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杰
(風度(常州)汽車研發(fā)院有限公司車身工程部,江蘇 常州 213022)
據(jù)國家信息中心統(tǒng)計,截止2016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94億輛,預計2020年這個數(shù)字將達到2.5億。如何解決這個巨大數(shù)字所帶來的能源消耗、排放污染等問題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課題。有研究表明,若汽車整車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8%;汽車整備質(zhì)量每減少 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因此近幾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節(jié)能減排”開始成為每個車企所追求的目標,這使得汽車輕量化成為汽車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汽車輕量化是指在保證汽車的強度、剛度、模態(tài)以及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汽車的整備質(zhì)量,從而提高汽車的動力性和操控性,減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氣污染。
對車身輕量化而言,一是對車身結(jié)構(gòu)進行優(yōu)化,即薄壁化、集成化;二是采用新型材料,如鋁合金、塑料、復合材料等;三是采用先進工藝,如熱成型、激光拼焊等。三種方法中,采用新型材料的減重效果最為明顯,尤其是采用塑料、復合材料替換原來的金屬材料,減重效果普遍在40%以上。但是材料的替換不是隨心所欲的,需要考慮安全、性能、工藝等各個方面的因素。相比于其他零部件而言,翼子板的功能較為單一,結(jié)構(gòu)也相對簡單,材料替換帶來的工藝問題也相對較少,因此塑料翼子板的應用成為了一種趨勢。
本文以某車型翼子板為例,結(jié)合塑料翼子板的材料性能,介紹了塑料翼子板在設計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給從事翼子板設計的人員有所啟發(fā)和參考。
與金屬翼子板相比,塑料翼子板除了具有更大的熱膨脹系數(shù)以外,還具有一定的吸水性。通過研究某車型的塑料翼子板發(fā)現(xiàn),熱膨脹對外觀幾何品質(zhì)的影響,在采用合適的結(jié)構(gòu)設計之后,可以控制在0.3mm以內(nèi),此時,吸水性所導致的吸水膨脹成為外觀幾何品質(zh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翼子板與前門的配合部位。翼子板與前門配合部位的間隙、面差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翼子板與前門配合部位的間隙面差要求
塑料翼子板吸水率對該處面差的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吸水率與面差的關系
從以上可知,當吸水率在 1%以下時,面差可以控制在設計要求以內(nèi);當吸水率超過1%,達到3%時,此時的面差已經(jīng)超過了2mm,遠遠超出了設計范圍。
測試發(fā)現(xiàn),該塑料翼子板的吸水率在濕熱條件下,隨著時間的延長,會逐漸增加,在達到200個小時的時候,吸水率已經(jīng)增長到了2%。吸水率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
圖2 吸水率隨時間的變化
由于不同的塑料配比會得到不同的吸水率,因此設計塑料翼子板時,必須對材料的吸水特性進行充分的研究,以應對存在長時間濕熱環(huán)境的銷售市場,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等。
1.2.1 滑動間隙的設計
圖3 塑料翼子板受熱膨脹
由于塑料翼子板具有較大的熱膨脹系數(shù),因此,當外界溫度變化時,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變形,尤其是當采用線上涂裝工藝時,塑料翼子板的變形可以達到15mm左右,如圖3所示。
熱膨脹變形量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D為變形量;T1為高溫,T2為低溫,L為長度,α為熱膨脹系數(shù)。
翼子板的長度一般在1m左右,涂裝烘干最高溫度 190℃,室溫20℃,PA+PPO的熱膨脹系數(shù)為9×10-5,計算得:
