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錦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昆明 650033)
現(xiàn)階段,高校志愿者服務活動多為在敬老院、孤兒院或者打工子女學校從事教育指導等服務工作,除此之外在別的行業(yè)內缺少相關志愿活動的工作安排,服務活動形式單一化。在這些具有行政性任務服務活動中,由于時間上的強制安排,缺乏系統(tǒng)的服務制度安排,極其容易影響學生志愿者本身,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會造成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學生志愿者志愿服務積極性。
一個優(yōu)秀的團體需要一個好的管理制度指導引領團隊的工作,高校志愿者團體也是,在人事管理制度上需要對志愿者的服務工作有明確的表彰和肯定,增強學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工作積極性?,F(xiàn)階段高校在高校志愿者服務工作上缺少對志愿服務工作的宣傳和肯定,一味地安排服務工作。且大部分高校都采取志愿活動由志愿者自費路費或“先墊后付”,缺少對志愿活動專項的基金支持與贊助,大學生自身經(jīng)濟條件貧困的很難有高漲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對志愿工作感興趣的高校學生且這種興趣和熱情在沒有肯定和表彰下極其容易丟失,造成志愿者人數(shù)的減少。
高校在招募志愿者時都強調了“自愿參加”的原則,但是,為了使志愿服務活動有序開展,各高校必須針對此項工作建立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志愿服務管理部門要安排相關人員,對活動內容進行規(guī)劃指導,對活動過程進行監(jiān)督管理,對志愿者進行考核評價,使志愿服務工作有章可循,促使志愿服務工作走上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發(fā)展道路。然而,調查顯示,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培訓志愿者時都只是針對志愿活動的基本程序進行指導,很少針對工作細節(jié)進行指導。另外,很多高校對于志愿服務活動也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管理。比如,當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完一項活動之后,一般只是根據(jù)管理部門的要求撰寫匯報材料,并及時提交,普遍缺乏對活動的討論和反思,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之間也沒有進行必要的交流,大家因此而喪失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機會,志愿服務活動的意義也因此大打折扣。
高校青年志愿者群體十分龐大,但若缺乏強有力的指導及系統(tǒng)化的管理,就會變成一團散沙。各高校校級團委部門應將在校學生志愿者統(tǒng)一起來,由團委老師指導負責志愿者部門,分類安排志愿活動工作和志愿宣傳工作,統(tǒng)一有序管理。部門的建立能有效的解決高校志愿者的志愿工作方向,有序開展活動,便于志愿精神、工作經(jīng)驗方法的傳承。且在這種部門的氛圍下,志愿者隊伍的凝聚力會得到增強,本身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得到體現(xiàn),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志愿者的積極性與熱情。完善志愿者章程及相關規(guī)章制度,注重對于志愿服務活動后的信息反饋,收集相關評價,并作為績效考核與激勵懲戒措施的重要評判標準。
為了確保高校志愿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必須對志愿者進行專業(yè)化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志愿服務的基本理念、主要服務內容、溝通的技巧以及一些特定的服務技能。開展專業(yè)化培訓,有助于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走上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道路,同時也可以使廣大學生增強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前,要引導大學生志愿者確立奉獻、進步、友愛的基本理念。通過進行系統(tǒng)培訓,使這種理念深入人心。此外,管理部門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報紙、雜志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全方位宣傳,并根據(jù)志愿服務活動的內容舉辦圖片展、報告會、座談會、征文比賽、攝影大賽,以增強高校志愿服務組織的影響力,號召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壯大志愿者隊伍,使大學生志愿者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志愿者應該明確動機、保持本心,以志愿精神、服務他人為核心,減少綜測加分、追求管理權力等功利性目的。同時也要積極倡導高校及社會尊重志愿者的人格,注重志愿者服務熱情維護,提高志愿者對志愿精神的認同感,杜絕將志愿者當成廉價、免費勞動力。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其奉獻精神、服務精神,展現(xiàn)當代大學生志愿者風范。此外,志愿者的選拔并非服務意識強即可,更需要腳踏實地、耐心的意志品質,及一定的組織管理、應急能力。提高對臨時、流動志愿者的選拔標準,除了必要的意志品質外也應考慮志愿者的實踐經(jīng)歷、學術水平、交際能力等素質。
目前,我國各高校給志愿服務組織撥付的經(jīng)費基本不能滿足活動的需求,這導致很多在社會上頗受歡迎的志愿服務活動無法開展,高校志愿服務者的隊伍長期不能壯大。要想使高校志愿服務活動走上規(guī)范化發(fā)展的道路,就必須有資金的支持。今后,應當嘗試多渠道籌措資金,依靠社會贊助、學校撥款和政府支持,建立專項服務基金,使志愿活動的開展有充足的資金。
綜上所述,完善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管理與服務工作,保證組織機構健康發(fā)展,建立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機制,這不但需要高校為其創(chuàng)造外部環(huán)境,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法規(guī);也要抓志愿者組織的自身建設;更需要高校抓住青年志愿者活動這一學雷鋒的有效載體,使其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高校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