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茂
2017年元旦,家里人聚得格外齊,就連在外地工作的二叔和姑姑都回來了。父親提議,趁此機會拍一張“全家?!?,“正好把原來那張換掉,都快40年了”。
父親說的那張“全家?!?,打我記事起就一直掛在客廳的墻上。隨著我們家?guī)状伟徇w,它也換了一個又一個位置,如今都有些泛黃了。
“確實該重拍一張了,現(xiàn)在咱們家添人進口,孩子們也都長大了。”爺爺對這個提議十分贊同,“但是這張老照片也不能丟,要好好留著,這可是記錄了咱家當年的一件大事呢。”
“啥大事?。俊蔽蚁衤劦搅嘶ㄏ阄兜拿鄯湟粯?,趕忙跑到爺爺身邊,想探尋家族的“秘密”。
爺爺指著照片里的桌子,講起了這張照片的來歷。
1980年夏的一天,爺爺滿頭大汗地趕回家,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就趕緊宣布一個重大喜訊:“咱家要有新餐桌了!”
說完,他拉著奶奶和我大伯,去了村里的農(nóng)具社,把這張新打出來的桌子抬回了家。
家里人都為新添了家具而高興萬分,奶奶特意找人拍了這張照片,記錄下了那一刻。
“就是換了張餐桌這點事兒?”我聽完之后失望地撇撇嘴。在我看來,這張餐桌充其量不過是一塊木板下面安了四條腿兒而已。
父親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說:“別看這張桌子簡陋,但在我小時候,這已經(jīng)是最好的桌子了。過去,家里吃飯哪有用桌子的呀,我們都是捧著碗湊在炕沿兒旁吃飯。后來,家里添了一張小炕桌,吃飯要盤腿,等吃完飯腿都麻了。這是改革開放以后國家發(fā)展了,農(nóng)村的日子也好過了,家里才有錢做了這張桌子?!?/p>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家從農(nóng)村來到城里,從平房搬上樓房,老“全家?!崩锬卿佂量槐幌瘔羲即踩〈?,簡陋的木頭餐桌也換成了氣派的烤漆餐桌。對比這些變化,我突然明白了那張“全家?!北澈蟛刂恼嬲懊孛堋保骸靶〖摇蔽锛纳墦Q代,折射出的是改革開放40年來“大家”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想到這兒,我趕緊找出相機,對全家人說:“拍新‘全家福,長輩們還保持原來的姿勢!”
伴隨著“123,茄子——”的喊聲,一張新的“全家福”照片誕生了,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時代。
這新舊兩張“全家?!?,既反映了我們家的變化,也記錄了時代的變遷。我想,這可能是最容易被看人穿的“秘密”。
(作者單位:中國華糧物流集團樺南糧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