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陌上?!肥菨h樂府詩中的名篇,對其主題的解讀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認為它畢竟是民間的詩歌,即便有文人加工,也必然反映了當時普通百姓的行為觀念和精神理想,與其將之上升到吏、民對立層面或坐實到某人某事,倒毋寧說它是一幅漢代的審美圖,反映的是漢代百姓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趣。
一
文章開篇即以一幅美好的畫卷展示了羅敷的居處之美?!叭粘鰱|南隅,照我秦氏樓?!睗h魏六朝詩歌中常以“青樓”代指女子居住之所,例如曹植《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jié)重關(guān)?!币蛔匡椙嗥岬臉窃诖喝盏年柟庀蚂陟谏x,本就讓人賞心悅目,美樓必居美人,果然下兩句就直接點出“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墩f文解字》云:“好者,美也,從女子?!泵赖谋疽饩褪侵概用烂病τ诹_敷的美貌,作者從其用具、發(fā)飾、配飾、服飾極其用心地刻畫。羅敷為采桑女,采桑必然需要裝桑葉的竹籃,羅敷之竹籃以青絲為籠系,以桂枝為籠鉤,青絲、竹籃搭配,色彩和諧,淡雅大方,桂枝本自芬芳,自屈原開創(chuàng)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以來,不難讓人聯(lián)想到人品的貴重。用具之美,襯托的是羅敷本人的美好。在漢樂府中常常有這樣的描寫手法,比如《羽林郎》中的“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之句,就是通過相似的手法描寫女主人公的美好。
羅敷梳理的發(fā)型為當時流行的倭墮髻,因其發(fā)髻偏墜在一側(cè),呈欲墮之狀,如人從馬上墮落之式,故又稱為“墮馬髻”。南朝徐陵《玉臺新詠·序》中的“妝鳴蟬之薄鬢,照墮馬之垂鬟”,即是對這種發(fā)飾的描繪。羅敷耳上佩戴著明月珠,又叫夜明珠,是一種稀有的寶物,古稱“隨珠”“懸珠”“垂棘”等,與和氏璧同為稀世之寶。典籍中多有記載,如《史記·李斯列傳》載:“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搜神記》有載:“蛇銜明珠報隨侯。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绷_敷的穿著亦很講究,“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綺是一種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漢書·地理志》記:“齊地……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緗綺和紫綺的搭配給人以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視覺美感。
羅敷的美令人震驚。作者對其外貌美的描寫不再像早期描寫美人的詩賦如《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等,對美人的皮膚、眉眼、牙齒、細腰等進行具象描寫,而是像李延年《佳人歌》那般通過美的震撼性效果來描寫羅敷外貌之美。行者、少年、耕者、鋤者本如一泓平靜的湖水,見到羅敷后心中俱起漣漪,或忘己事,或欲引美人關(guān)注。至此,作者更多的是描寫羅敷的外貌之美。不過,外表之美并非作者關(guān)注的重點。
二
使君出場了。在正統(tǒng)的文學(xué)評論中對使君的評價多是負面的。比如朱東潤版《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認為使君“荒淫和無恥”,郁賢皓版《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認為太守是在調(diào)戲羅敷。細讀文本,總覺這種評價不太恰當。太守不過是被羅敷的美貌吸引,駐馬不前,如果這也叫調(diào)戲,那么前面行者、少年、耕者和鋤者赤裸裸的貪看未必不是騷擾。如果使君真的荒淫無恥,他完全可以用強搶的方式,這在先秦就有先例。比如《詩經(jīng)·豳風·七月》中就有“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句,朱東潤、郁賢皓版文學(xué)作品選及余冠英的《詩經(jīng)選》均解釋為采桑女怕被公子擄掠?!逗鬂h書》中也記載了許多官吏強搶民女的事例。筆者認為,太守并非荒淫無恥,而是表達了對美的欣賞,與羅敷的對答甚至還有點“以理節(jié)情”的意味。太守在此的作用有二。一是更加突出羅敷外貌之美。前面的行者、少年、耕者和鋤者畢竟是平民,平民的識見有限,他們所認可的美女美的程度有限;而太守是地方大員,見多識廣,他認可的美女可能是真正的美女。二是凸顯羅敷德行之美。在古代中國官本位的社會里,太守乃權(quán)勢和富貴的象征,羅敷對太守的拒絕,也意味著對權(quán)勢富貴的拒絕,不慕名利,體現(xiàn)了其道德之美。
羅敷美質(zhì)很多,不僅具有外貌之美、德行之美,“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對勞動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具有勤勞之美;“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正處青春韶華,具有年華之美;面對使君的相邀,落落大方,應(yīng)對自如,對答如流,具有辭令之美;能隨機應(yīng)變,以“夸夫”的方式回絕使君的共載,具有智慧之美。
