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容
“君子慎獨”語出《大學(xué)》,它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修身的標(biāo)尺,被好多人恭敬地寫出來,掛在客廳里當(dāng)座右銘?!吧鳘殹辈皇窍矚g獨處。從字面上講,“君子慎獨”的意思是: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言語行為也很謹(jǐn)慎,像有人在旁邊看著一樣。有一個成語,叫“楊震卻金”。楊震是東漢時人,他從小喜歡讀書,知識淵博,五十歲以后才做官,曾官居司徒、太尉等要職。有一次,他從荊州刺史崗位升遷為東萊太守,上任途中路過昌邑縣,昌邑縣令王密是他提拔的,聽說他路過此地,就在一天夜里懷揣“十金”前來拜見。楊震見狀,說:“我認(rèn)為你人不錯,所以提拔了你,而你卻不知我的為人,我是不會接受這種饋贈的?!蓖趺芤詾闂钫鹗窃诳蜌猓蛴蓄檻],怕人知道,就趕忙說:“我特意大半夜來的,沒人知道。”楊震生氣了,說:“怎么沒人知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這個故事真是意味深長。試想,楊震沒這十金,生活不受影響;若接受了十金,就可能因貪贓枉法而招致滅頂之災(zāi)。這確實不是做給人看的,也不僅僅是為了個人修養(yǎng),而是儒家的全身之道———受賄可能犯事,也可能不犯事,拒金肯定不犯事,這約等于買保險。在任何時代,特別是亂世,不管別人怎樣折騰,自己能夠真心守法、守規(guī)矩,乃安全處世第一法寶。
楊震一生“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也不置“產(chǎn)業(yè)”,他認(rèn)為“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這種遺產(chǎn),最豐厚。事實也正是如此,楊震后人秉其浩然正氣,代代出棟梁:兒子楊秉、孫子楊賜、曾孫楊彪都官居太尉,三國時的楊修,是他玄孫。時至今日,“楊震卻金”還感動著我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句話。
人情社會,禮尚往來,不懂變通的楊震不但受當(dāng)時人的嘲笑,估計現(xiàn)代人也會嘲笑他。有些人只會口頭講楊震的故事,說給別人聽,自己心中并不認(rèn)可。最讓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是,有些巨貪高官,是在廉政動員會上慷慨陳辭時被紀(jì)委帶走的!
可怕的是,這樣的人曾是社會的風(fēng)向標(biāo),引領(lǐng)著社會的價值取向。孔子說,君子如風(fēng),小人如草,風(fēng)吹而草動——上邊怎樣做,下邊必會模仿。古人不僅管有德行的人叫君子,管有地位的人也叫君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曾是君子,可他們做不到慎獨,不懂修身,才會敗壞社會,露出小人面目。
真正的君子,慎獨是從心里發(fā)出來的,“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就像聞到不好的氣味就厭惡,看到美好的東西就喜愛一樣。小人則不然,做壞事的人,并非不懂善惡,只是心存僥幸,以為沒人看見,做也就做了。貪官斂財?shù)臅r候這樣想,商家造假的時候這樣想,開車違章的時候這樣想,占小便宜、說人壞話時候這樣想……豈不知所有的事情都有蛛絲馬跡,再掩飾也沒用。
一句謊言,得用十句謊言來圓;一件壞事做下了,得時時警惕事發(fā);說了別人壞話,別人必定以同樣的方式對你;不義之財,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失去……這都是古人的經(jīng)驗總結(jié)。為什么慎獨?頭上三尺有神明。神明不一定真的有,但事情有因必有果是肯定的。
《大學(xué)》里還說:“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音盤,舒泰的意思)?!庇绣X了,就想住個好房子,好好裝修。有德行,則能潤澤身心,使人有廣闊的心胸和舒泰的身體。君子坦蕩蕩,心安了,身體好了,一切順理成章。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拔镉斜灸掠薪K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