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劉冬碧+范先鵬+吳茂前+張富林+熊桂云+程子珍+余延豐
摘要:采用2年大田試驗方式,研究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對產量、三桃數、生殖器官數、脫落率和有效果枝數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鉀肥使棉花產量增加12.4%~28.1%,8月15日的桃數增加23.3%~41.7%,9月15日的桃數增加30.2%~48.0%,生殖器官數在7月15日、8月15日和9月15日分別增加17.9%、22.1%和36.5%,脫落率在8月15日盛桃期和9月15日收獲期分別降低34.8%和24.8%;不同鉀肥施用位置的產量高低順序為T10,20(鉀肥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20 cm)>T20,10(鉀肥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10 cm)=T20,20(鉀肥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20 cm)>T10,5(鉀肥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5 cm)>T10,10(鉀肥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10 cm)>T20,5(鉀肥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5 cm)>CK(不施鉀肥),鉀肥施用位置T10,20、T20,10和T20,20的秋桃數和生殖器官數最高、T10,20和T20,20的脫落率最低,表明鉀肥施在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20 cm,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10和20 cm有利于增加桃數和生殖器官數,降低脫落率,從而提高產量。
關鍵詞:棉花;鉀肥施用位置;產量;生長性狀
中圖分類號:S143.3;Q9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4-4740-04
中國鉀肥資源匱乏,2012年鉀肥生產量為377.4萬t,鉀肥進口依賴度高達50%[1]。中國耕地普遍缺鉀,嚴重缺鉀耕地(速效鉀<50 mg/kg)和一般缺鉀耕地(速效鉀為50~70 mg/kg)總面積超過2 267萬hm2,約占耕地總面積的22.6%[2],其中南方地區(qū)缺鉀面積及缺鉀程度更加嚴重[3]。中國鉀肥利用率較低,主要糧食作物鉀肥利用率不同地區(qū)的變幅在21.2%~35.9%,平均為31.3%[4]。肥料養(yǎng)分當季利用率低主要因為在目前的施肥方式(撒施)下,施入土壤的大部分肥料養(yǎng)分分布于根系不能高效吸收的土體范圍而致[5]。
施肥位置的重要性在國內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在目前施肥機械化水平還非常低的情況下,如何將肥料施到正確的位置,還只是停留在深施、混施比撒施肥料利用率高的研究上[6]。目前國內對于肥料施用位置的研究主要是針對肥料垂直深度的研究[7-9],對于側向和深度空間距離研究的較少;目標作物也主要集中在大豆[8,10]、水稻[11]、油菜[9,12]、玉米[13]、小麥[7,14]等,關于棉花的施肥位置報道較少;對于氮、磷的施肥位置研究[12,13]較多,而關于鉀肥施用位置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通過大田試驗的方式,探討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對棉花產量及生長性狀的影響,以期探索稀植棉花合適的鉀肥施用位置。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棉花供試品種為中棉63。試驗位于湖北省潛江市浩口鎮(zhèn)農業(yè)部潛江農業(yè)環(huán)境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內,土壤類型為潮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質:pH 6.90,有機質16.51 g/kg,全氮1.26 g/kg,全磷0.60 g/kg,全鉀16.80 g/kg,堿解氮182.80 mg/kg,速效磷11.30 mg/kg,速效鉀93.90 mg/kg。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處理,CK(不施鉀肥)、T10,5(鉀肥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5 cm)、T10,10(鉀肥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10 cm)、T10,20(鉀肥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20 cm)、T20,5(鉀肥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5 cm)、T20,10(鉀肥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10 cm)、T20,20(鉀肥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20 cm)。具體施肥位置見圖1。
全生育期施N 270 kg/hm?、P2O5 90 kg/hm?、K2O 225 kg/hm?、硼砂15 kg/hm?。其中,20%氮肥、全部磷、鉀肥和硼肥一次性基施,氮、磷肥和硼肥施用方法為條施,鉀肥為穴施。在蕾期和花鈴期各施用40%氮肥,施用方法為條施。肥料品種分別為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 12%),氯化鉀(含K2O 60%),硼砂(含B 11%)。
