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根
今年,母親85歲了,仍然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清晰,不顯衰邁龍鐘之態(tài),讓我們做兒女的欣喜萬分。我常想,母親的高壽,自有她的道理。
首先,母親有一個科學的生活方式。母親晚年生活很有規(guī)律,夏天早上6時半起床,冬天遲一點,但都是晚上8時左右上床,不晚起不晚睡,不管晚上有多么好看的電視節(jié)目,她也絕不肯打亂自己的生物鐘。雖然早年在市井社會生活了幾十年,卻從未沾染不良習氣。左鄰右舍那些老姐妹們幾乎沒有一個不抽煙的,有的還煙酒雙管齊下。我的父親抽水煙,50歲就患上肺氣腫,64歲就過世了,惟有母親“出污泥而不染”,她不碰煙,不沾酒,渴了喝幾口白開水,累了躺在藤椅上“歇歇腰”。在膳食方面,玉米糝、菜糊面、蕎面餅、山芋粥之類是她老人家的最愛,而堅決拒絕大肉、大魚、大油、大糖,無論多稀罕的山珍海味也只是動一兩筷“嘗嘗”而已,她常說的一句話是: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特別值得炫耀的是我們家飯桌上常常綠意婆娑,野菜飄香。就說吃粥的小菜吧,不是熗蘿卜,就是拌蒲芹葉,不是燙大蒜葉加花生米,就是拌胡蘿卜纓子,不是鹽漬香椿頭,就是薺萊拌蝦米……隨著時節(jié)不斷翻新花樣,反正大半是母親的杰作。
母親有一雙閑不住的手。母親認為,人還是手里有點事做做好。于是,淘米洗菜她搶著去,洗衣機一停她搶著晾衣服,衣服一干又搶著去疊;夏天摘藿香薄荷葉送給女兒、孫女泡茶,冬天哪家包春卷、包餃子她就去幫著揀薺萊做餡兒,她包得又快又好,一眼望去如同機器做出來的一樣;女兒、媳婦織毛衣,她幫著繞毛線球,僅僅是幫我家繞的毛線球就裝了兩大筐!母親是有事搶著做,沒事找事做。當年,我們家祖孫三代八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全是母親一雙手一針一線縫制的,真是從“眼睛一睜”忙到“晚上熄燈”。
母親還有一個“話療”的好方法。與人說說話,聊聊天,確實能解悶祛火,釋放了心中的塊壘,分散注意力,平和心態(tài)。所以,母親每天都要下樓去和樓下小店老板娘、鄰居們說個話,聊個天,圖的就是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母親從不打牌,少看電視,她把時間大都用在和人交流溝通上。平時,不是上女兒工作的醫(yī)院,就是去孫女上班的新華書店,反正,醫(yī)院的人、新華書店的人全都認識這位常帶小食品給他們的慈祥奶奶;要不就是三天兩頭回到原先居住的老巷子里去找老鄰居說個悄悄話。
母親有一顆永遠絢麗的愛美之心實在難能可貴。母親個子不高,精明能干,年輕時秀麗端莊,年老了也是清清爽爽。母親心靈手巧,小時候,我們身上衣服補釘都打在里面,外面看上去挺順眼,母親做事從來就是:做,就要做好、做美。所以,巷子里的人都嘖嘖稱道:這家的孩子走出來總是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母親非常愛花,她時常摘些野菊花、野薔薇之類回來插瓶,或者向熟人家要些月季、桂花、臘梅、一串紅,反正一年四季,我的書桌上少不了新鮮艷麗的瓶花,我們家小小的客廳里總是飄逸著清新的花香。母親說,沒事看看花,眼睛也舒服,心情也亮堂。母親還喜歡讓我們帶她去公園,徜徉在鮮花綠葉之間,在大自然中,母親似乎一下子就年輕了許多,笑容也顯得格外燦爛。
母親更有一份永不衰竭的牽掛特別使人感動。母親有孫子、孫女、外孫女、曾外孫十來個。人都說“隔代親”,這不假!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有時間來照顧孩子們,于是,母親的這份關愛便由隔代的晚輩來享受了。平日里,經常給兒孫們買好吃的,打電話關懷叮囑。她自己則自奉甚儉。人家常問:又不要你燒飯,又不要你接送伢兒上學,你這日子怎么過的?母親回答說,我呀,是無事忙,從早到晚我還真很少坐下來歇息,一天也不知忙些什么就這么過來了。其實,母親有豐富而充實的精神生活。母親的心里總有一份永不衰竭的牽掛,總是充滿關愛晚輩的溫暖陽光。
母親85歲是我們做兒女的幸福和榮耀,85歲的母親是我們這個普通百姓家庭的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