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利
對于“推門聽課”,我們并不陌生。其做法是,管理者不定時間,不定班級,事先不打招呼,隨時隨班推門進教室聽課,以此檢查教師日常備課、上課的情況。“推門聽課”是學校領導和管理人員抽查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是檢查人員獲得教師上課情況第一手資料的策略,本意是杜絕教師不備課就進教室講課的行為,是教學管理中的一種抽樣調(diào)查行為。
在教學管理實踐中,許多教師并不歡迎“推門聽課”這種抽查行為。有時候?qū)W校領導推門進來聽課,老師卻宣布做練習,場面很尷尬。這樣就陷入了“推門聽課”的誤區(qū)。
“推門聽課”從本質(zhì)上看,是對上課教師的不尊重、不信任。有人說,課表是學校的“法律”,教師必須嚴格執(zhí)行;課堂是知識的殿堂,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場所,神圣不容侵犯。此話不無道理。一旦開始上課,教與學的互動就有序進行了。這時候“推門聽課”就打斷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維,破壞了已形成的課堂氣氛。領導“推門聽課”往往帶有偶發(fā)性,有時還有人陪同聽課。隨著教室門被推開,一行人進入教室,還要找地方坐下,學生騷動,教師無奈,恢復課堂氣氛又要花費時間。此外,“推門聽課”會給學生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這種行為在學生看來,是學校領導對他們老師教學不放心,因而會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正是因為“推門聽課”帶來了不被信任和不被尊重的情緒,教師往往很抵觸,容易引發(fā)與領導之間的矛盾。
再者,學校班級那么多,學校領導不可能做到全學期自始至終忙于“推門聽課”。由于調(diào)研樣本不全面,反饋的結(jié)果未必是真實、科學的。如此,“推門聽課”的管理本義就會大打折扣。
首先,學校管理者要明白,“教學質(zhì)量是尊重出來的”。在決定“推誰的門,聽誰的課”的問題上要有講究,不妨在教師會議上就“推門聽課”作出解釋和要求。會后,多聽一些工作態(tài)度好和責任心強的教師的課,在教研活動中對他們予以表揚,以樹立標桿。這樣,教師和學生都會認為,被“推門聽課”的教師,其責任心和工作態(tài)度值得肯定。
其次,將“推門聽課”作為對教師常態(tài)教學的專門診斷措施。當下,為了讓學生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許多學校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重構(gòu)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由原來單一的對學生學習效能的評價轉(zhuǎn)變?yōu)閷處熞I和學生成長的共同評價,將單純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評價轉(zhuǎn)變?yōu)閷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建構(gòu)、情感體驗、能力提升、主體性發(fā)揮等方面的綜合性評價。在課改進程中,有些教師存在依賴傳統(tǒng)教法的行為,這就需要加大力度“推門聽課”了。特別要指出的是,“推門聽課”后,學校領導要及時與被聽課教師談心,共同探討、分析問題與不足,研究解決策略,讓教師在克服一個又一個缺點的過程中一步步提升,而不是聽完了事或者抓住教師的課堂教學弱點不放。我們要讓“推門聽課”深入人心,把“推門聽課”當作教師成長進步的加速器。
再次,教學檢查方式多種多樣,“推門聽課”并非唯一良方。我們可以開展各種類型的同課異構(gòu)活動,比如教研組、備課組內(nèi)部研討課,校內(nèi)公開課,校際公開課,聽課分學校教務處、年級部和教研組、備課組三個層次。堅持課堂教學以生為本的原則,基于學生的生活,關(guān)注學生的生成,傾心讓課堂活起來,著力讓效益高起來。
最后,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的提高,許多學校的教室都安裝了高清攝像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數(shù)字設備進行網(wǎng)絡巡課,這樣既避免了隨便“推門聽課”引起教師的不滿,又能在短時間內(nèi)高效地巡查教師的課堂實況。
我認為,“推門聽課”這一檢查形式只是特定時期的產(chǎn)物,隨著學校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以及敬業(yè)精神的升華,“推門聽課”會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將是展示課、邀請課(即教師邀請領導和同行去聽自己的課)。我們期待著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