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濤
《孫子兵法·謀攻篇》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可見,即使在兵圣孫武眼中,謀略與邦交也是優(yōu)先選擇。時至今日,職業(yè)外交官對于一個國家的意義更為重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注重培養(yǎng)外交人才。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外交官有獨特的風格和氣質(zhì),不同時代賦予了他們不同的外交任務。
將軍大使,深受周恩來影響
1950年3月10日,中南海勤政殿,一群人透過屏風上用鉛筆戳出的小洞注視著一場儀式。這些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派出的第一批大使,躲在這里是為了觀看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如何向毛澤東遞交國書。儀式剛結(jié)束,他們就交流起觀后感:致辭要準備充分,得先有個腹稿;要多演練幾次走姿、呈遞的姿勢……安排他們來此的周恩來走到屏風后,說:“毛主席聽說你們在這里觀禮,很高興,要見你們。”見到毛澤東后,他們當中有人提出顧慮:“我連外國話都不懂,怕搞不好外交?。 泵珴蓶|說:“現(xiàn)在我們的高級干部里懂外語的很少,但也不能不派大使啊!”這幕情形,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外交官接手工作時的真實寫照。
就在幾個月前,他們還是解放軍的高級干部,外交部成立后他們就被選中擔任第一批駐外大使。這些人被稱為將軍大使,包括耿飚、黃鎮(zhèn)、姬鵬飛等人。
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外交部為將軍大使舉辦了“培訓班”,從外交政策到衣食住行一一講解。最開始,有人吃西餐時不會用刀叉,有人差點喝了餐后送上的洗手水……培訓結(jié)束后,他們陸續(xù)被派往國外,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駐外使節(jié)。
“文裝解放軍”成為第一代外交官主力,是時代的必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迫切需要政治可靠、能力出眾的人,建設自己的外交隊伍,軍隊里一批素質(zhì)較高的骨干自然被抽調(diào)過來。在東西方冷戰(zhàn)對抗的背景下,中國受到西方陣營的敵視、封鎖,第一代外交官從戰(zhàn)火中走來,最典型的性格特點就是不畏困難、敢于斗爭,非常適合那個年代。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第七艦隊駛?cè)肱_灣海峽,中國向聯(lián)合國安理會控訴美國侵略臺灣案。1950年11月,曾任東北軍區(qū)參謀長、時任外交部蘇歐司司長的伍修權赴紐約出席安理會會議,討論控訴案。會上,美國代表奧斯汀以“臺灣地位未定”為美國辯護。伍修權反駁說,如果其他國家把艦隊開到夏威夷與美國大陸之間,卻宣稱是為了保證太平洋的安全,你們能容忍嗎?奧斯汀啞口無言。
在受到西方孤立的情況下,爭取國際支持是第一代外交官的一項主要任務。
在外交學院教授高飛看來,第一代外交官的成長得益于周恩來:“他在外交活動中的儒雅、靈活又不失立場,深深影響了第一代外交官?!痹沃袊v烏克蘭、波蘭等國大使的周曉沛回憶,當時外交部的老大使、老司長們既想見總理,又怕見總理。想見是因為他們把周恩來視為“良師益友”,怕見是因為每次見面周恩來都要了解情況、“進行考試”,一旦“考”得不好就會挨批評。
翻譯大使,不失原則更為靈活
20世紀70年代,以中美關系正?;突謴驮诼?lián)合國合法席位為契機,中國外交任務發(fā)生了變化。以前中國多講主權和獨立,外交的斗爭色彩突出。隨著國家工作重心轉(zhuǎn)移到建設上來,中國更注重尋求合作,外交官的主要任務變成為改革開放創(chuàng)造和平、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
此時,將軍大使年事已高,逐漸退出外交一線。走上前臺的年輕一代外交官普遍接受過良好的外語教育,語言能力突出,很多人曾經(jīng)在國家領導人和老一代外交官身邊擔任過翻譯、隨員。因此,有人將這一代外交官概稱為翻譯大使。
1978年5月,中國處在改革開放前夜,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率團訪問西歐,主要目的是考察經(jīng)濟。臨行前,鄧小平對谷牧說,看看人家的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到什么程度,看看他們的經(jīng)濟工作是怎么管的。當時考察團只有一個多月時間,如何安排行程成了大問題。幸好翻譯出身的年輕一代外交官已成長為各國使館的骨干,在行程安排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比起前輩,這一代外交官在不失原則的前提下更具靈活性。198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政治風波之后,面對西方國家的對華孤立、制裁,中國外交受到極大沖擊。不過,時任美國總統(tǒng)布什私下曾說:“我了解中國人,壓力與制裁于事無補。”那段時間,他幾次給中國傳遞口信,解釋制裁是在美國社會各界的壓力下實行的,希望中國領導人能夠諒解。中國外交官靈活地抓住了這個機會。1990年11月,為了能交換意見,又不突破所謂的“制裁限制”,中國外長錢其琛和美國國務卿貝克在埃及開羅機場“偶遇”。兩人在機場貴賓室足足談了一個半小時。一年后,貝克訪問北京,中國的外交困境大為緩解。
