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敏 李 亞?。ㄙF州大學 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 550025)
白村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部,距縣城53公里,縣道插村而過,交通較為便利,該村轄11個村民小組,共313戶1173人。據(jù)村里的老人說,村里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從江西遷徙過來的,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來到了這里靠種地為生,逐步繁衍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村落。東漢班固等編撰的《白虎通》說:“婚者謂昏時行禮,故曰婚,姻者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被橐鍪羌彝コ闪⒌那疤釛l件,而家庭是婚姻的表現(xiàn)形式,同時婚姻還是延續(xù)后代的必然選擇。在白村,婚姻被看成是祖先血脈的傳承,人們期望通過合法的能被當?shù)卣J可的男女兩性結(jié)合方式實現(xiàn)繼承祖業(yè),延續(xù)后代以圖實現(xiàn)家族的永存。傳統(tǒng)時期,村落交通閉塞,人際交往有限,加之傳統(tǒng)觀念認為開親較近可以增強家族勢力,故而本村的婚姻多數(shù)都在附近的寨子解決。但是,改革開放以后,村里的婚姻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外出務(wù)工、上學的人員增多,村民的婚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婚姻自由逐漸成為締結(jié)婚姻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白村,成婚以前,即使他已經(jīng)三四十歲,其公眾場合的言行只代表個人,沒有得到父母的許可,他不能代替家庭做任何承諾,如隨禮時在禮簿上記的名字定是其父親,家中來客時坐陪的也是父親。人們總是習慣性地稱呼他為××的兒子,以此來確立他的歸屬性和依附性。但是,成婚并組建小家庭的男子,在很多場合便會受到一家之主的待遇,其的言行不僅代表了個人而且代表了由他所組建的家庭。成婚之后的人情世故也由他承擔,隨禮也會在禮簿上記他的名字。成婚之后,他要獨立承擔家庭責任,遇事,父母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為他出主意,他們只會淡淡的說到,“你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了,我們作為父母該盡的責任也已經(jīng)完成,很多事情你要自己學會面對,我們以前也是這樣走到今天的”。
在白村,母親物色準媳婦的標準是品行和德行,如是否孝順父母,對于做家務(wù)活的熟練程度,能否吃苦耐勞,還會詢問其他人對這個姑娘的看法。對于她們而言姑娘的品德非常重要,若是名聲不好即使在漂亮也是無人問津的,有這樣一個案例即可說明?!坝袔孜恍誜的姑娘,從小愛罵人。大人常以她們?yōu)槔?,教育孩子說‘和好人學好教,和壞人學強盜’,千萬不要學她們。她們長大后,行為更加糟糕,甚至和社會上的人混在一起。別人提起都說‘那群姑娘張得人魔人樣的,但是她們的品行實在不敢恭維,以后誰敢要啊?!髞硪泊_實如此,每當別人說起要誰去她們家提親時,大家都是一致的搖頭,說‘那樣的姑娘我們家要不起?!彼詫τ谂碚f,品行和德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早婚和超生的現(xiàn)象在白村也較普遍。父母認為,孩子十八九歲是結(jié)婚的最佳時期,加之村里很多孩子早早就不上學了,即使上學父母也鼓勵其談朋友,因而早婚現(xiàn)象普遍。還有,白村雖然大力宣揚計劃生育多年,但是超生現(xiàn)象仍舊普遍。當?shù)貎鹤觽髯诮哟挠^點十分的濃烈,沒有兒子的家庭將受到歧視,人家會在背地里面說“看哇,這家人要絕后了,以后沒有人養(yǎng)老,真可憐”。村里還有因沒有生兒子而遭到休棄的婦女,或者將生育的多個女兒送人、丟棄,只為了生兒子。當?shù)剡€有句俗話:“樹大分丫,兒大分家,女大出嫁。蔥不分不發(fā),家不分不發(fā)?!痹诋?shù)厝丝磥?,兒子會給家里面帶來財富,兒子長大之后能賺錢養(yǎng)家、修建新房、搞各種修造,做一些光耀門楣的事情,等兒子長大之后還會為家庭增加勞動力,等到兒子結(jié)婚還能給家里帶來財富,為家族延續(xù)香火,繼承家業(yè)。
