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欣
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檢察院,福建 福安 355000
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內(nèi)在要求,是改善民生、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使我國的法律援助事業(yè)走上規(guī)范化、制度化得康莊大道,至今已經(jīng)不知幫助了多少困難群眾脫離苦海、重獲新生??梢哉f國家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為促進法律的公平公正、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卻因為兩種制度適用的范圍、實施的主體、運用的條件、審查的程序不盡相同,導致兩種制度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無法有效銜接和配合,大大影響了兩種制度所能發(fā)揮的實際功能。只有加快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一體化進程,才能更好的解決現(xiàn)有體制的弊端,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
國家司法救助是指對受到侵害但無法獲得有效賠償?shù)漠斒氯耍蓢医o予適當經(jīng)濟資助,幫助他們擺脫生活困境的一種救助制度,2014年,中央政法委印發(fā)了《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2016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fā)《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的通知,司法救助的相關法律制度落實以后,就從體制上解決了對困難群眾進行司法救助的問題。
司法救助工作,是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對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生活面臨急迫困難的當事人采取的輔助性救濟措施。人民檢察院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遵循輔助性救助、公正救助、及時救助、屬地救助的四項基本原則,司法救助的主要程序是受理、審查司法救助申請,提出司法救助審查意見并報請審批,審批通過后發(fā)放救助金。國家司法救助有效解決困難群眾燃眉之急,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法律援助”的開端是在英國,我國將法律援助真正落實到相關法律制度上是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邢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標志著法律援助在我國有了法律依據(jù),2003年國務院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對具體情況進行說明和規(guī)定。
法律援助的義務主體是政府,責任主體是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門,具體負責實施的主體是政府的相關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是通過向符合標準需要法律援助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民事代理以及刑事辯護,讓困難群眾面對民事、刑事案件是可以得到他們所需的法律幫助。法律援助制度是體現(xiàn)我國憲法公平公正原則的一項具體措施,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利益的一張保護網(wǎng)。
從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聯(lián)系上來看,兩項制度都是為了保障人權,都是維護社會公平公正的制度,都體現(xiàn)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兩者還有很多的共同點,例如都是在保護經(jīng)濟有困難的貧困公民的合法權益,讓處于弱勢地位的貧困公民可以平等地站在法庭上,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chǎn)權利不受到非法侵害。要獲得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基本標準也是大致相同的,除了某些特殊案件需要特殊處理外,都是針對經(jīng)濟確有困難、權益受到侵害的貧困公民。一般正常案件中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實施程序也是相同的,都是首先要由當事人主動提出申請,相關法律機構按照司法救助或者法律援助的適用條件,符合條件即可實施,一般不由相關法律機構主動實施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
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區(qū)別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點是法律約束力不同,司法救助從立法的角度上來說并不具有普遍的法律約束力;法律援助具有普遍的法律約束力。第二點是實施主體不同,司法救助的實施主體是國家,是國家給予當事人經(jīng)濟資助,由公、檢、法三部門辦理;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是政府的相關法律援助機構,具體參與法律援助的人員包括專業(yè)律師、志愿者、社會團體等。第三點是方式不同,國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為主要方式,并與思想疏導、宣傳教育相結(jié)合,與法律援助、訴訟救濟相配套,與其他社會救助相銜接;法律援助是對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將辯護書和起訴書等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或者根據(jù)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第四點是費用性質(zhì)不同,司法救助是發(fā)放救助金;法律援助是免收各項法律服務費用。
現(xiàn)在我們實行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屬于兩個體制,兩個體制非常不利于困難群眾尋求法律幫助。如果一個人同時需要到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那么他需要向國家司法救助機關提出司法救助的申請,向人民法院提出法律援助的申請,然后等待審查程序的結(jié)果,兩種途徑所需的材料、條件、場所不同,不僅相關機構耗費了人力物力,申請人奔波和等待時間也是漫長的。兩個體制的不協(xié)調(diào)使法律幫扶作用被削弱,也影響了我國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和統(tǒng)一性。
