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乃香
記敘文的謀篇布局可以說是文章的骨架,能夠吸引人的謀篇布局貴在巧設計、妙安排,關鍵是在“巧妙”上做文章。巧妙是來源于對生活的真正體驗、深切感悟,來源于對真實生活的高度概括或濃縮,來源于人人心中都有但筆下卻無的獨特和新穎。
就是以一條線索貫穿全文,將經(jīng)過選擇取舍后的相對分散、獨立的寫作材料串聯(lián)起來,使之相輔相成、彼此烘托,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猶如彩線把零散的珍珠串起來似的。
這種結構可使文章脈絡分明,材料間相互勾連成一體,共同為突出主旨服務。人、事、景、物、時、情等都可做線索。選好線索,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因為它決定文章的結構。
如優(yōu)秀作文《見證》提綱:
開頭:金澄澄的麥田見證了你的辛勤,灰白的頭發(fā)見證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見證了你的努力。父親,你一切的一切見證了你平凡中的偉大。
主體:傷痕見證你的堅強。……
淚水見證了你的溫柔?!?/p>
沉默見證你的孝義?!?/p>
結尾:父親,歲月見證了你的堅強、溫柔、孝義,歲月見證了你平凡中的偉大。麥子熟了,見證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報就要來了,見證了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
鏡頭組合是指把選取的精彩片段或場景圍繞文章的中心按一定順序組接起來,形成板塊式的文章結構,從而取得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的寫作手法。
運用鏡頭組合法,要選好鏡頭,這要求攝取的鏡頭詳略分明內涵豐富,具有表現(xiàn)力。其次,攝取的鏡頭要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最好能層層遞進,不斷地拓展文章的主題思想。再次,選取的鏡頭要有跨度,有層次,這樣才能反映更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追溯更長遠的人生歷程。如果選取的鏡頭太集中,屬于相同層面的內容,鏡頭與鏡頭組合起來,內容就顯得狹窄、單調。
如優(yōu)秀作文《熟悉》提綱:
開頭:我們總是生活在熟悉的片段里,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環(huán)境。但在這熟悉的片段里,又在上演著不同的精彩。
主體:××年×月×日 上午9∶30
試卷在一張張傳遞,那熟悉的油印味侵入鼻孔,監(jiān)考老師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對于眼前的一切,我有了一種莫名的厭煩,厭煩高三,厭煩考試,厭煩老師的嘮叨。已是高三下學期,離高考只有三個月了,但每次測驗都是那么不盡如人意。無形的壓力壓得我透不過氣,觸摸著這熟悉的紙張,聞著這熟悉的油印味,我的內心一片茫然。此時,熟悉是一種煩惱,是一種壓力。
××年×月×日 上午9∶30
……此時,熟悉是一種自信,一種樂觀。
××年×月×日 上午9∶30
……此時,熟悉是一種從容,一種成熟。
結尾:在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環(huán)境中,我在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成熟,我的生活和思想就是在這樣熟悉的片段中變化。
散點式是指圍繞一個中心,從數(shù)個點上進行發(fā)散、鋪排,每個點都有一個精美的句段,數(shù)個點連成一體就是一篇優(yōu)美的記敘性散文。這種“散點式”習作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層次明晰、語言優(yōu)美、情感濃郁。用散點式布局往往能出奇制勝。
如作家馮驥才《大度讀人》提綱:
有的人,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傘借給你,而下雨的時候,他卻打著傘悄悄地先走了?!?/p>
有的人,在你有權勢的時候,圍著你團團轉,而你離職了,或無權無勢了,他卻躲得遠遠的。……
有的人,在面對你傾訴深情的時候,語言的表述像一條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卻潛藏著一股污濁的暗流。……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種的時候,他袖手旁觀,不肯灑下一滴汗水,而當你收獲的時候,他卻毫無愧色地以各種理由來分享你的果實?!?/p>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飾,且穿著顯示出一種華貴,而內心深處卻充滿著空虛,充滿了無知和愚昧,那種文化的形態(tài),常常不自覺地流露在他的言語行動中。……
文章有“波瀾”才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但“波瀾”不是無緣無故出現(xiàn)的,“波瀾”的產(chǎn)生應符合主題要求、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性格特征,注意前后的呼應,伏筆(鋪墊)的埋設,合理推測事件的發(fā)展結果和人物的命運。
(1)懸念法。引起讀者急切盼望心理的藝術手段稱之為“懸念”。制造懸念的方法,大致是把正在發(fā)展的主要情節(jié)或矛盾沖突阻遏一下,暫時不把情節(jié)發(fā)展的結果或矛盾沖突的結果告訴讀者,使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期待或探究心理。
