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森
窗外的鳥兒在“啾啾”鳴唱,這天籟讓我頓感心曠神怡。不知從何時起,我便癡癡地愛上了這些鳥兒。(“癡癡”表現出小作者對鳥兒愛之深切,為下文想成為鳥類學家做鋪墊。)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后成為一名鳥類學家。為了讓這個夢想不那么遙不可及,我從實際出發(fā),養(yǎng)了兩只虎皮鸚鵡——翡翠和寶藍。
我對翡翠和寶藍像對自己的弟弟妹妹那樣用心。每天放學后我都會擠出時間和它們交流,把在學校里的趣事和它們分享。為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我認真觀察、記錄。(采用觀察日記形式,簡單又新穎。)
9月13日
翡翠和寶藍十分活潑,很愛打鬧。今天我還在籠底看到了斗敗的翡翠的羽毛,現在它的額頭少了一撮毛。
9月17日
翡翠和寶藍這幾天總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對平時愛吃的小米也不聞不問,莫非生病了?
9月19日
經過上網查詢,我才知道翡翠和寶藍缺鈣了,這才出現了厭食的癥狀,真是虛驚一場。我照網上教的方法,讓它們多吃蛋黃、蛋殼與蔬菜。接受“治療”不久后,它們又變得生龍活虎了。
……
通過觀察、記錄它們的生活習性,我對它們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把這些寫進作文里,作文還發(fā)表了呢。
一天又一天,我與翡翠和寶藍的關系漸入佳境。我嘗試著讓它們停在我的掌心,它們十分配合,真是極具靈性的小家伙。通過與翡翠和寶藍的相處,我越來越想認識更多的鳥類,走進它們的世界。可是目前環(huán)境的惡化和人類的捕捉給鳥類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我讀過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人通過收集世界各地的流水聲,制成視頻,呼吁人們保護水資源。我想:我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收集不同鳥類的鳴叫聲制成公益視頻,讓大家去欣賞鳥類這樣的“天然歌手”的深情演唱,呼吁人們保護鳥類。(小作者從生活中的小愛好去思考,于是就有了鳥類學家的理想。他從日常和虎皮鸚鵡相處的點滴寫起,以小見大,從照顧虎皮鸚鵡開始學習鳥類知識,文章質樸,卻又能體現出小作者對鳥類深深的愛。)
希望鳥兒的天籟能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唱響。而我也能實現我的理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鳥類學家。(首尾呼應,緊扣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