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禪林,閉關揮毫數(shù)日,漸入佳境,此刻提筆凝神,在灑金大紅宣上榜書“觀禪”二字,住持法師在旁默看良久,忍不住拍手嘆賞。抬頭向窗外望去,重巒疊翠,水庫碧波粼粼,一大群鴿子“撲喇喇”飛過,顯得愈發(fā)寂靜。
說來話長,年初在京策劃書畫名家赴日聯(lián)展,頗費周折。及至暮春,率團成行,于東京都美術館主持“國際水墨展”開幕剪彩,功德圓滿。然疲累異常,遂歸隱吳門,調養(yǎng)靜息。
立秋過后,身體漸復,往杭州錢塘江畔小住,與友人探討西畫現(xiàn)代技法,作了幾張小畫,心緒頓開。便一時興起,預備往北美周游。
書家李兆銀久居紐約,乃美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平日多有唱和,相約順道一聚。兆銀說既來紐約,不如做一場書法展吧,我連連稱善。展覽由美國幾大社團與藝術協(xié)會主辦,《中國書畫》、“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亦參與協(xié)辦,消息傳開,中外媒體開始關注起來。
眼見時日將近,翻檢書作,尚不足數(shù),于是,驅車四百公里,入禪林創(chuàng)作。幾日奮筆所書,廢紙無數(shù),僅得十件作品,恰夠展覽之用。老友L君特意來訪,邀至山下略飲素酒,開懷敘舊。翌日,收拾紙筆打道回府,待萬事俱備,動身啟程。
二十多個小時,輾轉飛抵墨西哥城,困倦得厲害。已是深秋,夕陽斜斜地映照街頭,感覺到一絲暖意。踱出酒店,避開疾駛的車流,跑去對面小店,提了瓶龍舌蘭酒,便往回走。
我素喜獨游,此番因籌備書法展,無暇計劃,恰有旅行團線路合意,遂參團出發(fā),同行不過十人,皆為長者,素昧平生。房間設施豪華,我獨居一室,喝了幾杯酒,上床安歇。怎奈時差太大,日夜顛倒,一時不能入眠,輾轉反側,臨近天亮方入夢鄉(xiāng)。
清晨,電話鈴響,催我起床,忙揉揉惺忪的睡眼,翻起身來。下樓用過早餐,踱至大堂,旅行車已在門口等候。
上車坐到最后一排,閉目養(yǎng)神,開出不多遠即遇堵車,停停走走,駛入改革大道,通暢許多。路中央矗立著獨立紀念碑,頂上女神塑像泛著金燦的光芒。兩旁綠樹成蔭,高樓林立,一派繁華的都市景象。
行至中央廣場,四周皆西式建筑,墻體斑駁。一側龐大的哥特式中央教堂,頗為可觀,惟當年云游歐洲,各國大教堂早已看飽,故內心不起波瀾,進去小轉一圈,回到廣場閑逛。
墨西哥舊時乃西班牙殖民地,行人來來往往,多為印歐混血,亦有純正的印第安人,高矮俊丑,各有千秋。信步走去,一排連體式擦鞋攤,上有遮陽篷,客人端坐高凳,攤主賣力地勞作。街角橙色小樓,甚是刺眼,樓前有女子身穿制服,手搖落地音樂盒,怡然自得,此乃職業(yè)乞討者也,到了時間,笑著與人換班。
正看得出神,聽得身后有人叫喚:“大師!該上車了”,心頭一怔,這年頭“大師”泛濫,已成貶義,回頭看卻是J教授,他知我去紐約辦展,隨口相稱,并無深意,遂點頭微笑,返身同去。
午飯時間,車子駛向郊外,沿途甚是荒涼,巨型仙人掌足有一人高。經(jīng)過大型貧民區(qū),山坡上擠滿低矮的房屋,然顏色亮麗,似一道風景。
打了個盹,醒來已到餐廳,兩位吉它手在院中歡快地彈唱。廳上一排長桌,擺設極為華麗,中央布滿鮮花,香氣襲人,兩旁侍者站立,顯然在等待貴賓。
眾人不敢造次,輕聲細語,在旁邊小桌落座。食物豐盛,水果誘人,早上吃得本不多,忍不住取了兩盤,埋頭大吃。突然,耳旁一陣啰皂,“呼啦啦”大批人馬涌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