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車
本文簡要論述了確定合理造林密度的原則。最適宜的造林密度,是隨樹種、立地條件、造林技術(shù)、培育目的等條件而變化的,還要弄清楚造林密度與這些因素之間的具體關(guān)系,這就是確定造林密度的原則。
在人工林生長發(fā)育的全過程中,造林密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自始至終起作用的不論什么樹種,在一定立地條件及一定的年齡階段,都存在著一個最適密度范圍,過密、過稀都不相宜。要通過實驗研究確定這一最適密度。
最適宜的造林密度,是隨樹種、立地條件、造林技術(shù)、培育目的等條件而變化的,還要弄清楚造林密度與這些因素之間的具體關(guān)系,這就是確定造林密度的原則。
1 造林密度的大小與樹種的喜光性、速生性、樹冠特征、干形特點、分枝特性及自然整枝能力等有關(guān)
一般說來,喜光而速生的樹種如:楊類、柳類刺槐、泡桐、椿、榆、沙棗等以及其他喬、灌木,可稀植;而喜陰、生長緩慢的樹種可密植,如油松、側(cè)柏、云杉、水曲柳、白蠟、櫟類等。干形通直,自然整枝良好的,可稀植,如杉木、檫樹;反之,如部分像櫟類樹種及油松等宜密植。樹冠寬闊發(fā)達的毛白楊、銀白楊、青楊、小葉楊、中槐、刺槐、榆、椿等稀植;而樹冠狹窄的箭桿楊、新疆楊等可密植。
2 造林密度的大小應根據(jù)立地條件和經(jīng)營要求而定
立地條件好的,宜密植;反之,宜較稀。立地條件好而培育大徑材時宜稀植;立地條件差,只宜培育中、小徑級材時宜較密。如果兩種立地條件,一個培育目的,則條件差的地方應較稀,或初植密度大些以促進林分及時郁閉增加林分穩(wěn)定性,以后保持較大的間伐強度,促使林分迅速成長一定材種。而且,采伐后單位面積保留株數(shù)也應少于立地條件好的林分。在高緯度、高海拔區(qū),溫度低、生長期短、立地條件差時可稍密些。在根莖性、根蘗性雜草競爭激烈的地方,更應密植以加速幼林郁閉,壓抑雜草生長土壤干旱、瘠薄的沙地、草原山坡等林地上,干旱程度不太嚴重時也可初植密度稍大,可提早郁閉,壓抑雜草,減少地表蒸發(fā),以利保持水土。但在生長后期,要進行強度間伐,保證樹木有足夠的營養(yǎng)空間;如果干旱程度十分嚴重時,樹木根幅往往大大超過冠幅,如沙漠中的梭梭、沙拐棗,根幅超過冠幅10倍以上,就不能以樹冠郁閉為前提,條件越差,株數(shù)應減少,密度越小。計劃實行或結(jié)合間伐撫育可進行林糧間作的,應適當稀植,以利農(nóng)作物生長,便于土壤耕作。
3 造林密度與栽培技術(shù)的關(guān)系
栽培技術(shù)月細致,越集約,林木越速生,就月沒有密植的必要。例如整地越細,供水供肥越充足苗木規(guī)格越大,質(zhì)量越高,撫育管理月加強,就要求相對稀植。反之,應密植。
4 造林密度與林中、材種的關(guān)系
同一樹種營造防護林宜密,營造用材林宜稀。以防風為主的農(nóng)田防護林,密度和配置要與所需的林帶透風系數(shù)相適應;水土保持林,密度和配置要有利于迅速遮蓋林地,林下能形成較厚的枯枝落葉層,一般密度應較大;特用經(jīng)濟林的密度要有利于主要利用部位或器官的產(chǎn)量,以產(chǎn)果為主的,普遍要求稀植,而且在培育期內(nèi)以不進行間疏為原則。衛(wèi)生風景林、環(huán)境保護林對造林密度各有特殊要求。在培育用材林是,培育大徑級用材可較稀,或先密后稀;而培育中、小徑級用材時,可始終保持較大的密度。培育薪炭林時則宜密植。以快速成材為目的的時可叫稀植,而以高產(chǎn)量為主要目標時,可適當密植。
5 造林密度與經(jīng)濟條件的關(guān)系
在局部整地、種價昂貴、育苗成本高的情況下,造林密度大則顯著的提高造林成本;在機械化整地造林、種苗價廉的條件下,增大造林密度,對造林成本影響較小;在較差的立地條件下,密度加大可減少幼林撫育年限和次數(shù),減低榆林總成本。在小徑級間伐材有運輸和銷售條件時,早期間伐可增加經(jīng)濟收益,可適當密植;反之,則宜稀植。
總之,在決定造林密度時,應考慮上述各項原則。為了使林木在整個生長期保持適當?shù)拿芏确秶凑张嘤恼IL發(fā)育,除應貫徹上述原則外,還應注意以下問題:精細栽培:栽植技術(shù)與幼苗的成活的生長關(guān)系很大。如果不注意栽培技術(shù),林木成行、成片死亡,稀密不勻,也保重不了合理密度,即使再行補載,不僅造成浪費,而且也很難保重心補幼苗與元載苗木有均衡的生長量。所以,在造林時,必須注意精心栽植,保證造林質(zhì)量,才能保持合理的密度。怎樣才算精心栽植,現(xiàn)在一般要求是:植苗造林時,“挖大坑(比根幅大一些),草、石凈,載當中,舒展根,分層填土要踏實,地表再覆松土層”。扦插造林要做到“深埋、少露、踏實”的要求即可。栽植點的分布要勻:以三角形栽植較好。這樣樹木能交錯排列,阻攔雨水、泥沙量大,對保持水土有力;可以均勻接受陽光和通風,減少病蟲害,加速造林生長;能更合理的利用土地,雖然單位面積上株數(shù)較方形植樹多,但不影響根系和冠幅的發(fā)展。
及時進行間伐:從幼林郁閉后到采伐前的育林階段,應按林木生長情況每隔一段年份進行一次間伐,伐去生長不良的樹種,促進保留良材正常生長。因為密度大的林分,如不進行間伐,高生長將加速,而樹冠狹窄,莖干細弱,材積生長量低,小徑材多,不能達到提高產(chǎn)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