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媛
(湖南信息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所需要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育是為社會發(fā)展而服務的,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高校教育就需要隨之變革。因此,在當前社會對鋼琴人才需求較大的情況下,高校院校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就應該對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只有學生具備了即興伴奏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鋼琴彈奏過程中做到隨機應變,滿足不同場所、不同音樂的需求。[1]
在聲樂以及舞蹈中,伴奏是極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好的伴奏可以為聲樂以及舞蹈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而且在某一些場合,當學生需要臨時彈奏鋼琴,為聲樂或者是舞蹈進行伴奏的時候,學生的伴奏能力高低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說,在高校鋼琴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伴奏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以此促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能夠得到提升。
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想要對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進行培養(yǎng),那么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推動下,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若是學生不感興趣,那么學生每走一步都需要教師的推動,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會理想。因此,高校鋼琴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就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即興伴奏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彈奏古典鋼琴樂曲,之后教師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對古典的鋼琴樂曲進行改編。通過前后對比分析,學生能夠清楚地聽出兩者的不同之處,教師通過自己的即興創(chuàng)作,賦予了古典樂曲新的靈魂。這樣的對比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感知到即興伴奏能力的重要性。當學生對此認識清晰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培養(yǎng)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教師在開展即興伴奏能力培養(yǎng)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根據(jù)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改編鋼琴曲目,這樣能夠讓學生享受到成就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口吃不了胖子”這一俗語說明了凡事都要一步步地來,不能妄想一步登天。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進行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就應做好基礎訓練工作,先讓學生熟練掌握鋼琴琴鍵,之后鍛煉學生的盲奏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對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進行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鋼琴音階,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鋼琴曲目中所包含的情感進行分析,把握好曲目的情感走向,這樣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才能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在對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進行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即興伴奏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抓住整個樂曲的風格特點,使得鋼琴伴奏與之更加貼合,做到技術與情感的統(tǒng)一結(jié)合。
音樂并不是僵化的內(nèi)容,音樂對于每個人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在音樂教學中,每一位學生對鋼琴音樂曲目的了解是不一樣的,就猶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一句話一樣,在看到同一音樂曲目中,學生的思想是不同的。[2]正是因為人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兩個人,所以學生在進行鋼琴即興伴奏過程中,其所賦予鋼琴曲目的內(nèi)容是不同的,給人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鑒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在對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中,就應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以此強化學生的即興伴奏樂感。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中應對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只有學生具備較好的綜合能力,學生在鋼琴這一音樂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遠,取得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