總的來說,白村“自我”的婚姻觀包括:一、成婚是男子社會身份的轉(zhuǎn)變,婚后的男子是一家之主,凡事都要獨立承擔責任;二、當?shù)亍皳衽肌钡氖滓獥l件是注重品行和德行;三、早婚能夠更好地傳宗接代,養(yǎng)兒才能夠防老。父母總是希望兒子早些成婚,成婚就可以承擔對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wù)以及對兒女的養(yǎng)育責任,承擔對于逝去的祖先延續(xù)香火的責任,婚后還可以增強家族的在當?shù)氐挠绊懥?。結(jié)婚是一個青年男女成人的標志,擔起了相應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
白村的青年男女多在聚會中認識,結(jié)識之后若是感情增加則發(fā)展為伴侶。郎情妻意之后,男方就會請媒人2去女方家里說媒。說媒也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媒人和女方父母關(guān)系密切,去玩時提及。若是女方父母也有意,媒人便選個日子帶上禮物去女方家正式談及婚事。還有一種情況是媒人特意為了這門親事去女方家,媒人拿著禮物去新娘家探探“口風”,若是女方父母收下禮物,說明親事很有可能;如果讓媒人把禮物帶回來,那表明女方父母無意這門親事。談成之后男女雙方就可以自由行走于兩家人之間,雙方父母見面相互了解,由于兒女婚事兩家的關(guān)系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從談及始到結(jié)婚男孩每年都會給女方家送一只火腿3。若女方家的至親辦紅白喜事男方的父母都會去吃酒而且送的禮是按照已成親戚的分量。
提親成功后,就要認親。認親的核心問題是男方來討八字雙方確定關(guān)系以及彩禮問題。男方要送火腿給女方家,還要給其親戚一家一塊肉。然后商議彩禮,女方所需的首飾衣物都是以折現(xiàn)的形式體現(xiàn)在彩禮中。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彩禮拿得越多越好,名聲好面子足這也成為一種攀比現(xiàn)象,其中彩禮差距也較大,幾千到十幾萬不等。認親這天,男方攜父母來到女方家和女方的至親共聚一堂,熱鬧得全村皆知。范?杰內(nèi)普的通過禮儀有著標志性的三個階段:分離階段、閾限階段以及聚合階段。4男方去女方家認親的行為,導致了女方在原有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中的位置發(fā)生了轉(zhuǎn)變,這時她既不能算作是以前的群體,也不能把她定義為男方家族的一員,她介于二者之間,需要通過儀式來轉(zhuǎn)換她,而結(jié)婚后就會使她獲得明確的定義。
認親那天,男方家向女方家要來女孩的生辰八字,請先生合八字、擇吉日,將這樁婚姻定下來。接下來就辦酒。女方家辦喜事是在正酒席的前一天,稱為“花羊酒”,男方家就是正酒那天。那天早上,新郎、押禮先生、媒人以及其他挑東西的人去女方家過禮,隨去的物有豬肉、女方買的衣服鞋子等。來到女方家,男方在堂磕頭并把彩禮交給岳父。過禮人員在女方家吃了早飯再回來,回來時會帶上報書5。根據(jù)彩禮和嫁妝的多少可劃分三種婚姻類型,第一,如果新娘父母給的嫁妝超出了彩禮部分時,稱為“陪女兒”。第二,新娘的父母把所收彩禮全部轉(zhuǎn)換成了嫁妝,當?shù)厝朔Q為“嫁女兒”。第三,新娘父母把新郎給的彩禮所有或是部分扣留下來作為它用,此種行為稱為“賣女兒”。
基于此,可知:彩禮和嫁妝涉及新婚夫婦的社會地位和雙方家庭的世系利益,長輩們會制定一些規(guī)則,使得婚姻雙方的家庭和世系做到公平合理;受到厚禮的家庭往往回贈其他禮物;只要存在著嫁妝和聘禮制定,在婚姻安排過程中就會存在討價還價的余地。6彩禮往往存在于較貧困的國家或是地區(qū)。7白村婚姻中的彩禮是新郎為了獲得與新娘結(jié)婚的權(quán)利而支付給新娘家里的補償;而嫁妝是新娘提前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財產(chǎn),是父母對新婚夫婦小家庭的一種變相資助,嫁妝具備補償和資助的功能。因此,在白村婚姻交換中的彩禮和嫁妝是共存的。
婚禮當天早上,接親隊伍8去新娘家接親,接親時,去多少車要依照新娘家所遞報書而定。男方家接親的隊伍到女方家要吃完飯才接新娘去男方家。新娘出門時,由接親隊伍把嫁妝全部搬到車上,新娘蓋著紅蓋頭由姐妹和管家婆扶著下樓,管家婆為新娘打著一把大紅傘,扶著新娘去堂屋給長輩磕頭,長輩們說些吉利話。在新娘出門前父母會給她錢,當?shù)厝朔Q為“哭錢”。然后,新娘哭嫁,大概是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和馬上要為人婦的心情等。新娘及送親隊伍9同新郎及接親隊伍走了,在途中常有鬧婚的人,尤其離新郎家不遠處定會有伏兵,他們早已在必經(jīng)之路上等候,一般是斷其去路,把新娘新郎趕下車,進行各種打鬧。
