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輝
“遇見海口·最美時光”有獎征文作品選登
向輝,女,80后,湖北黃岡人,現(xiàn)定居??凇N乃噷W碩士,曾經(jīng)在《文學教育》《語文學刊》《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椰城》等雜志報刊上發(fā)表作品。
在???,我認識了海南腌粉,它嘗起來有一種酸酸甜甜的味道,它的花生、芝麻、炸面皮、豆芽、酸筍混雜的配料,像是半輩子遇到的很多事交匯在一起,定定地看著你,等你給個定論。
無數(shù)次被粉上面的花生粒驚艷了眼睛。沒有哪個地方的粉會這樣直白地點綴花生米——引出潛藏在我心中的愛與記憶。
曾經(jīng)在冬夜里,在早年無電腦無手機的時代,我家有一臺令鄰居艷羨的收音機,在當時,收音機還稱得上“時尚”。那年代,喇叭中傳出的,是鄧麗君的歌聲、宋世雄的解說,以及每晚七點整男女播音員播送新聞的雄渾聲音。
恬淡安適的氛圍,與桌上的一碟炒花生,就是那樣的夜晚里最完美的搭配,父母兄妹,一家人一邊剝吃花生米,一邊在30瓦燈泡的昏黃燈光下聽節(jié)目,隨意閑談。在如今全民低頭成為“手機族”的今天,那些已逝去的場景,有點像一個蕩氣回腸的老故事。
電影《深夜食堂2》中那個“黃油拌飯”主人公、那位刻薄的美食評論家說:黃油拌飯是自己年幼時候,與姐姐在一起時常吃的飯,里面濃縮著家人長達幾十年的情感掙扎,含有他所經(jīng)歷的人世滄桑和悲歡離合。
——哦,原來吃飯不僅是吃飯。
確實如此。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在海口的街頭小店吃腌粉,那意味,豐富而又復雜。
在老爸茶店或者騎樓老街小吃城里,站在等候的人群里,看到老板將白花花的粉條拿到一鍋滾水里燙一燙,放進—個白瓷大碗中,又熟練地抓一些酸筍、蔥花香菜,放一把花生,撮一點芝麻,再澆上半勺牛肉或豬肉熬制成的醬料,這個過程,像是技藝表演。為你做一碗腌粉的老板,大都親和、憨氣,風格像眼前的這碗粉一樣。這是海南人民性格的一部分,看不出生意人特有的精明。
腌粉端到餐桌上,客人自己將粉和各種配料拌勻適,黃的白的綠的褐的,腌粉的世界真是色彩斑瀾。我看著這種表演,有時候出神地想:調(diào)色,不僅止于繪畫。只需一雙能過日子的手,人們就能調(diào)出多彩的搭配。在這小巷,在生活的角落里,不知有多少這種表演被埋沒了。
吃腌粉,要配一碗海蚌湯,據(jù)說這樣吃能口留余香?;蛘哒f,腌粉與海蚌湯,是椰風海韻的??诰用裨绮偷臉伺洌簩崒嵒莼莸模茱柖?,又可體會到濱海的閑散氣息。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文學界有名的美食家,會吃,會做吃,也會寫吃,在那篇《咸菜茨菇湯》中說,他對于流傳于家鄉(xiāng)高郵的茨菇,早先并沒有多少好感,但是在老師沈從文家里,吃到師母張兆和做的一盤“茨菇炒肉”,卻令人驚異。于是嘆道:“因為久違,我對茨菇有了感情……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p>
是啊,一道簡單的小菜或湯,往往承載著人們的情懷,以及記憶中的風雨晨昏。
腌粉,就是海南本土的情懷。但是,腌粉自有一段悠久的歷史,它的源頭,來自內(nèi)地。據(jù)說,海南粉發(fā)源于福建閩南。說是在明末,有一家陳姓大戶,從閩南遷居澄邁老城,以加工米粉為業(yè),海南腌粉由此而盛行。又有一說,是說陳氏為了孝敬體弱的老娘,長年累月為老人家做米粉,久之,別人也學樣子,吃腌粉就成了本地風俗。
不管是哪一說,陳氏所制的米粉,是海南腌粉在島上的源頭,逐漸風靡全島。據(jù)《正德瓊臺志》記載:明代全島共有121個較大的墟市,都設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攤。
海南粉之所以能能成為頗受??诰用駳g迎的“那一口”,還與海南的物產(chǎn)有關(guān)。海南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米,因此本地的人們擅長做米粉,也就不奇怪。
海南粉從澄邁傳入海府地區(qū),又傳到全島,想必有一個充滿了傳奇的過程。現(xiàn)如今,在海南的其他市縣,海南粉基本上都換上了當?shù)氐膶S忻Q,制作方法也有所演變,譬如陵水的酸粉、文昌的抱羅粉等等。唯獨??谌搜匾u了它原來的稱謂,矢志不渝地稱它為“海南腌粉”
在??诘拇蠼中∠?,當?shù)厝私?jīng)營的早餐店里,餐牌上都可以看見“海南腌粉”醒目的名字,象是老朋友一樣,憨厚地向人們露出微笑。
海南腌粉,除了是老??谌说慕?jīng)典早餐之外,它還承載了瓊籍華僑的鄉(xiāng)愁記憶。在19世紀末期,一些瓊籍海外鄉(xiāng)親聯(lián)起手來,在海口得勝沙,修建了幾條騎樓街道,恰好面對著??诘拈L堤碼頭。這些老街,得地利之便,商賈往來,貨流相接,很快就成為當時海南的商業(yè)中心。騎樓里的海南腌粉,也成為了老華僑的懷鄉(xiāng)的紀念物。
對于外地游客來說,游走騎樓老街,嘗一口特色小吃,味蕾上對于??诘挠洃洠痛艘泊蜷_了。
某個秋日風和日麗的正午,在騎樓老街的一條街道上,進店里嘗了海南腌粉,然后登上二樓的陽臺上,街道對面的白色騎樓,蜿蜒地向遠處延伸。綠色植物從窗口飄逸地垂下,藤葉在微風中細顫;紅色三角梅烘托著墻壁,旁邊是海南人家常見的馬燈。此時此刻,人在天涯的細碎感觸,就油然而生,這就是鄉(xiāng)愁吧。
如果是一位文藝青年,那些想象中的舊時情懷,此刻就有了著落處,這里那里,好像在各個路口,走過來的都是穿長衫、旗袍、學生裝的人們……
時鐘滴答,海南腌粉的香味幽幽的,從街邊飄來。
這香味,當然也是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