(2)抑揚法。所謂“抑揚法”,就是根據(jù)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將生活素材抑揚交錯地組織在一起,通過前后材料的反差,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抑”是批判、貶損,“揚”是褒揚、贊美;而“抑揚法”則將貶抑與褒揚在塑造人物、渲染氣氛、抒發(fā)感情等方面對立統(tǒng)一起來,把對生活的錯覺、誤會與正確認識等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統(tǒng)一于一個整體之中,使之兩相對照,相互映襯,形成波瀾起伏之勢,從而增強文章和作品的表達效果。
(3)巧合法。指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驟起或突然得到解決,從而產(chǎn)生文勢起伏曲折。巧合是發(fā)生在必然之中的偶然,它必須合理、自然、有意義。在具體設計巧合時,最好先用伏筆把后面要發(fā)生的巧合做點暗示或交代,這樣一來,后面的巧合雖在預料之外,但仔細一琢磨,就會覺得又在情理之中了??傊?,運用巧合技巧要從生活出發(fā),如果瞎編亂造,就會弄巧成拙。
(4)誤會法。通常是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有意識地把生活中的一種行為、一種現(xiàn)象、一件事件、一個細節(jié)誤設為另一種行為、現(xiàn)象、事件、細節(jié),以形成誤會,把讀者的思維引向相反的方向,直到到文章結尾時才點明真相,這樣文章的前后就會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從而使文章波瀾起伏,滿足人們“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審美心理。
(5)陡轉法。記敘事件時,順著一個方向鋪陳渲染,把讀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這個方向發(fā)展的一種可能性上去,層層推向高潮,達到頂點時,筆鋒突然一轉,通過另一種結局的突然揭曉,掀起波瀾,把讀者對事件意義的理解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詳寫,又稱“詳筆”,是指用較多的筆墨和篇幅對與主題密切相關的材料詳寫略寫。略寫,又稱“略筆”,是指用少量的字數(shù)對與主題不太密切的次要材料粗寫細寫。詳略的安排應該服從表達的需要,當詳則詳,當略則略。詳寫處,用墨如潑,略寫時,惜墨如金。這樣,詳略分明,張弛有致,文章的表達才會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要根據(jù)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來決定材料的詳略。簡要地說,最能直接地、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詳寫;同表現(xiàn)中心意思有些聯(lián)系,但完全不寫,就會對主要方面有影響——或者使情節(jié)不完整,或者使內容顯得單薄,或者使詳寫部分缺少陪襯的內容屬于不能不寫但又不必詳寫的,就要略寫。
如優(yōu)秀作文《洗滌良心》片段:
中醫(yī)在救人的同時,也洗滌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說:“如今的社會人情淡漠,在有些醫(yī)院里,醫(yī)生與護士戴著口罩,病人好像從不曾見過他們的微笑。他們的儀器固然先進,但卻冷冰冰,不也少了點人情味嗎?”
說著,祖母從里面端出來一碗剛熬好的中藥,遞到一位病人手中,滿眼是關懷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風。
解析:詳寫祖父的言,祖母的行,對于“我”則是點到為止,一筆帶過,但卻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救贖”的主題。
主要內容,要詳寫:事情的主要片段,要詳寫;在寫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詳寫;文章的重點,要詳寫(如人物思想品質、成就;事情的經(jīng)過;景物、動物特征等);能直接顯示事物本質的材料,要詳寫。
次要內容,要略寫:為主要內容作準備、作鋪墊的地方,要略寫;和主要內容作對比的地方,要略寫;為主要內容作陪襯的地方,要略寫。
如作家遲子建《兩個人的電影》片段:
我想讓母親在哈爾濱過得豐富些,除了帶她到商場購物,去飯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園看牡丹和郁金香外,還帶她進劇場,到電影院?!皠⒗细笪枧_”在哈爾濱每晚都有演出,場面很火爆。我約母親一同去看,她說:“那東西有什么看頭?就是耍嘛!”她說她受不了這個。不過她沒有拗過我,有一天,我還是把她拉到劇場。雖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還是很高。母親說得沒錯,演出一開始,演員就朝觀眾要掌聲,有的還蹦下臺,在觀眾席中慫恿觀眾鼓掌。高分貝的音樂震耳欲聾,母親再次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狀。演出只到半程,當又一位演員出場后聳著肩膀嬉皮笑臉地要掌聲時,母親終于忍不住了,她幾乎是用命令的口氣大聲對我說:“咱走吧!”我也沒有料到演出是這樣,趕緊跟著她出來了。出了劇場,她長吁了一口氣,對我說:“怎么樣?我說就是個‘耍’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臟病了!”