到新郎家門口,要敬回車馬神10。俗話說:“陽人去接陽人送,陽人接送陰人同行”。當新郎把新娘快接到家的時候,在男方家的院壩或是路口龍門前進行回車馬儀式,回車馬時擺一張桌子,在桌子上擺一個豬頭和豬尾巴(都是生)、一塊煮熟的刀頭、三碗果貢、兩瓶白酒、三炷香、兩只紅燭、一碗米、三個酒杯、三站長錢、兩站板錢、鞭炮不限。迎親隊伍到,把嬌封11全部撕下放于桌子上,新娘到時在回車馬桌前停頓一會,先生雙手捧著板前說到:“日節(jié)時良,天地開張,請回車馬,遠降吉祥,遠看迎風花燭臺,車神車馬一起來,請得新人來到此,笙簫古樂兩邊排,不是爹娘分離你,周公之下在凡間,周公文武生一女,嫁與孟嘗貴擇家,一張桌子四角方,蟑螂回請魯班張,四面叼起鴛鴦神,中間墳起一爐鄉(xiāng),道香得香,靈寶會鄉(xiāng),彎彎曲曲,男來請下車,女來請下馬,娘家香和請回去,婆家香和出來迎,姜太公到此,百無敬意,弟子給予裝車陪馬,各自請回。某事門中,車馬應前,弟子用慿火花?!卑彦X紙點燃,先生典獻一點酒,抓一把米從前往前后撒下。之后兩手扣分離拳,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后推,口頭念叨“姜太公到此,百無敬意,弟子給予裝車陪馬,各自請回”。先生把桌子松一下,回車馬儀式過程結(jié)束,新娘迎進家門。新郎要在大門口內(nèi)給新娘接傘,把新娘迎進堂屋跪拜天地和祖宗,扶新娘入新房,然后新郎新娘爭先坐婚床,他們認為誰先坐到誰在這個家就有地位。接下來,掀了蓋頭,關(guān)記婆就會把新娘扶到堂屋的禮桌前和新郎一起給前來送禮的人磕頭,被叫到磕頭之人會給“拜錢”。
在婚姻中,女方的嫁妝和送親人員的整體表現(xiàn)會大大影響自己在夫家的地位,是否明媒正娶同時也影響其在夫家今后的生活中的話語權(quán),婚禮使新娘在夫家的地位合法化,經(jīng)過國家層面上的法律成為合法夫妻,通過婚姻儀式使新郎新娘得到了地方群體的認可,在婚禮中的跪拜祖宗拜天地得到了祖宗和家族的認可。
在白村實行的是單居制中的從父居,并且許多新婚夫婦在結(jié)婚沒有多久可能就會分家。一般是請家族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以保證公平。父母把早已經(jīng)分好的財產(chǎn)12寫在紙上,講述分家要分幾份,每份都是那些地方。為保證公平,兄弟幾個一起抓鬮,抓到什么就是什么。其實,分家是家庭財產(chǎn)的內(nèi)部轉(zhuǎn)移,削弱了大家庭的財富,但資助了新建的小家庭,是對大家庭財富的又一次提取。婚后夫妻都受到“男主外女主內(nèi)”思想的影響,家務(wù)活由婦女完成,她們早上起來就開始去菜園或是土里面討豬草,將其帶回家中剁細煮熟,若是家里有孩子同時婦女還得照料孩子,把豬菜下鍋生火煮的時候,也要開始做早飯了,做早飯的同時還要收拾家里面的衛(wèi)生;而男人若是家里面養(yǎng)牛的,就負責給牛割草或是喂養(yǎng),有的家庭沒有牛男人起床比較晚,他一般不會幫助女人收拾家里。作為內(nèi)外的家庭與公共二元論,男女生物性的一般特征造成了女人被限制在家內(nèi),而家庭附屬于男人所在的社會和公共領(lǐng)域,于是造成女性對男性的順從和被支配地位。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婚姻形式逐步邊緣化亦或是異化。如“入贅婚”,即女方家沒有男丁,女兒結(jié)婚后由男方到女方家長期居住,以后所生的子女要跟隨女方的姓氏。也就是嫁兒子,被嫁出去的兒子會失去在本家的繼承權(quán),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喪失的同時也沒有為父母養(yǎng)老的義務(wù),但是從男子入贅那一刻起就要為岳父岳母養(yǎng)老送終,并繼承其所有的財產(chǎn)。在白村上門女婿沒有太多的話語權(quán),一般只有較為貧困或是兄弟太多的家庭才會做上門女婿。入贅婚在當?shù)刂两襁€是比較少見的,最近五六十年中僅僅出現(xiàn)過兩次,一次是三十多年前的沈家招贅,一次是楊入贅鄰鎮(zhèn)的鄧家。又如離婚現(xiàn)象,丈夫外出打工,女性留守在家導致越來越高的離婚率。由于男子外出打工,家里的一些重活婦女不能完成,只能請那些在家里的男人來幫忙,流言蜚語很容易就會找上來。還有,部分女性也開始出門打工,思想也有所轉(zhuǎn)變,離婚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事情。談到這里,白村還有假離婚現(xiàn)象。“村民A擔心鋌而走險地掙錢會導致入獄且牽連妻兒,便與妻子B商議假離婚,后來隨著關(guān)系惡化,B不再遵守約定,交了新男友?!本瓦@樣,假離婚成了真離婚。