羅敷口中的夫婿能文能武,不僅有武將的雄姿英發(fā),亦有文官的儒雅持重,升遷也很快,短短25年就從一個“府小吏”成為專治一城的地方大員。無論從氣度、儀態(tài)、才華、儀表、官職等各方面均遠遠超越了要求羅敷共載的使君。如此一位理想夫婿,與羅敷男才女貌,佳偶天成,不難想象羅敷夫婦琴瑟和諧的婚姻之美。
羅敷是一個完美的人物。處于風華正茂的年齡,擁有美麗的外表,生活在一座美麗的樓閣內(nèi),連使用的工具也散發(fā)著芬芳,透露著美質(zhì)。她有著美麗的內(nèi)在,熱愛勞動,不慕虛榮富貴,她有著智慧的頭腦,機敏聰穎,善于辭令。這樣的她,擁有一位文武雙全的丈夫,有著和諧美滿的婚姻。
但細讀下來,又覺不對。羅敷口中的夫婿“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luò)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看起來是個帶領(lǐng)千軍萬馬,叱咤疆場的武將;“為人潔白皙,鬃鬃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又是個態(tài)度從容,氣定神閑的文官形象。誠然,文武雙全雖難,卻也并非不能兩全。歷史上有很多杰出的范例,曹操、辛棄疾都是文武雙全的典型。但“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的升遷就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了?!案±簟笔窃谔馗卯敳畹男」倮簟!肮倮簟痹诮裉祀m是一個詞,在古代卻有分別,官是官,吏是吏。官的甲骨文字形,從“宀”,以“宀”覆眾,有治眾的意思。官之所以為官,在于具有實權(quán),可以掌管別人的命運,包括“吏”的命運。而吏,甲骨文從“手”,從“中”,以“手”持“中”,有人認為“中”為筆。吏不過是官員安排的具體事務(wù)的執(zhí)行者,說得通俗點就是跑腿兒的。羅敷之夫進入仕途的起點低,不過是擔任一個小吏而已,顯然出身不高。兩漢沒有科舉,進入仕途,除世襲之外,還有征辟和察舉等制度。在制度層面,意欲使一部分優(yōu)秀的平民和下級官吏能在選拔中脫穎而出,體現(xiàn)了皇帝想要治理好國家的本意。但在實施層面,卻往往被權(quán)貴操縱,下層吏民入仕無門。左思《詠史詩》中的“金張籍舊業(yè),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就是對這種情況的最好說明。因此,羅敷口中的夫婿以吏為起點而至太守的升遷方式在真實歷史背景中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在以儒家文化為主流,讀書人的最好命運就是進入仕途的社會中少女最理想的夫婿形象,他能文能武,儀表堂堂,風度翩翩,仕途平順,步步高升。
其實,不僅羅敷的夫婿不一定真實存在,就連羅敷本人都未必是真實的。春陽映樓,羅敷有居處之美;陌上采桑,羅敷有勤勞之美;桂枝青絲,羅敷有用具之美;倭墮明珠,羅敷有配飾之美;緗綺紫綺,羅敷有服飾之美;觀者忘情,羅敷有外貌之美;青春妙齡,羅敷有年華之美;不慕富貴,羅敷有德行之美;婉拒太守,羅敷有辭令之美;盛言夸夫,羅敷有智慧之美;文武全才,羅敷有夫婿之美;琴瑟和諧,羅敷有婚姻之美。這么多的美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本已讓人懷疑,更何況在羅敷的身上尚有許多矛盾。兩漢時期,棉花的種植尚未傳人中原地區(qū),人們的衣服除皮毛外只有絲和麻。富貴者穿絲織品,達官貴人還要加上文采,羅敷所穿“綺”即為其中一種,而普通老百姓只能穿用麻或者毛捻成線編織的粗衣?!妒酚洝て皆袀鳌份d:“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后宮以百數(shù),婢妾被綺繡,余粱肉,而民褐不完,糟糠不厭?!睆闹锌梢钥闯觯习傩盏囊轮瓦_官貴人的穿著對比鮮明,差別巨大。羅敷既已著綺,又耳墜明月之珠,出身必然顯貴,卻在春日獨行,爰求柔桑,這不符合“大家”的規(guī)矩。《紅樓夢》第54回史太君云:“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痹僬?,從生活實際來講,“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的裝束顯然并不適合在枝繁葉茂的桑林中勞動時穿著,暗示了其只是文學(xué)浪漫主義的想象。比如《漢樂府·江南》將一幅夏日采蓮圖描繪得輕松而愜意,但如果真在驕陽似火的七月采蓮,感覺必定不會如此美妙。綜上所述,羅敷未必是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未必是貴婦,也未必是平民,她是存在于勞動人民心中一個美的形象。這樣的羅敷,可以盛裝采桑,可以機敏聰慧,也可以伶牙俐齒。
總之,《陌上?!凡⒎且粋€真實故事,羅敷也非現(xiàn)實中人,而是老百姓心中一個美的化身、美的理想。她不僅外貌美,德行和智慧更透露著馨香,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著美質(zhì),這樣的她,理當有相偕的良人、美滿的婚姻,生活和婚姻俱為完美,體現(xiàn)了漢代百姓的審美意趣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