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濤
今天是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生德庫村自1938年建村以來第一次成功打出真正意義上的深水井。
今年6月,我們剛到村里時,看到村民們用的都是小井水:各家各戶打的井,深度僅七八米,不能滿足健康飲用水的要求。
為解決這個問題,水務(wù)部門給每戶村民安裝了一個小錳砂罐,用水前進行二次過濾。開始還挺好,可沒過幾天,水就變得又渾又澀了。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們立即向上級反映,提出徹底解決村民飲水問題的建議。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9月初召開的一次扶貧攻堅協(xié)調(diào)會上,工作隊爭取到了打一口深水井的項目。消息傳開,村民們都不大相信。因為早些年村里曾在小學(xué)校旁邊打過一口井,可打到90米深時就遇到了巖石層,受技術(shù)、經(jīng)費等條件所限,無果而終。對于這一次打井能否成功,村民們的心里都在“劃魂兒”。
經(jīng)過勘測,水務(wù)部門決定打一口深度在150米左右的深水井。
9月17日一大早,施工隊支起井架,不一會兒,隨著鉆機轟鳴,引來許多村民圍觀。接下來的日子里,工作隊每天都去施工現(xiàn)場查看進度。井越挖越深,經(jīng)過沙土層、臭泥層,打到90米時又遇到了巖石層……因為打井隊準備充足,最終攻克了技術(shù)難關(guān)。
今天,這口深水井終于出水了,雖然水量和水質(zhì)要等到施工隊洗井和檢測后才能知道,但村民們已經(jīng)難掩興奮之情,圍著井看了又看,都說這是“小康井”。
通過這件事,我真切地感受到,黨的事業(yè)要從一點一滴的實事兒干起,百姓的生活也要從一點一滴的改變啟程。通過點點滴滴的不斷積累,就能帶動著村民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作者系省電力有限公司派駐撫遠市濃江鄉(xiāng)生德庫村工作隊隊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