖提取工藝及其納米制劑的免疫試驗初步研究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
[9]Hag Ym Asi K,Bl Azo V IC S A, LUG ASI A, et al.The invitro antioxidant evaluation of dandelion(Taraxacum of ficinale WEB).water extracts[J].Acta Alimentaria,2000,29(5):1-7.
[10]Baba K,A be S,M izuno D.Antitumor activity of hot water extract of dandelion,tarax acum official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tumor activity and timing of administration[J].Yakugaku Zasshi,1981 (16):538-542.
[11]薛梅,王自軍,閆豫君,等.金櫻子中總黃酮和多糖的微波提取與含量測定 [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5,(10):133-134,136.
[12]付學鵬,楊曉杰.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測定 [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07(5):37-39.
[13]石曉,豆康寧.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工藝優(yōu)化研究 [J].糧油食品科技,2014(5):80-83.
[14]徐瀾,王明華,渠娟娟,等.酶解法提取蒲公英多糖工藝 [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6,37(5):46-51.
[15]黎英,陳雪梅,嚴月萍,等.超聲波輔助酶法提取紅腰豆多糖工藝優(yōu)化 [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5(15):293-301.
[16]蔡建秀,顧雅青,李巧紅.蒲公英-夏枯草-野菊花復合飲料的研制 [J].中國農學通報,2015(34):284-290.
[17]王玨.益生菌嬰幼兒配方奶粉添加工藝的優(yōu)化 [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14.
[18]劉紹,彭國平,王燕,等.蘆薈金銀花復合飲料 [J].儀器與機械,2004,20(3):30-32.
[19]馬曉紅,王菁華,李月興,等.五大連池天然蒲公英、菊花飲料的研制 [J].黑龍江科學,2015(12):6-7.
[20]藺毅峰,王靜華.薏米蒲公英復合飲料的研制 [J].食品工程,2016(3):45-48.
[21]徐樹來,王永華.食品感官分析與實驗 [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53-60.
[22]劉志明,王雯,杜開祥,等.板藍根多糖飲料的研制[J].農產品加工,2015(7):12-14,18.
[23]Gómez-Guillén M C,Borderías A J,Montero P.Chemical interactions of nonmuscle proteins in the network of sardine(sardina pilchardus) muscle gels[J].Lebensmittei Wissenschaft&Technologie,1997 (9):602-608.
[24]秦培鵬.猴頭菌多糖提取工藝的研究 [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yè)大學,2013.
[25]和法濤,劉光鵬,朱風濤,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熱水法浸提猴頭菇多糖工藝提高多糖得率 [J].食品科技,2015,40 (1):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