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認定標準是不統(tǒng)一的,根據(jù)2016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fā)的《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司法救助的救助金以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所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準確定,一般不超過三十六個月的工資總額,損失特別重大、生活特別困難,需要適當突破救助限額的,應當嚴格審核控制,依照相關規(guī)定報批,總額不得超過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判決的賠償數(shù)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對公民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jīng)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公民依法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事項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雙重標準暴露了審判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問題,影響了兩種制度發(fā)揮為人民服務的功能。
國家司法救助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在很多方面的溝通交流是缺乏的,溝通聯(lián)系的不及時、不全面、不充分,影響了兩種制度功能的有效發(fā)揮,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銜接與配合問題亟待解決。法院指定辯護人的個人能力、辦案質(zhì)量不能充分保障,法律援助機構人才隊伍的建設有待加強。在社會上對于法律援助的宣傳不全面,有的知識落后群眾還不了解相關政策,參與法律援助的社會團體和法律工作者也還遠遠不夠。
加強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制度的聯(lián)合立法工作,盡快制定出一部統(tǒng)一的國家法律,將兩種制度有機結(jié)合、有效統(tǒng)一,發(fā)揮最大的功效。在這部統(tǒng)一的法律中,應該明確相關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制訂統(tǒng)一的適用范圍、條件和標準,有些相關部門可以合并,有些多余部門可以考慮撤銷,讓申請人最快最便捷地獲得法律幫扶。建議進一步擴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受理范圍,審判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要增加溝通交流,加強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銜接與配合。立法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這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重大工程,我國始終堅持依法治國,法律是先行,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各級政府應該強化法律援助責任,認真落實援助工作,加大對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對困難群眾的經(jīng)費支持力度。政府應該將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相關費用列入財政預算之中,確保各項必要的辦公經(jīng)費不會短缺。同時也要加強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隊伍的建設,擴大相關宣傳,建立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法律人才加入到隊伍中。組織相關法律培訓,增強各援助機構、團體和個人的法律服務能力。建立有關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的監(jiān)控部門,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確保有關工作的實行效率和實行質(zhì)量,切實維護好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
只有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使用統(tǒng)一的受理標準,才能讓受理人在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后得到相應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兩者一致的幫助才能讓受理人在案件全過程中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充分的保障。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部分,兩者統(tǒng)一標準,可以讓已經(jīng)接受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在審判中獲得司法救助,讓已經(jīng)獲得司法救助的當事人在需要時還可以得到法律援助。對于“經(jīng)濟困難”的認定,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統(tǒng)一的標準,在不同地區(qū)應該執(zhí)行不同的標準,保證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的公平公正。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審查原則和程序,一個機構審查通過以后,另一個機構不必再重新審查,避免雙重審查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以及避免審查結(jié)果不一致帶來的尷尬局面,讓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真正成為經(jīng)濟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福音。
為了有效加強國家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銜接與配合我們做了許多探討,加強相關立法工作,制訂一體化的援助法律,強化政府在法律援助中的責任與作用,有效落實法律援助工作,統(tǒng)一對經(jīng)濟困難群眾的受理標準,確立嚴格公平的審查原則。這些措施讓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增加互通、合力發(fā)功,把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讓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傳遞到每一個中國人的手中,共同實現(xiàn)我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參 考 文 獻 ]
[1]高松元.淺談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銜接機制的確立[J].平原大學學報,2006(01):33-36.
[2]梁桂芝.論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的一體化[J].理論前沿,2007(14):21-23.
[3]湯嘯天.論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制度的銜接[J].中國司法,2009(01):90-91.
[4]高遠.本市實現(xiàn)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無縫銜接”保護經(jīng)濟困難當事人平等合法權益[J].上海人大月刊,2008(11):38.
[5]李美娜.我國民事司法救助制度問題及完善研究[D].河北大學,2016.
[6]陳勝才.民事檢察與法律援助協(xié)作機制的思考與完善[J].中國檢察官,2013(23):68-69.
[7]趙鋼,朱建敏.關于完善我國司法救助制度的幾個基本問題——以修訂《民事訴訟法》為背景所進行的探討[J].中國法學,2005(03):17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