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助昌
“意境”原本是中國古典詩詞和繪畫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術(shù)語,如今也仍然是評價詩歌和國畫的重要指標(biāo)之一。高考作文的評價體系中的“意境深遠”正是古代詩畫理論的使用與延伸,是高考作文的至高標(biāo)準(zhǔn)。它要求考生能用詩性語言,藝術(shù)性地寫出既合乎命題旨意又蘊藉雋永的文章。作者內(nèi)在的“意”和外在的“境”必須高度融合,才能達到“意境深遠”的至高標(biāo)準(zhǔn),也就是說,作文是由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構(gòu)建的,是渾然一體的,要讓閱卷者感到耳目一新。很明確,它的文學(xué)色彩是顯而易見的,它的修辭藝術(shù)是含蓄唯美的。境中要有意蘊,意中要有境界,兩者映襯,相得益彰,令人流連忘返。
唯能立意,方能造境。但并非所有的作文題都能夠?qū)懗伞耙饩成钸h”的作文,因此當(dāng)我們接觸到作文題之后,就要以審視的眼光去挖掘其中的旨意,想一想是否能夠從中找到抒情主體。作文題是客觀的,“我”的詮釋是主觀的,兩者在兩個統(tǒng)一過程中,必須相互滲透,相互制約,才可形成了“意境”。
簡而言之,作文的主體必須寫成抒情性散文。因此,行文時必須彰顯出抒情散文的文體特征,借形象表現(xiàn)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在反映對象“境”的同時,相應(yīng)地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意”。要在抒情性的主體部分中呈現(xiàn)出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選擇了“意境深遠”的文體風(fēng)格,就意味著體現(xiàn)了作者至高的審美追求。
毫無疑問,詩性表達是其語言風(fēng)格的最顯著特征。行文若要表達出“意境深遠”,那么,語言就不能過于直白,而要用豐富的修辭手段(如聯(lián)想、想象、虛擬、擬人、比喻、象征、排比、呼告……)來表現(xiàn)唯美的意象,讓這種意象傳達出一種能令人感受領(lǐng)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境界(如恬淡閑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閑靜、雄偉壯闊、沉郁悲涼、蕭瑟凄涼、雄渾開闊、明快高曠、慷慨激昂、寂靜肅穆……)。種種境界的有機組合,加以虛實有無的協(xié)調(diào),形成形神情理的統(tǒng)一,生于意外而蘊于象內(nèi),以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要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離不開詩性表達。詩性表達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是“意境深遠”的基礎(chǔ);組合意象,創(chuàng)造出“意與境諧”的藝術(shù)境界才是目的。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語句式相關(guān)聯(lián),意境則與命題旨意相對應(yīng)。每年高考雖然有很多精彩紛呈的滿分作文,但是能夠達到“意境深遠”標(biāo)準(zhǔn)的,卻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一是題目所限,不宜寫成“意境深遠”;二是創(chuàng)意艱難,能力所限,營造不成“意境深遠”;三是訓(xùn)練失位,強化不夠,不敢在“意境深遠”方面上位,不敢獨樹一幟,不敢“山登絕頂我為峰”,甘愿以保守的姿態(tài)、定勢的思維寫出四平八穩(wěn)的“議論文”,只求高于“平均分”,并不奢望成為“人上人”,以致“取法于中,故為其下”?!秾O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p>
