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2;2.中國人民大學 學術期刊社,北京 100872)
2018年4月14-15日,“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研討會”在重慶大學舉辦。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分中心聯合主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教學與研究》編輯部、重慶大學期刊社編輯部協(xié)辦。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付來,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旭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歐陽淞作主旨演講,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教授王炳林等9位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作學術報告。來自國防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60多個單位的100余名專家學者,緊扣新時代如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黨史黨建學科這一主題展開熱烈討論,暢所欲言并積極獻智獻策。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應致力于為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理論武裝和實踐指導。有專家提出,黨和國家發(fā)展大局亟須加強黨史黨建學科建設工作。一方面,正如習近平所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因此,學習黨史、國史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顯著。另一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的“四個偉大”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鄭重提出并認真落實“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方針,在黨的建設領域采取了許多新措施,取得了許多新突破,建立了許多新制度,形成了許多新理論,也亟待進行總結、研究、學習、宣傳。因此,新時代加強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理應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感,要發(fā)揮對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大力推進黨的建設總要求的積極作用。
此外,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也為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布置了重要任務。他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如此,“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上不斷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才能更好地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地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顯然,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從屬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據此,有專家指出,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的使命還包括,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把握歷史主流,進而堅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與會專家學者大多強調,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應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并大力提高其建設水平。圍繞這一問題,專家學者們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其一,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首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十九大報告中新時代黨建思想為指導,以確保黨史黨建研究擁有正確的方向、充足的動力和為大局所需要的研究成果。在此前提下,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高校的黨建學科體系建設還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普遍原則和目標要求。高??梢猿浞纸梃b黨校系統(tǒng)辦好黨建學科的成功經驗,但最終要明確自身黨建學科體系建設、特別是教材建設的主攻方向,當務之急是抓緊建立黨建學科的核心課程——“黨建學概論”,要形成比較完整的、系統(tǒng)的、科學的知識體系。
其二,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應認真落實習近平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的賀信中關于“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理念,以研究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做到“一突出”“兩跟進”。即:進一步突出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的黨史黨建研究,及時跟進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黨的建設的決策部署,及時跟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理論發(fā)展,總結黨的建設的最新實踐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論成果,加深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
其三,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應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創(chuàng)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發(fā)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對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建設有重要指導意義。依據這一原則,需要黨史黨建學科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主題及時做出工作重心轉移,發(fā)現新問題,研究新情況,提出新辦法。
此外,還有不少專家指出,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的學科、學術、話語體系建設,需要真正有效的方法論加以引領,要以學科建設的學術性為基礎。例如,原則性方法論有歷史主義方法、階級分析法、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方法、社會系統(tǒng)研究方法、矛盾分析法,具體研究方法有比較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口述史學法、逆向考察法、田野調查法,等等。
與會專家學者秉持高度的學術責任感和學術敏感度,就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的基本問題、重點難點與發(fā)展方向,展開了積極討論,作出了重要探索。
其一,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的基本問題。有專家提出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建設首先應牢固樹立姓“馬”、姓“黨”的觀念和原則。無論是學科專業(yè)建設,抑或問題研究,還是教學人才培養(yǎng),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尤其是新時代黨建學科建設,首先應認清和把握該學科的本質特征和鮮明特點。黨建學科的學科屬性姓“馬”,一方面是因為其目前歸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另一方面則在于其主要任務是在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指導下,研究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目的是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提供學科支撐、學術借鑒、人才支持。黨建學科的學科屬性姓“黨”,因為其研究對象主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研究內容是如何通過黨的建設來保持其先進性、提高執(zhí)政能力,研究目的是為進一步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服務,為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zhí)政地位,實現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服務。作為一門科學,新時代黨建學科建設,既要遵循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不能游離于學科和學術之外,也要堅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的統(tǒng)一、黨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
其二,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的重點難點與發(fā)展方向問題。有專家提議應加強改革開放史研究,使之成為新時代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的重點之一。這是因為,從時間來看,改革開放時期已經占到當代史的很大一部分;而更主要的是,改革開放史研究的重要性和現實性。例如,在改革開放史研究中,有兩個“中國之謎”受到國外學界廣泛關注:其一,中國何以成功地從計劃經濟體制“平滑地”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而且這是沒有先例的;其二,有哪些因素促使中國實現持續(xù)4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這就需要黨史黨建學者給予科學解答。為此專家建議,要加強改革開放以來的史料發(fā)掘、資料搜集,除“結果文獻”之外,更要注意“過程文獻”的解讀;除宏觀研究外,還應多進行區(qū)域性研究、個案研究;除黨史黨建學科外,還應注重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知識的儲備。此外,也有專家提出要加強對“政治生態(tài)”問題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黨建思想對新時代黨建的指導意義研究,以及習近平邊疆治理方略研究,等等。
此外,在歷史問題方面,專家們認為,黨史學科可以拓展的領域有中共成立初期與北洋政府之間的關系,等等;在現實問題方面,十九大報告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問題,既引發(fā)了黨史學科的歷史分期和話語建構問題,也需要黨史學科進一步回答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對于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以及解決人類問題的意義。
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新時代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離不開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和學科協(xié)同建設。
其一,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方面。有專家提出,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整合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編譯局三家單位的職責,將有利于黨史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黨史工作講究史論結合,黨史部門雖然對史料比較熟悉,但在理論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后二者的加入能幫助黨史研究取得新的建樹和新的提高。正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所詮釋的,這將有利于“統(tǒng)籌黨史研究、文獻編輯和著作編譯資源力量,構建黨的理論研究綜合體系,促進黨的理論研究和黨的實踐研究相結合,打造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高端平臺”,從而加強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此外,專家也提議應盡快加強黨史黨建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和高端智庫建設。要在高校黨委和行政的支持下,主要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來組建新生的黨建學科。
其二,學科協(xié)同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當前一些學科存在“學科體系不夠健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比較薄弱”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既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自身建設,又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還要加快發(fā)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從而發(fā)揮學科之間協(xié)同建設的優(yōu)勢。對此,專家們表示深受啟發(fā)。有專家指出,應首先把握好黨史與黨建兩個學科的關系。原本關系十分密切的二者,目前分屬于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兩個不同的一級學科,如何保證二者協(xié)調發(fā)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此外,還應把握好黨建學科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其他二級學科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可能會出現的交叉重疊問題,也即厘清這些二級學科之間的邊界。當然,也有專家認為,黨史黨建學科本身也能提煉出很多富有價值的理論或史實,來很好地支撐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其他二級學科的建設。另外,還有專家提出,要充分發(fā)揮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近現代史、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哲學等其他學科與黨史黨建學科協(xié)同建設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