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栩
摘 要:將添加劑加入到HNO 3 -HF制絨體系當中,目的是讓硅片實現(xiàn)制絨的效果,硅片在制絨后,需要對表面形貌進行分析,并且將光學性能進行表征。對腐蝕深度的結(jié)果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因為添加劑存在差異性,所以,其腐蝕速率作用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通過對硅片表面的反射率進行測試表明,對于制絨后的表面光學均勻性,通過添加劑能夠?qū)ζ淦鸬綐O大的積極作用。在對添加劑組分配方進行優(yōu)化的同時,保證制絨工藝條件不發(fā)生變化,讓其腐蝕深度達到3.5-4.5hm,多晶硅片表面反射率達到20%-21%,這樣才能讓產(chǎn)線制絨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多晶酸制絨添加劑 硅片絨面 影響
前言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各個行業(yè)領(lǐng)域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太陽能電池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市場上各種新型結(jié)構(gòu)的電池不斷的涌現(xiàn),在多晶電池量產(chǎn)效率上不斷的上升,目前已經(jīng)達到19%以上。通常情況下,電池表現(xiàn)會由于反射的原因,造成光損傷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從而給電池的轉(zhuǎn)換效率帶來極大的影響,如果借助表面織構(gòu)化工藝,能夠讓太陽電池的表面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相比,其有著自身的優(yōu)勢,多晶硅片其表面晶粒在取向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在行業(yè)當中,相關(guān)的企業(yè)通過機械刻槽等技術(shù),對多晶硅表面的織構(gòu)進行了獲取。然而,這些技術(shù)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這是很多多晶硅電池生產(chǎn)廠家難以接受的,如果對酸性制絨液進行廣泛的運用,能夠讓多晶硅表面形成的硅減反射層是多孔的。
在工業(yè)當中,經(jīng)常會使用的酸性制絨液一般為HF/HNO 3 /H 2 O的混合體系,雖然這種體系相對的比較簡單,然而,其制絨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很難適應超薄硅片。為了能夠讓多晶硅片的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需要對多晶硅太陽電池的效率進行有效的提高。
一、試驗
在實際當中,多晶硅片化學腐蝕反應的具體原理為:給硅表面進行空穴的提供可以運用HNO 3,很大程度的對硅表面的Si-H鍵進行了突破,讓Si氧化后變?yōu)镾iO 2,通過HF,將SiO 2溶解,最后形成的絡合物就是H 2 SiF 6。這樣的情況下,使得硅表面會出現(xiàn)各向同性并且不均勻性的腐蝕現(xiàn)象,硅層不僅粗糙,而且孔多,這樣能夠讓光反射很大程度的減少,并且能夠讓光吸收能力得到增強,具體的反應式為:3Si+4HNO 3 +18HF=3H 2 SiF 6 +4NO+ 8H 2 O。酸溶液在對硅片進行腐蝕的過程中,氧化劑HNO 3 會讓硅氧化后形成SiO 2,氧化后的硅表面,會出現(xiàn)SiO 2 膜,該SiO 2 膜尤其的致密,在溶液當中存在絡合劑 HF,它能夠溶解SiO 2 膜,最終形成H 2 SiF 6 絡合物,它有著溶于水的特性。隨著H 2 SiF 6的生產(chǎn),并且是不間斷的,通過離解產(chǎn)生的H + 濃度也在連續(xù)的上升,這會讓腐蝕速度很大程度的加快。通過研究顯示,一旦腐蝕液中加入的HNO 3非常的多,很容易形成化學拋光效果,對腐蝕坑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HF太多,會造成反應速度非常的快,這使得微腐蝕坑難以形成。因此,在試驗當中,對新型多晶制絨添加劑進行開發(fā),能夠讓硅片腐蝕速度得到相應的控制,對硅片表面的形貌進行了有效的改善,更讓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1-2]。
