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四甲小學 徐美瓊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已被廣大的教師和學生所認可。處處留心皆學問,建立在眼觀、口言、手動、腦思前提下的語文學習,更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細微觀察能力,更加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的培養(yǎng)。突出語文學習的開放性、情境化,一方面,能有效活化課程資源,帶領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精彩世界中獲得感知;另一方面,能切實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便于學生在自由探索和積極表達中,獲得豐富的語言文化。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可探究學習的元素,幫助他們形成隨時隨地學習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讓他們在主動留意細節(jié)中強化識記。洞察生活,便于學生在深入總結中,產(chǎn)生學習的激情和潛能。建議學生多從生活實際中挖掘其中可探究的元素,能感受到語文源于生活。
多洞察生活,能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運用機會。如,在《但愿人長久》的閱讀指導中,圍繞“觀察明月有怎樣的理解感知”表達主題,可建議學生認真觀察明月,鼓勵他們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多提出相應的意見。在學生認為看到明月想到遠方的家人時,從“中秋月圓團員”的角度來深入體味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句。有的同學從自己的父母在遠方打工,不能顧及家庭和家人的角度,深刻理解“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真正含義。有的同學則運用說唱的形式,唱出了《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通過感受其中的輕緩節(jié)奏,體味其中濃濃生活的情意。
多給學生洞察生活的機會,幫助他們在主動留心情境萬物中,獲得更多的深刻認知。多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引導他們在深入?yún)f(xié)作中說出自己的點滴想法,可以豐富課程學習的內(nèi)容與內(nèi)涵。
喜形于色,小學生的很多心理變化往往會通過一定的言色予以表現(xiàn)。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情境氛圍,幫助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上,進行主動表達和深入交流,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滿足其探究發(fā)展的需要。
多深入學生學習過程,多點察言觀色,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驚喜。如,在《三打白骨精》閱讀教學中,教師請學生運用激情朗讀的方式,針對“孫悟空為何要三打白骨精”鼓勵他們大聲朗讀,讀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很多同學運用不同的語音、語速和語調(diào),主動朗讀了自己的心聲。在學生的朗讀中,能體味學生的愛憎分明。在互動交流中,可根據(jù)學生的對話表達,多給他們設置相應的探究題目,引領他們在主動學習、借鑒中,找到更多的心理感知。通過觀察學生的變化,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和傾訴,切實增強他們語言表達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借助察言觀色幫助學生感受其中的精彩,能在有效培養(yǎng)學生深度理解中,獲得不一樣的理解。尊重學生理解的差異,多給學生相應的提示和鼓舞,讓學生在深度解讀中生成有效認知。
一切景語皆情語。通過觀察,體味其中不一樣的思想情感,定會幫助學生在主動研讀、探知的過程中,獲得深度理解。融情于景,便于學生在緊扣景物描述特征的基礎上,獲得更多體驗,幫助他們在主動揣摩相關景物中,獲得感思體驗。
寄情山水,定會覺得更有情義。如,在《長江之歌》教學中,不妨結合“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你若見到了如此美麗的長江,你有怎樣的想法?在學生仍有一點疑問的時候,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幫助學生從“滾滾長江水”的雄偉氣魄中找到更多的表達切入點。有的同學說,看到長江是如此美麗,感受到自己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為有這樣的河流而驕傲。有的同學說,捧一把長江水入口,是如此的清澈甘甜,讓我們感受到長江不愧是我們的“母親河”。有的同學說,自己真想成為長江中一份子,想融入其中與兄弟姐妹們一起奔跑,等等。
換位思考,多從描述的景物中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收獲不一樣的精彩發(fā)現(xiàn)。多融入課文中描述的景物,以移步換景和深入思考的方式感受其中的精彩,定會有不一樣的獨特發(fā)現(xiàn)。這種揣摩心情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所喜歡得到的心理體驗和升華的過程。
總之,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在表達交際中感受語文,在情境體驗中升華語文,能充分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多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多請學生融入課堂,促使他們在深度學習和高度交流中感受語文的美麗,體驗其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