試驗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種植密度行距1.2 m、株距0.4 m。小區(qū)面積35 m?,每個小區(qū)分為2廂,其中一廂作為不同生育期取樣用,另一廂作為測產用,試驗小區(qū)田間排列方式按隨機區(qū)組法。試驗時間為2015年和2016年。
1.3 取樣和測試項目
棉花的生長性狀調查包括:①三桃數。在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分別在每個小區(qū)選取長勢一致的10株棉花掛牌標記,調查三桃數(伏前桃、伏桃和秋桃)。②生殖器官數量。在調查棉花三桃時,同時調查棉花的蕾、花、幼鈴和桃的數量。③桃脫落數。在調查棉花三桃時,根據果枝上棉桃脫落的果節(jié)點,調查桃的脫落數。④有效果枝數。在調查棉花三桃時,調查結有棉桃的果枝數即為有效果枝數。
1.4 數據分析方法
圖表繪制采用Excel 2007,數據顯著性檢驗采用DPS 7.05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法,5%水平的LSD法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鉀肥施用位置對棉花產量的影響
施用鉀肥顯著增加了棉花產量(圖2),與CK相比,鉀肥對棉花產量的增產率為12.4%~28.1%。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對棉花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在相同的水平距離時,產量基本隨著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除了T10,5的產量高于T10,10和2016年T20,10高于T20,20外。但鉀肥水平距離在10 cm時,3個垂直距離的產量之間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鉀肥水平距離在20 cm時,T20,20的產量顯著高于T20,5。鉀肥垂直距離為5 cm時,水平距離10 cm的產量高于20 cm。垂直距離為10和20 cm時,水平距離20 cm的高于10 cm,但是均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表明施肥深度為5 cm時,鉀肥位置應該是“淺而近”,便于滿足早期淺層根系吸收鉀素,施肥深度為10和20 cm時,鉀肥位置應該是“深而遠”,水平距離20 cm更有利于產量的提高。綜合2年的平均產量,鉀肥施用位置的產量高低順序為T10,20>T20, 10=T20,20>T10,5>T10,10>T20,5。endprint
2.2 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對棉花三桃數的影響
伏前桃為7月15日的桃數,伏桃為8月15日的桃數,秋桃為9月15日的桃數。由表1可以看出,棉花生長早期,不施鉀處理(CK)的伏前桃高于施鉀處理,但未達到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缺鉀造成棉株早熟的原因。鉀肥顯著增加了伏桃和秋桃數,與CK相比,施鉀肥處理的伏桃數平均高22.8%~40.9%,秋桃數平均高30.2%~48.1%。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對不同生育期桃數的影響也不同。不同鉀肥施用位置的伏前桃和2015年伏桃數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對秋桃數的影響有一定的差異。綜合2年平均結果,秋桃數的高低順序為T10,20>T20,20>T20,10>T10,10>T20,10>T10,5>T20,5,且在2015年T20,20的秋桃數顯著高于T20,5和T10,5,2016年T10,20、T20, 10的秋桃數顯著高于T20,5,表明鉀肥施在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20 cm,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10 cm和20 cm時有利于生長后期桃數的增加。
2.3 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對棉花生殖器官數的影響
生殖器官包括花、蕾和桃,代表了棉株的產量潛力。由表2可知,施鉀肥處理使生殖器官數在7月15日、8月15日和9月15日平均分別增加17.9%、22.1%和36.8%。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在不同生育期對生殖器官數的影響也不同,其中,7月15日初桃期的生殖器官數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鉀肥施用位置對生長初期的生殖器官數沒有顯著性的影響,但在2016年8月15日盛桃期T20,10的生殖器官數顯著高于T10,5和T20,5,在9月15日收獲期T20,20、T10,20和T20,10的生殖器官數高于T10,5和T20,5,表明在盛桃期鉀肥施在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10 cm有利于根系吸收較多的鉀素,而在收獲期鉀肥施在垂直距離10 cm和20 cm比5 cm能獲得更多的生殖器官。
2.4 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對棉桃脫落率的影響
脫落率為棉桃的脫落數占總桃數的百分比,保持較低的脫落率是提高產量的關鍵。2016年的初桃期脫落率很高是因為棉田在7月初遭遇了澇漬(表3)。鉀肥在伏桃期和秋桃期能夠有效降低棉桃的脫落率,但在7月15日伏前桃期的脫落率反而高于CK,與CK相比,施鉀肥處理的脫落率在7月15日平均增加16.6%,在8月15日伏桃期和9月15日秋桃期分別降低34.8%和24.8%,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雖然年際間脫落率的差異比較大,但基本隨著施肥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年平均脫落率表現為T10,20和T20,20的脫落率低于其他施肥位置。
