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月山鎮(zhèn)中心學校 韓艮鳳
寫作教學對于任何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都是一項內(nèi)容繁雜而且難度較高的工作,而且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持久性的過程,不僅僅需要教師在特定的寫作訓(xùn)練過程中加以培養(yǎng),而且也需要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為學生進行點滴的積累。本文筆者在《跳水》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有一名學生提出了“第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這樣的疑問,在這名學生之后又有一個學生針對于第一段中的“風平浪靜”一個詞提出了疑問。這時筆者敏銳的意識到這是一個開展寫作教學的良好時機,因為以學生的關(guān)注點為教學出發(fā)點必將會收到非常良好的教學成果。
跳水這篇課文講述了以此環(huán)球航海旅行的一個小小的片段,這個小小的片段之中包含了許多很有技巧的寫作手法,但是很多教師在講述這篇課文的時候并沒有給予過多的關(guān)注和深度的挖掘。這篇課文雖然篇幅很短,但是情節(jié)非常的緊湊,而且前后邏輯性很強,前后的呼應(yīng)非常多,也非常的到位。
例如在剛剛開始朗讀課文的時候,就有的學生提問,第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而且還有學生對于第一段環(huán)境描寫中的“風平浪靜”一詞提出了疑問。這個時候筆者就抓住時機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將自己對于課文的問題提出來。在聽了學生的提問之后,筆者沒有直接的回答學生的提問,而是讓學生們繼續(xù)的深讀課文,從后文之中尋找答案。
在學生們仔細的讀完整篇文章之后,很多學生都明白了第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風平浪靜”一詞的重要性。這時筆者就以這篇課文為例向同學們講述寫作的基本技巧之一,要做到前后呼應(yīng),尤其是在記敘文的寫作方面更要如此,讓每一個情節(jié)的發(fā)生都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而且情節(jié)之間的過度要像水流一樣的自然。
閱讀是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過程,但是素材積累過程的效率卻會產(chǎn)生很大的不同,這就完全取決于學生的閱讀觀察力。
例如在《跳水》這篇課文中,第三段和第四段中關(guān)于孩子表情變化的描寫以及猴子靈巧的躲避孩子的追捕的描寫,可謂是描寫的惟妙惟肖,對于人物的刻畫和細節(jié)的表露也做的非常的考究。在這兩自然段的閱讀中,筆者要求學生自習的觀察作者的用詞和著筆,把描寫猴子的頑皮和孩子的憤怒的詞匯都重點的標記出來,細細的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這兩個人物將整個故事推向了高潮。
筆者同時也鼓勵學生們進行細細的體會,讓課文中的這些描述在學生們的腦海中形成會活動的動畫畫面。然后筆者讓學生們試著去描寫自己腦海中所產(chǎn)生的畫面,許多學生都在這個基礎(chǔ)上更加寫出了猴子的頑皮和小孩子的憤怒,還有的學生給猴子賦予了語言,讓小孩子和猴子之間既相互的追逐又相互的對話。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想象力被完全的放開,學生的文字像一艘艘小船一樣,以自己的想象力作為風帆遨游在大海之中。
《跳水》這篇課文的最后幾段講故事真正的帶到了高潮部分,通過作者的描述我們看到了一位機智的父親臨危不亂的表現(xiàn),也看到了孩子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境之后的果決以及對于父親的信賴??梢哉f這幾段的描寫為整個故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文中最后幾段的描寫同樣也是非常的自然,這深刻的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和豐富的生活閱歷積累,筆者在講到最后幾段的時候,除了必要的課文分析之外,作者還詳細的講述了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去體會作者的寫作智慧,對于情節(jié)的把握。在此基礎(chǔ)之上筆者為學生準備了其他的一些與課文相關(guān)聯(lián)的閱讀內(nèi)容,旨在豐富和拓展學生的知識閱歷,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同時筆者也要求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不能夠?qū)ξ膶W作品像走馬觀花似得通讀,而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精讀,以便為自身的寫作積累素材、鍛煉能力。并且筆者也以讀后感和課堂隨筆的形式安排學生進行一些隨筆的創(chuàng)作,可以是根據(jù)《跳水》這篇課文為背景的創(chuàng)作,也可以是相關(guān)讀物閱讀的讀后感寫作等等。通過這種任務(wù)的方式先是強制性的讓學生注意留意文學作品中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接下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最終將閱讀和寫作都變成自己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將得到最為可靠的保證。
總而言之,對于學生的寫作訓(xùn)練不僅僅需要教師集中在某一課或者是某一時段進行,在日常的課文講述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進行學生的寫作訓(xùn)練,而且這樣的方式更加的自然,參照性更強,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同時又能夠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學習到優(yōu)秀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可謂是一舉而多得教學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