D=(190-20)×1×9×10-5= 0.0153m =15.3mm
如此大的變形量必須設計一種滑動結(jié)構(gòu)來確保翼子板不會因為熱膨脹而產(chǎn)生扭曲。圖4所示為某車型采用的一種滑動結(jié)構(gòu)。
圖4 滑動結(jié)構(gòu)
對于滑動結(jié)構(gòu)而言,設計一個合理的滑動間隙是極為重要的。過大的間隙會導致翼子板安裝不牢,而過小的間隙則無法完全釋放翼子板的變形?;瑒娱g隙的設計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見圖5):(1)塑料翼子板注塑成型后的收縮量;(2)塑料翼子板受熱后的膨脹變形量,特別是采用線上涂裝時的膨脹變形量;(3)塑料翼子板受冷時的收縮變形量,一般考慮銷售市場的實際情況;(4)極限狀態(tài)下的安全間隙,一般預留2~3mm。
圖5 滑動間隙的考慮因素
綜上可知:
安裝點后部配合間隙=安全間隙+受熱膨脹變形量+成型收縮量;
安裝點前部配合間隙=安全間隙+受冷收縮變形量+成型收縮量;
1.2.2 剛度設計
由于塑料翼子板在受熱時會向車外方向膨脹,導致翼子板與引擎蓋配合部位的間隙面差超出設計范圍,因此需要對該部位進行一定的剛度設計。如圖6所示,翻邊高度a最好在20mm以內(nèi),最大不能超過40mm;翻邊角度θ要設計的盡量大,越大剛度越好;設計一定的加強筋,建議使用三角筋,利于涂裝,加強筋的間隔建議在 500mm左右。此外,在翼子板前部端頭區(qū)域,考慮模具的結(jié)構(gòu),一般需要設計出一個缺口,如圖7所示,導致此處剛度較差,因此需考慮在此處增加一個支架,以阻止翼子板在該位置的變形。
圖6 翼子板與引擎蓋配合部位斷面圖
圖7 翼子板前部缺口示意圖
1.2.3 運動間隙的設計
在設計金屬翼子板時,翼子板后部與引擎蓋的運動間隙一般要求在2.5mm以上即可,極限甚至可以做到1.5mm,但對于塑料翼子板而言,由于熱膨脹系數(shù)較大,此處的運動間隙需要重新定義。計算公式如下;
塑料翼子板運動間隙=2.5+a×(高溫-低溫)×熱膨脹系數(shù)(見圖8)
圖8 塑料翼子板運動間隙示意圖
翼子板后部安裝點是翼子板重要的安裝基準,控制著翼子板與前門的間隙面差,因此其安裝點需要具有一定的剛度。通常情況下,會采用設計加強筋的方式增加剛度,但測試發(fā)現(xiàn),對于塑料翼子板而言,加強筋會引起該位置的應力集中,在低溫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裂紋,因此建議采用增加料厚的方式來增加安裝點的剛度。
對于金屬翼子板,下部安裝點設計一個或兩個都可以,但對于塑料翼子板而言,考慮到塑料翼子板的變形,下部安裝點建議設計為兩個,并且中心距盡可能大,以應對溫度變化時翼子板出現(xiàn)的扭曲,如圖9所示。
圖9 翼子板下部安裝點
在造型時,應盡量避免使翼子板處于行人頭部保護區(qū)域之內(nèi)。如果無法避免,通過實驗分析可知,只要塑料翼子板與機艙硬質(zhì)表面的距離達到60mm以上,就能夠降低HIC值,達到行人保護法規(guī)的要求。
在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大環(huán)境下,輕量化將是未來汽車發(fā)展的方向,“以塑帶鋼”憑借其明顯的減重效果會越來越受到各大汽車企業(yè)的重視,但塑料與金屬在性能上有很大不同,如更大的熱膨脹系數(shù)、一定的吸水性等。本文通過研究某車型的翼子板,介紹了塑料特有性能對塑料翼子板外觀設計、結(jié)構(gòu)設計以及安裝點設計的影響,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議。隨著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塑料翼子板的應用會越來越成熟。
[1] 劉祖委.塑料翼子板的發(fā)展與應用[J].汽車工藝與材料, 2008(9):61-65.
[2] 史榮波.塑料在翼子板上的應用研究[J].汽車工藝與材料, 2016(1):62-64.
[3] Su Jianbo, 蘇建波, Wang Xiao,等. 塑料翼子板設計探討[C]// 2009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 2009.
[4] 周達飛.汽車用塑料:塑料在汽車中的應用[M].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5] 李光耀.塑料在汽車工業(yè)上的應用及發(fā)展前景[J].塑料,2004, 33(6):5-7.
[6] 聶永,陳昌明,吳憲,等.汽車翼子板輕量化結(jié)構(gòu)設計塑料翼子板[J].汽車與配件, 2012(2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