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凌云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民族、通俗、美聲唱法歷時久遠,被大眾所熟悉并接受。美聲唱法注重莊重優(yōu)美,聲音悠遠而宏大。通俗唱法比較柔美,淺顯活潑。民族唱法明亮艷麗,獨具風格化。隨著人們對精神享受的追求日益提升,民美、民通等跨界唱法隨之出現,使得聲樂演唱的形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這種新型唱法走向了大眾,對現代聲樂教學也產生了諸多影響。
演唱者是現代聲樂教學的對象,跨界唱法是融合多種傳統(tǒng)唱法的新型表演形式,因此對演唱者的要求就更高。它并非演唱者對各種唱法的簡單轉換,或者是粗糙結合,而是需要具備過硬的演唱基本功、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1],能夠把握住歌曲的風格特點、思想意蘊,才能對其進行成功的轉換。這就造成演唱者在現代聲樂教學學習過程中將會遇到更多的學習內容和更大的壓力。他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各種唱法的技巧和特點,并對適合歌曲的唱法風格有一定的領悟研究,才能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去表演跨界唱法。若是只能掌握一種演唱方式,那跨界唱法也就會變成空中樓閣,而不具備對歌曲意韻的理解能力,跨界唱法只會讓原本歌曲被改得面目全非、意境全無。學習內容的增多造成演唱者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更大的壓力和更多的困難,這對演唱者的學習素質也是一種考驗。并非所有的歌曲都適合跨界唱法,而一首歌曲如何使用跨界唱法,哪一段用哪一種方式表現的效果更好,需要演唱者在學習過程中去開拓創(chuàng)新、仔細鉆研。
教學者是現代聲樂教學的執(zhí)行者,跨界唱法的教學工作由他們展開??缃绯ú粌H需要教學者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需要有足夠豐富的演唱經驗來支撐各種唱法在表演中的自由轉換,因此也給教學者帶來諸多影響。教學者不僅需要更高的音樂素養(yǎng)和能力,還需要對跨界唱法有超過一般人的認識理解,能夠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傳達[2],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清楚地教授跨界唱法??缃绯ú皇菍γ缆?、民族、通俗的簡單糅合,而是一種新的理念。
現代聲樂教學本身并不完整,尚在發(fā)展之中,有許多問題還在探索,如教材的設計規(guī)劃、教學場地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探索等。對于跨界唱法,教學者需要制定研究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在現代聲樂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提升,引導學生在不同唱法之間進行轉換。演唱是對歌曲意境的領悟和情感的表達,聲音和情感的雙重美感是演唱中相輔相成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學者對于跨界唱法除了技巧傳授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領悟和表達能力。歌唱藝術的表演并非只是技巧性的,而是表演者對于創(chuàng)作者思想的理解和情感的傳遞,教學者需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多方資料,正確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在這一基礎上有自己的領悟,在各種唱法的轉化之間強化歌曲的情感表達。
教學模式是現代聲樂教學的方法論,跨界唱法因其涉及的技巧多變,內容駁雜,需要建立起正確的教學模式,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缃绯ㄉ婕懊缆暋⒚褡?、通俗唱法的技巧,需要在各種唱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能夠在各種技巧之間進行轉換。因此,教學模式不僅需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更多的唱法技巧,還需要幫助學生融合學習技巧,并實際運用出來。聲樂的技巧往往建立在氣息、共鳴、音色上,學生在跨界演唱時需要用腰腹來支撐發(fā)音氣息,用胸腔去改變音色,用頭腔達到共鳴的齊整[3]。這些都是跨界唱法的基礎,是技巧平衡點,學生在學習練習的時候需要將之落實到實踐中去。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聲音和作者、作品之間的理解感應,找到什么樣的聲音適合作者的思想和歌曲的情感。歌唱是一種表演藝術,跨界唱法則給了藝術表現更多的自由,因此在教學模式中,應當重視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使不同的演唱者在使用跨界唱法時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可能。
跨界唱法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應運而生,其存在是因為在物質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于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它的出現既滿足了社會大眾的精神享受,也豐富了聲樂演唱形式,使得以后的聲樂藝術作品內容多元、形式多變。其更具自由性的表演風格,能夠讓演唱者更好地樹立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