(一)試劑與材料
在試劑當中,有很多屬于是滬試電子級(MOS)藥品,比如,HNO 3 、HCl、HF、NaF、NaOH;這些藥品當中有曲拉通x-100(CP滬試)、三乙醇胺(AR 滬試)、聚乙二醇(CP 滬試)、十二烷基苯磺酸鈉(AR 滬試)全氟聚醚(Alfa)等。一般試驗中運用的約為50mm×50 mm尺寸,電阻率的范圍在0.5-3 Ω·cm。
(二)試驗過程
對硅片的質(zhì)量進行稱量,已經(jīng)稱量好的硅片,可以將其在制絨卡槽中進行安插,安插時一定要小心;在聚四氟乙烯燒杯中,根據(jù)試驗的配比,對制絨反應液進行合理的配置,其聚四氟乙烯燒杯應該選擇量為500 mL,在試驗清洗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去離子水;將低溫恒溫水冷設備打開,設置槽體的溫度,范圍在8 ℃。在配比基礎反應液體時,應該是HF(62 mL)∶HNO 3(196 mL)∶H 2 O(142 mL),還需要水溶液,其中為有機表面活性劑配置質(zhì)量分數(shù)的1%。
需要以產(chǎn)線工藝條件試驗操作步驟為依據(jù),具體為下面的內(nèi)容:對上述的試劑盒藥品進行選擇,通過配置,得出兩種多晶制絨添加劑,一個為A,一個為B,然后對其進行多組和多次的試驗。在反應液當中,添加劑A、添加劑B其體積濃度在0.5%,試驗結(jié)束后,應該對硅片腐蝕深度和表面反射率進行有效的測量[3]。
二、結(jié)果與分析
通過上述的基礎反應液配比,對試驗的工藝條件進行不同的設置,對HF/HNO 3 /H 2 O基礎配方進行比較,并且將添加了添加劑A.B后的多晶硅片試驗結(jié)果也進行對比。
對硅片絨面反射率,使用復享 D8 積分反射儀對其進行了測試,可以得出,反應基礎酸溶液在兩組不同的實驗條件下,產(chǎn)生反射率,一個為24.7%,一個為24.3%,可以說,在兩組實驗當中,將添加劑A、B進行添加,都能夠讓硅片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硅片在制絨后,其發(fā)射率的降低百分點為三至四個,也就是在20%-21%的范圍。在硅片當中,加入添加劑A,它對腐蝕的深度沒有太大的影響。
過去使用的傳統(tǒng)多晶硅片制絨,是各向同性腐蝕的效果,其分布的腐蝕坑是比較均勻的,內(nèi)部表面看起來比較平滑,在兩組實驗當中,一組的試驗當中,其硅片有一定的拋光效果,對光的吸收效果不是很理想。添加的添加劑A 的二組,其表面顯示出非常密集的腐蝕孔洞,很大程度的減少了腐蝕坑的尺寸,在腐蝕坑的邊緣以及底部,可以看到很多孔洞結(jié)構(gòu),不過比較小,這樣能夠讓硅片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
對于多晶硅片來說,其酸腐蝕反應以機械損傷層先開始,然后在蜂窩狀腐蝕坑中逐漸的密布,一般來講,傳統(tǒng)的酸腐蝕速度非常的快,在坑內(nèi),以及凸起的部位,使得微腐蝕坑無法形成。多晶硅片酸制絨添加劑A、B,它能夠讓硅片腐蝕坑其內(nèi)部機構(gòu)發(fā)生改變,讓其充分的體現(xiàn)了精細化,形成的微腐蝕坑不僅多,而且小,其表面形成的孔隙率也在不斷的提升[4]。
結(jié)束語
通過對試驗進行最大優(yōu)化,并且對不同的兩種多晶硅片制絨添加劑進行有效的配置,形成添加劑A、B,在各種反應實驗環(huán)境下,對多晶硅片絨面結(jié)果的影響方面進行了對比。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添加劑A、B的運用,能夠讓酸腐蝕后的多晶硅片其絨面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使得硅片反射率很大程度的降低。
參考文獻
[1]習冬勇,陳淳,Thangaraj Baskara pandian,孫杰.酸性添加劑對多晶硅絨面形貌的影響[J].可再生能源.2017(10),139-146.
[2]梁吉連,張健,孫瑜,張劍峰,盧玉榮,韓瑋智,王仕鵬,黃海燕,陸川.多晶硅酸制絨工藝研究[J].太陽能.2017(05),15-17.
[3]黃仕華,沈艷婷.NaOH-NaClO腐蝕液制備太陽電池用多晶硅絨面的研究[J].半導體光電.2016(01),9-.18
[4]王坤霞,馮仕猛,徐華天,單以洪,田嘉彤,黃建華,楊樹泉,黃璐,周利榮.表面鈍化對多晶硅絨面形貌的影響[J].光子學報.2016(02),56-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