解析:母親觀看演出和影片的經(jīng)歷敘述十分詳盡,而陪母親逛街購物、賞花、享受美食等,卻一筆帶過。
“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xiàn)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xiàn)廣度。把握好點和面,要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懊妗鄙系膬热萃卿秩練夥?,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若運用得好,文章重點就突出,主題就鮮明,從而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包c”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xiàn)中心思想。
如優(yōu)秀作文《想回到過去》片段:
往時的故事似乎仍在繼續(xù),只不過我好像只做了其中的一個選擇,而其他的都與我分道揚鑣?!傲魉浠ù喝ヒ病?,看著同學們歡呼雀躍,一個人靜靜地看著操場上的自己,回到高一。在那個烈日炎炎的季節(jié),我站在操場上聽著教官的指令,一排同學整齊地邁著步子,汗水從臉上滑落,而我們卻迎著烈日一遍又一遍地操練,那時才是痛并快樂著??墒钦l也不曾發(fā)覺,別離(拆班)的那一刻淚流滿面。站在已過快到三年的時間軸上,我再一次地希望回到那一個驕陽似火的季節(jié),即使有汗、很累、很苦。雖然我們不想離別,但是有很多事一生只可能有一次,多來一次,便會使生命褪色。
解析:詳寫回憶中的軍訓場面,從“面”上略寫整個場面的特色。
記敘文的結構指的是文章中組織材料和編排內容的具體形式,主要包括開頭和結尾、過渡和照應、詳寫和略寫、段落和層次等。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詳寫,開頭、結尾,過渡、照應部分要略寫。
如優(yōu)秀作文《左手糞叉,右手筆桿》片段:
爺爺?shù)氖郑玫闷鸺S叉,舞得了筆桿。
……
村里人稱贊爺爺?shù)霓r活,還敬佩爺爺?shù)臅ā7昴赀^節(jié),紅白大事兒,都找爺爺來寫字兒。不必狼毫,不必端硯,更不必宣紙——鄉(xiāng)下人也不懂欣賞這個,但他們都知道爺爺見多識廣,高文憑,有技藝。對于求字之人,爺爺總是來者不拒,放下糞叉,洗手執(zhí)筆,揮灑而下。當淳樸的鄰人拿到字后,喜悅之情全溢于臉上,總想夸一夸這字兒——就像汪曾祺筆下的鄉(xiāng)親們一樣:“這字兒好,真黑!”
我是爺爺?shù)拈L孫,卻去之遠矣!常問爺爺:“您咋就愿意做個農民呢?”他總會拿他喜歡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這人寫文章寫得好。俗而不厭,多而不濫。為啥?他雖是文人,卻也近于農人。勤懇、淳樸、達觀?!蔽尹c頭:“是啦,他也掏過糞,而您是叉糞。又都是執(zhí)筆之人,又都上過大學。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爺爺很得意我的說法,卻仍擺手不贊同:“有一點不一樣,他種地不如我。”奶奶看我們爺孫倆笑鬧,總是很無奈,嘆道:“這老頭子?!?/p>
我不知道我何時會有這種高度,更不知道爺爺眼里的世界是怎樣,但我深知,爺爺表現(xiàn)的那些,才是人們應該追求的糞叉和筆桿共存的境界。
解析:本文主體部分詳寫,而開頭、結尾略寫。
記敘文中的敘述、描寫部分詳寫,議論、抒情部分略寫。在以記事為主的文章中,故事的情節(jié)應該詳寫,抒情與議論的內容則要略寫;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跡與言行應當詳寫,而夾在其中的景物描寫就不能喧賓奪主。
如優(yōu)秀作文《人類真正的家園》片段:
十三歲那年,當我再一次回到爸爸的老家時,我的心被觸動了。那里有記憶中的農田,雨后,田中自會有“呱呱”的蛙鳴,而且,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它們生活在這片寂靜的林子中,這里有清新的空氣,如同梭羅的《瓦爾登湖》一般優(yōu)雅與美麗。在田園里,手捧這本書,讀著里面的故事,我的心中一派怡然。這些故事好像在告訴我,人類真正的家園,便是自然。
解析:這段文字描繪了農田的美麗與優(yōu)雅,而抒情議論的語句只是在描寫的基礎上一筆帶過,可謂詳略得當,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