2.5 不同鉀肥施用位置對棉花有效果枝數的影響
由表4可知,施鉀與否對有效果枝數的影響差異不顯著,鉀肥施用位置對有效果枝數的影響差異也不顯著,說明鉀肥的用量和施用位置不是影響棉花有效果枝數的主要因素。
3 小結與討論
化肥深施是將肥料施到土壤特定層次,易于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一項施肥措施,能夠達到高效、增產、節(jié)肥、環(huán)保的目的[9]。王應君等[15]報道,所有肥料深施處理通過增加小麥的穗長、結實小穗數、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實現產量的增加。在本研究中,與不施鉀肥處理相比,鉀肥深施處理通過增加棉桃和生殖器官的數量、降低棉桃的脫落率,從而增加棉花產量,這與余能英等[16]的結果一致,化肥深施處理棉花的果枝數、蕾數、大鈴數分別比對照增加2.4%、46.7%、14.2%,脫落率則比對照低2.35%,可能是化肥深施養(yǎng)分供應均勻,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較協調的原因。
肥料的具體施用位置因不同的作物而不同,在不同的生育期肥料的施用位置對作物的影響也不同。石巖等[17]認為小麥氮肥施在垂直距離20~40 cm時,可增加中、下層根量及所占比例數,增加千粒重,穩(wěn)定穗數和穗粒數,使子粒產量中來自花后光合器官輸送的比例增加,從而使產量提高。從根系分布、養(yǎng)分吸收和產量綜合評價來看,油菜施肥深度在15 cm比較合適[9]。大豆生長發(fā)育前期植株氮、磷、鉀含量及積累量以種下6 cm施肥處理最高,中后期以種下6 cm側向0~12 cm范圍內施肥效果較好[10]。小麥、油菜、大豆等作物栽培密度比較大,肥料施在種下有利于根系直接吸收養(yǎng)分,但是江漢平原棉花栽培密度比較低,棉花為須根系作物,有73.3%以上的根量集中在40 cm深的土層內,超過80.6%側向分布在0~15 cm[18],如果肥料僅僅施在種下,不能使根系充分吸收到養(yǎng)分。本研究結果表明,鉀肥施在水平距離10 cm、垂直距離20 cm,水平距離20 cm、垂直距離10~20 cm效果較好,可通過增加桃數和生殖器官數,降低棉桃脫落率,從而增加產量。
參考文獻:
[1] 黃高強,亣昭英,武 良,等.我國鉀肥產業(yè)發(fā)展形勢與建議[J].現代化工,2013,33(12):1-4.
[2]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國化肥區(qū)劃[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3] 陳 防,鄭圣先.我國南方作物高效施鉀技術的研究進展[J].土壤肥料,2004(6):28-32.
[4] 張福鎖,王激清,張衛(wèi)峰,等.中國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現狀與提高途徑[J].土壤學報,2008,45(5):915-924.
[5] 王火焰,周健民.根區(qū)施肥——提高肥料養(yǎng)分利用率和減少面源污染的關鍵和必需措施[J].土壤,2013,45(5):785-790.
[6] 陳亞宇,黃鳳球,王翠紅,等.化肥深施技術的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3(21):29-33.
[7] 郭 寧,李文斌,沈玉芳,等.施肥深度對半干旱區(qū)冬小麥生物學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1,31(3):504-507.
[8] 張曉雪,吳冬婷,龔振平,等.施肥深度對大豆氮磷鉀吸收及產量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2,26(2):364-368.
[9] 谷曉博,李援農,杜婭丹,等.施肥深度對冬油菜產量、根系分布和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J].農業(yè)機械學報,2016,47(6):120-128,206.
[10] 宋秋來,張曉雪,周 全,等.側向施肥距離對大豆氮磷鉀吸收及產量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4,33(1):79-82.
[11] 陳雄飛,羅錫文,王在滿,等.水稻穴播同步側位深施肥技術試驗研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4,30(16):1-7.
[12] 魯飄飄,武 際,胡現榮,等.氮肥基施深度對油菜產量和養(yǎng)分吸收利用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30):34-37.
[13] 趙亞麗,楊春收,王 群,等.磷肥施用深度對夏玉米產量和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0,43(23):4805-4813.
[14] 耿 偉,薛緒掌,王志敏.肥料分層深施對旱作冬小麥光合生理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06,26(3):166-168.
[15] 王應君,王淑珍,鄭 義.肥料深施對小麥生育性狀、養(yǎng)分吸收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9):276-280.
[16] 余能英,何傳龍.移栽棉花化肥深施的增產效果[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1,29(2):212.
[17] 石 巖,于振文,位東斌,等.施肥深度對旱地小麥花后根系干重及產量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0,18(1):38-42.
[18] 李少昆,王崇桃,汪朝陽,等.北疆高產棉花根系生長規(guī)律的研究Ⅰ.根系的構型與動態(tài)建成[J].石河子大學學報,1999,3(增):15-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