“意境深遠”是作文的高標(biāo)準(zhǔn),只有向高標(biāo)準(zhǔn)看齊,才有可能獲得高分數(shù)。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許多人、事、物是我們高度重視、感觸頗深的,但也有一些人、事、物,我們司空見慣卻熟視無睹。也許有一天,你在偶然間突然發(fā)現(xiàn),那些看似平淡的人、事、物中卻蘊含著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從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靈。
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被我忽視過的晴空
洪聰愷
踽踽獨行于生命的小徑,一路陽光燦爛,一路春暖花開,一路是晴空下曾被忽視的溫暖。——題記
又是一個爽朗的夏晨,迷糊地推開窗,一枝白花伸入窗來:你好,木香。
我頓時消除了睡意,氤氳的清香仿佛一股清流浸潤了我,在我的腦中彌散開來。我走近了一步,細瘦棕褐的枝干上生長著幾片綠葉,好似要滴出水來;綠葉的映襯下是幾朵嬌小的潔白淡雅的花,在蔚藍晴空的襯托中有著一種典雅的氣質(zhì),流淌著柔和的白色,令我癡迷。
探出頭,細細的枝蔓從鄰居家的花園中攀著墻壁,繞著水管,竟爬到我家來了。彌望著,一路花開,似孩童天真的笑臉,又如系著的風(fēng)鈴。這使我想起鄰居來了。我們的鄰居是一對和善的中老年夫婦,她們喜歡種花,花園中各種花次第開放。徜徉在花的海洋,看著周圍的姹紫嫣紅,便覺得有一份詩情畫意。那位老婦人待人和善,如對待她最心愛的花一般對待我們,經(jīng)常幫助我們,給予我們?nèi)珀柟獍愕臏嘏?。這株木香,似她的晴空般的面容,用奉獻與希望浸潤著我。她使我又想到了另一件事。
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我走在回家的小巷中。屋檐上的積水時斷時續(xù)地滴在石板上;黑暗中好似有暗流涌動;不知誰家的貓不時輕叫著,這一切都令我毛骨悚然。“哎喲”,因為黑燈瞎火,我一不小心扭著了腳,鞋子上也沾著了水,我靠在墻上,拍了拍身上的水,繼續(xù)向前走去。忽然,我的眼睛捕捉到了一絲的光亮,似流水,雖然在黑夜中不起眼,但使我感到希望的涌動。我不顧一切地向前奔跑,直到那抹光出現(xiàn)在我眼前。那是鄰居家掛在門上的燈,雖然古舊,雖然昏黃,但依舊傳遞著溫暖和希望。它似一股洪流激蕩著我的心靈,我仿佛看見老婦人似晴天般的笑容,我頓時覺得心中一片溫暖。
其實,人生畫卷中,晴空和溫暖無處不在,像風(fēng)雨天里旁人的一把傘,搬東西時鄰人的一雙手,甚至困難時他人的一個笑容,都能使你感到光明和希望?!吧钪胁皇侨鄙倜?,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比グl(fā)現(xiàn)溫暖吧,美麗深邃的晴空一定會使你感到美妙。
有些人,他們的名字早已被忘卻,他們的臉龐卻時常浮現(xiàn),像晴空,有整個雨季我們不見它,卻時常記著它。
[點評]
通篇有詩意,有溫情。作者吃準(zhǔn)了作文材料的命意,將其主旨含蓄而又明確地表達出來了?!邦}記”的運用,就是詩性表達的開啟,“白花”(木香)意象看似突兀而起,其實隱含著純潔的人間之溫情,馨香撲鼻而來,由此聯(lián)想起自己的鄰居,由鄰居又連綴起“燈光”。毫無疑問,“白花”“燈光”這兩個意象的組合已經(jīng)構(gòu)建成了“意境深遠”的場景,并被主體意象——“晴空”所統(tǒng)一。這是比較巧妙的一個營造。
描述有詩情,有意境。第二段的描摹比較細致,有畫面感,作者運用色彩鮮明、形象性強的詞語構(gòu)筑起了富有意蘊的畫面。第三段的敘述也有畫面感,細節(jié)的描寫也是具體可感的,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體的暗示抽象的?!鞍谆ā薄盁艄狻迸c“老婦人”似乎風(fēng)馬牛不相及,但都已經(jīng)被“晴空”這一詩性意象所統(tǒng)一,比較好地體現(xiàn)了“形散神聚”的散文特征。
此篇顯而易見的缺點在于:沒有將詩性表達進行到底。最后兩段的議論雖然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點明與作文材料的聯(lián)系,也點明作文的主題思想所在。但是,這兩段的語言表達是庸常的,與上文的風(fēng)格極不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