白村續(xù)弦和再嫁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并為人們所接受。但是,續(xù)弦和再嫁都不進行明媒正娶,多數(shù)是經(jīng)過介紹雙方要是沒用什么問題就組成家庭,女子悄無聲息的去男方家,當?shù)厝硕寄J這一方式。已經(jīng)嫁過人已再無明媒正娶的資格,雖然沒有命令禁止這一行為但大家都已約定成俗。再嫁的女子若有孩子會帶著去男方家住,也可以兩邊居住,孩子依舊有生父財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女子死了丈夫,也可以像招贅那樣引男子去夫家住,只需征得公婆的同意。
傳統(tǒng)觀念認為,婚姻必須要由父母做主才行,對于締結(jié)婚姻, “父母之命不可違,媒約之言不可無” ,而且把“媒灼之說”當成必要環(huán)節(jié),視為一種必然規(guī)律,有所謂“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之說,現(xiàn)在即是兩個親年男女在外自由戀愛到談婚論嫁時也不得不安媒人。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的農(nóng)村開始大量的往外輸出,農(nóng)民的生活水平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極大的沖擊著我國農(nóng)村的社會結(jié)構(gòu),原有的農(nóng)村婚姻觀念發(fā)生了改變,對于白村的村民來說,以前婚姻的自由度是比較低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不斷接受新的思想,青年男女結(jié)婚的自主性增強,愛情在婚姻的比例中逐漸上升,婚姻自由成為了締結(jié)婚姻的重要原因。但也正是由于人們思想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在婚姻中開始浮現(xiàn)出種種陋習,婚姻道德觀念混亂,對于家庭、伴侶、子女不負責任,離婚率在村子里逐漸增多,為了利益作出有悖常理的假離婚事件,婚姻道德義務(wù)不斷淡化。
注釋:
1.白村:該村名稱進行了人類學的規(guī)范處理。
2.找媒人有兩種選擇,其一是在當?shù)剌^有影響力的;其二是能說會道的且與女孩家有某種親戚關(guān)系或是和女孩父母關(guān)系好的,正所謂“熟人好辦事嘛”。
3.在白村,火腿是送給老丈人的專有禮物,不能隨便送給他人。
4.維克多?特納《儀式過程——結(jié)構(gòu)與反結(jié)構(gòu)》黃劍波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93頁.
5.報書上面所列的物品包括家具、床上用品、大件物品、電器等是女方父母給新婚的陪嫁,這些物品被稱為嫁妝。
6.W?古德:《家庭》,魏章玲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第83頁.
7.李銀河:《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中國友誼出版社公司,2002年,第115頁.
8.接親隊伍包括媒人、壓禮看教先生和新郎本人,還要兩個婦女及二人吹嗩吶之人。
9.在白虎嘴村送親隊伍由新娘家的至親組成,一般每戶人家只能去一位,有的主人家會規(guī)定送親隊伍是去男子還是去女子,按照規(guī)定的方式進行;但是未婚的兄弟姐妹都會去送親;主人家還會在送親隊伍中選擇一個人來主持大局,負責送親去相關(guān)事宜,大家要聽從他的指揮,主持大局之人并不一定是年齡最大之人,而是最明事理身份地位在本族中最高之人,送親隊伍代表了女方家的臉面不容有任何的閃失,無論是衣著還是談吐社會地位都是女方家最拿得出手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男方那邊的人對女方的看法,事關(guān)婚后女方在家庭中的地位。
10.回車馬神指新娘從娘家坐轎或是坐車來到夫家,車馬神也會跟隨新娘一起到男方家,要專門請先生來回車馬,形成娘家有送婆家有接的一種禮儀。
11.在回車馬時嬌封是必不可少的,在嬌封上寫女方的堂姓,在當?shù)匾步凶逑碌膶懮穹饣蛘咭粴w封,是用一張40公分長8公分寬的紅字,嬌封依照過去是用來貼在嬌子上(古時新人成親時坐嬌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坐嬌子了所以每樣嫁妝上都要貼上嬌封。
12.在本村所分的財產(chǎn)只有房屋、田土、山林、若是牲畜多時也分一般是一頭小豬或是一頭小牛這也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