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正德
怎樣的學校才是令人向往的?當我們用搜狗拼音輸入法輸入字母“l(fā)rxw”,“令人向往”與“令人想玩”一同跳了出來。假如兩者的邏輯關系成立,讓校園景觀能玩出名堂,那么辦一所令人向往的學校便有了目標,有了方向,有了路徑。由此,常山育才小學有了校園景觀課程。
人們經(jīng)常說,欣賞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終于人品。這給我們建設學校景觀帶來很多啟迪。學校以“院—園—苑”的形式建設校園景觀。一進校門,你會看到一個大型噴水池,魚翔水底,花映水面,泉涌空中,名為“徘云?!薄F涿从趯W校依山面水的地理位置,景物契合實際。在水中的石階上、精致的門廳里鐫刻著“上善若水”“循流而下易以至,順風而馳易以遠”“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有關水的名言佳句。門廳左邊是溫馨彌漫的家長服務中心,右邊是書香逼人的育才書院。穿過飯廳,左側可漫步“水流清”,駐足“風定軒”,徜徉“流水徑”,穿行“棧橋”上,欣賞“趣味鏡像花園”的趣,品味“‘可以清心也’文字廣場”的妙,整個校園碩果累累,花香陣陣。這是一個隨時能在轉(zhuǎn)角遇見美麗、看到驚喜、碰到意外的校園。
校園環(huán)境作為育人場所,要擔當起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chǎn)生影響的重任,其景觀必定是教育者精心設計的。多彩的花木顯示著生命的蓬勃,學生創(chuàng)作的酒壇生肖畫作充滿童年的樂趣,而隨處都能看到書的校園更是浸潤著書香,學子流連其間。學校的辦公室、教室、走廊、樓道等的布置始終遵循并貫徹環(huán)境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創(chuàng)造了一個“樹為背景,書為核心,塑為宗旨”的和諧統(tǒng)一體。
酶具有催化特性,使生物體能適應外界條件的變化,維持生命活動。在學校景觀的建設中,問題即課題,探求即探究。景觀建設的過程成為催化智慧、凝聚力量的研究過程。
學校在廣泛征求師生建議、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將“水文化”作為景觀建設的主題。學校依山傍水,門口就是錢塘江的源頭——常山江,當?shù)刎S富的歷史、人文資源都與水息息相關。同時,水的潤澤、融合、成長、堅韌、溫暖等特性與教育“潤物細無聲”“上善若水”的本質(zhì)高度契合?!八评f物而不爭”則體現(xiàn)了學?!白尯⒆右驗槲覀兌腋!钡霓k學理念,“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詮釋了學?!皹訕勇鋵崳焯靾猿帧钡男S?。“水”文化因素被有意識地挖掘,“水”文化基因被強有力地凸顯,學校文化與“水”文化心靈相通。
蘇霍姆林斯基說:“用環(huán)境,用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周圍情景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睂W校鼓勵教師發(fā)動、引導學生利用校園景觀進行專題研究,開展跨界學習,幾乎每一門學科都能找到研究的項目。例如,科學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招蜂引蝶”現(xiàn)象,開展病蟲害生物防治辦法的案例研究、昆蟲授粉與植物繁殖的關系研究等。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查找所需資料,填寫觀察記錄,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撰寫研究報告,體現(xiàn)“STEM”教育的特性。而信息技術教師則指導學生將以上研究成果,如植物的名稱、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病蟲防治、功效作用、栽培技術、文學作品描述等各種信息,制作成二維碼,其他師生只要用手機一掃,就一目了然了。此外,數(shù)學學科引導學生在校園實際情境中學習植樹問題,美術學科則開展植物欣賞、色彩搭配、植物景觀造型等活動。學生充分利用校園景觀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搭建起學習與生活的橋梁,打通了學習與應用的脈門。隨著研究領域的拓寬與延伸,隨著研究方法的掌握與熟練,隨著研究興趣的養(yǎng)成與濃厚,隨著研究習成果的增多與提質(zhì),學校景觀課程引領學生把視野與觸角伸向生活的角角落落,意猶未盡,樂此不疲。
以校園景觀為媒介,以項目學習為平臺,以個性表達為終端,利用校園景觀這個媒質(zhì),傳播、表達或貫徹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看、思、做、說等方式,接受鍛煉,學習本領,展示才華。
例如,學生經(jīng)歷石塊清理、土地開墾、種子播撒、除草施肥,在貧瘠的土地種出了碧綠的蔬菜,將校園荒地變成了少年林科院,通過親手勞動建設學校新景觀。圍繞水文化建設,學校設置水展覽專柜,陳設學校學生從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收集回來的水樣。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的方式,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文明素養(yǎng),培育學生“愛水、惜水”的情懷。學校還開展校園景觀命名征集活動,擇優(yōu)錄用,增強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學校和家鄉(xiāng)的情感。
……
在玩中,陌生的校園變得熟悉;在玩中,普通的校園變得詩意;在玩中,尋常的校園變得神秘。校園景觀儼然就是課本,學習其實就在身邊,這就是景觀建設的樂趣!在與學校景觀的“相濡以沫”中,在與學校景觀的“如切如磋”中,在與學校景觀的“同生共長”中,師生經(jīng)歷了深度學習,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蟲一魚均會因為他們情感的投入、智慧的傾注而讓人刻骨銘心,因為這份深處的美好、這份深情的牽掛而讓學校成為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