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錠
他帶領員工在城市公園認養(yǎng)綠地,到阿拉善種樹治沙。
接受《環(huán)球人物》記者采訪的當天上午,尹炳新在日本一家網絡媒體上看到了一篇報道。其中提到,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guī)??偭恳呀涍_到22.58萬億元,相當于中國GDP總量的30.3%。這個數字出乎尹炳新的意料,同時也讓他看到了潛藏的巨大商機。
尹炳新早年供職于天津市科委,擔任外事工作,后赴日進修。他加入有著百年歷史的老牌日企Brother(兄弟集團)已逾25個年頭,全程參與了兄弟(中國)公司的籌建,親歷了這家日企在華子公司的成長和壯大。近年來,在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無紙化辦公趨勢明顯的大環(huán)境下,這家主營打印機業(yè)務的企業(yè),卻仍然得以實現穩(wěn)定的增長。2016年,Brother提出了CS B2018中期戰(zhàn)略,提出“面向變革的挑戰(zhàn)”的口號,重點圍繞事業(yè)變革、業(yè)務變革、人才變革三方面開展。即使到2018年3月底才算是一個完整的財年,尹炳新自信地向記者透露,2017財年的銷售額將開創(chuàng)兄弟(中國)的歷史新高。
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公司管理的變革,經銷商隊伍的建設,更離不開產品的不斷迭代升級。尹炳新在多年的從業(yè)經歷中發(fā)現,中國激光打印市場的一大特點是原裝耗材市場占有率低。由于研發(fā)費用、專利成本等原因,打印機廠家生產的原裝耗材價格始終無法和非原裝耗材競爭。盡管非原裝耗材對于機器和打印質量的損害顯而易見,但為了節(jié)約成本,不少用戶還是會選擇兼容耗材或灌粉?!坝脩糇畲蟮谋г苟碱愃?,就是覺得原裝耗材太貴了。但這一次Brother已經通過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解決了這一問題。”尹炳新告訴記者。
尹炳新提到的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就是Brother于近期發(fā)布的“按需供粉”系列打印機。這個系列的產品通過內部機械結構的調整,將原來的墨粉盒進化成粉倉。隨著顯影單元中墨粉的消耗,粉倉中的墨粉按需加入顯影單元,以防粉倉中的墨粉過早接觸空氣而劣化。此外,和墨粉盒相比,粉倉的結構更為簡單,體積更加小巧,售價也更低,而內部容量卻能維持不變。從設備到耗材,這一系列的打印產品帶來了革命性的新體驗?!凹夹g的創(chuàng)新使用戶購置成本進一步減少,也大大降低了使用原裝耗材的門檻”,尹炳新說,這一系列產品的推出主要是為了滿足SMB(中小型企業(yè))用戶的需求。他希望盡可能降低使用原裝耗材的成本,從而使更多用戶能夠享受到原裝耗材帶來的高品質文印和原廠保修服務。
本著充分為用戶考慮的產品理念,Brother的產品曾多次獲iF國際設計獎和日本Good Design Award優(yōu)良設計獎,這些獎項在業(yè)界都分量不小。有人認為,設計獎項只是代表產品的外觀設計漂亮,而尹炳新告訴記者,能夠獲得這些獎首先是因為產品的良好性能和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和滿足?!癇rother作為百年企業(yè),一直本著匠人精神去做產品研發(fā),我們研發(fā)每個產品都會不斷聽取顧客心聲、反饋,要讓客戶使用更加方便,當然外觀設計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在老牌日企當中,Brother的全球化進程走得很快,它的規(guī)模跟日本超一流企業(yè)比雖然沒有那么大,但它是一個比較早進入海外投資的企業(yè)。早在1954年,Brother就在紐約設立了公司, 1958年在歐洲成立公司,加快海外布局。但在尹炳新眼里,Brother仍是個比較樸實的公司,在企業(yè)文化上,沒有太多的花哨形式,有的是一種古樸的傳承。每個新員工進入公司,首先會收到一本《全球憲章》,字數雖不多,卻是100多年企業(yè)文化的積淀。
作為外企的管理者,尹炳新非常注重企業(yè)文化的建設。“一個企業(yè)當中,我認為規(guī)章制度是硬件,企業(yè)文化是軟件,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形成讓員工認可的、樂于接受的企業(yè)文化的話,那些硬件就沒有用。”在他看來,企業(yè)文化不是老板拍腦門兒想出來的,而是在企業(yè)的日常運營中實踐出來的。員工彼此協作,一定要有比較接近的、能彼此認同的價值觀。
在環(huán)保方面,Brother員工有著較為一致的價值觀,這也源自《全球憲章》中的兩條:對地區(qū)社會的貢獻,對地球環(huán)境的關愛。從2005年開始,尹炳新就帶著兄弟(中國)的員工堅持在公司附近的公園認養(yǎng)綠地,維護周邊環(huán)境。2012年起,公司還與國際公益組織OISCA合作,定期去內蒙古阿拉善種植梭梭、打井,改善當地的生態(tài)和居住環(huán)境。
6年過去,在阿拉善最早種下的那批梭梭長勢喜人,沙棗樹也開始結果,但在尹炳新看來,這只是剛邁出了一小步,環(huán)境治理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見效,這項事業(yè)需要更多人一起堅持下去?!拔覀兿Mㄟ^參加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去關注、去了解阿拉善的生態(tài)情況,伸出援手,做一些貢獻?!敝灰袝r間,沒有特殊的出差任務,尹炳新都會參與到環(huán)?;顒又腥?,也會邀請公司的經銷商和關聯企業(yè)員工一起參與。
除了阿拉善的環(huán)境,令尹炳新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富堅智的日本人。他是位農學博士,負責管理OISCA內蒙古阿拉善研究所,已經扎根阿拉善治沙十余年?!八瓷先ズ彤數啬撩駴]有什么區(qū)別,到了中午就蹲在地上吃飯。40多歲,孩子和太太都在東京,他一個人孤身在這邊,幫當地牧民一起治沙,真是了不起?!边@令尹炳新深受感動,也更堅定了他堅持做下去的決心。
尹炳新深信,通過參與這類公益活動,對兄弟(中國)的企業(yè)文化、團隊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拔覀冃值埽ㄖ袊┑谝蝗味麻L提出的口號是‘自我轉變,成為一流。對一個人來講,要學會不斷改變自己,不斷進步,水平才會越來越高,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對一個公司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