這一代外交官面對矛盾、沖突時,使用的語言更柔和,個性化色彩更明顯。曾任駐美大使的李肇星有一次會見十幾位美國教授,有人說到美國情報部門曾在中國訂購的一架飛機上偷偷安裝了竊聽器,問及李肇星的看法。李肇星輕松地說:“我們在國際貿(mào)易中,堅持公平原則。我們買什么,美國就應該給什么。凡是沒花錢的東西,我們一概不要?!币晃幻绹淌谡f:“這樣精彩的回答,應該寫入兩國的外交教材里。”
新一代外交官,
與中國一同走到聚光燈下
21世紀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增長很快。中國站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不僅關注自己的利益,也關注世界秩序的建設。當中國在世界上話語權越來越大時,中國外交官也就成了聚光燈的焦點。
在高飛看來,如今這一代外交官的綜合素質(zhì)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他們接受了系統(tǒng)的外事教育,外語優(yōu)秀,又不乏國際知識。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外交官的專業(yè)化水平也越來越高。”
現(xiàn)任外長王毅就是中國外交官專業(yè)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yè)畢業(yè),進入外交部后長期在日本工作,是名副其實的日本問題專家?,F(xiàn)任全國人大新聞發(fā)言人、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也是如此: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還通曉法語、羅馬尼亞語,相繼在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擔任大使。
與專業(yè)化相伴而來的,還有這一代外交官身上的個性色彩。2015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傅瑩作為大會發(fā)言人回答了記者提問。當外國記者問到中國軍費這道“必問題”時,傅瑩笑了:“我這是第三次做新聞發(fā)布會,每年你們都要問軍費。文章早早地寫好了,中國軍費如何如何,就等著今天這個數(shù)一出來,文章就出去了?!彪m然被“揭短”,但由于傅瑩氣質(zhì)溫柔,語帶調(diào)侃,現(xiàn)場記者還是一片笑聲。一名日本記者談起了他對傅瑩的印象:“既有女性的柔和,也有外交家的氣度。”
但在事關原則時,新一代外交官的字典里沒有“讓步”一詞。2005年10月,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駐日大使王毅緊急約見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他用了3個“是否”質(zhì)問對方:“我們不禁要問,日方是否真正愿意反省過去的侵略歷史?是否真正有誠意履行迄今做出的承諾?是否真心希望與鄰國和睦相處?”在兩人的合影中,王毅眉頭緊鎖、目光冷峻。日本民眾看到媒體披露的合影說:“看來,中國人真的生氣了。”
2008年4月,北京奧運會火炬?zhèn)鬟f在倫敦受阻,時任駐英大使傅瑩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fā)表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了中國志愿者面對攻擊發(fā)出的疑問:“這就是滋養(yǎng)了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土地?”傅瑩提出了質(zhì)問:為什么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一些媒體的隨意批評能被西方公眾不假思索地接受?她毫不客氣地說:“在西方,很多人抱怨中國對媒體不夠開放。而在中國,我們則認為西方媒體應該學會如何努力獲得尊重?!?/p>
外交官和新中國共同成長,每一代外交官的形象,便是中國留給世界的形象。中國在變,中國外交官的任務、氣質(zhì)和工作方式在變,但有一點從未改變,那就是周恩來總理在1951年為外事隊伍建設定下的16字方針:站穩(wěn)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yè)務,嚴守紀律。
(摘自《時代郵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