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萊陽市公安局破獲一起生產、銷售假冒知名品牌背包案件,成功搗毀一個制假窩點。
今年7月下旬,萊陽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接到群眾舉報,稱當?shù)啬称じ锕旧a、銷售假冒某日本知名品牌背包。經偵大隊緊緊抓住這一線索,迅速展開摸排。由于該皮革公司的工商登記地址在萊陽城郊旌山路北側,沒有標注詳細地址,辦案民警到實地查看時,并沒看到該皮革公司的牌子。民警于是又對旌山路段所有的單位進行仔細甄別,最終在這條路的盡頭發(fā)現(xiàn)有家大門緊閉的企業(yè),門口沒掛牌照,門兩側張貼著“預防為主安全生產”的標語。民警感到十分可疑,遂將此處作為重點排查對象。
7月26日16時許,民警發(fā)現(xiàn),有人打開了正對著這家企業(yè)大門的車間,里面擺了許多排貨架,陳列著類似背包、手提包的物品。為了探明究竟,民警喬裝打扮成經銷箱包的客戶,敲開了這家公司的大門。與該企業(yè)負責人張某溝通后,民警順利進入公司的樣品間,看到貨架上擺放著10余款貼有某知名品牌標簽的背包。
隨后,萊陽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很快與該知名品牌國內總代理人取得聯(lián)系,證明張某并未取得權利人的授權。7月31日上午,為了提取相關涉案證據(jù),經偵大隊組織便衣民警前往該皮革公司,以洽談業(yè)務的名義尋找張某,卻沒看到張某的身影,公司工作人員也表示不知道其去向。
根據(jù)前期摸排的信息,他們重新調整偵查方向,很快在青島發(fā)現(xiàn)了張某的蹤跡。民警調查發(fā)現(xiàn),張某訂了8月6日上午從青島飛往境外的機票。民警分析張某離境之前應該還會回到萊陽。
8月3日7時許,在萊陽蹲守的民警發(fā)現(xiàn)張某的車開出了公司。辦案民警驅車緊隨其后,并在超車的瞬間辨認出駕車人正是張某。各路抓捕民警迅速集結,在距離該皮革公司不遠的檢查站將張某成功抓獲。
在訊問過程中,張某一臉鎮(zhèn)靜,稱公司守法經營,沒有任何問題,并拿出7份偽造的授權委托書、商標注冊證及注冊商標受理通知書,以表明其生產的箱包具有合法手續(xù)。
當民警詢問張某,是否生產過某知名品牌背包時,張某拿出一份注冊商標受理通知書。民警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該受理通知書上的商標圖案除了上方注有該知名名牌商標外,下方還有兩行英文單詞,與該品牌注冊商標有明顯區(qū)別。然而,張某矢口否認自己公司的制假行為。
辦案民警于是將張某帶回公司現(xiàn)場對證。在他辦公室的墻角,民警指著地上的幾個背包發(fā)問,張某辯稱這是參照別人的款式自己加工的產品。隨后,民警又從另一間辦公室搜出一摞印有假冒注冊商標的標識,張某頓時神情沮喪,承認在未取得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生產過假冒品牌背包,但已經全都銷售完了。但辦案民警隨后在其公司倉庫內,現(xiàn)場搜查出大量假冒品牌背包和已經封好的發(fā)貨箱1500個。鐵證如山,張某無奈地低下了頭。
據(jù)了解,張某從事箱包生意已有十幾年時間,2015年他投資建起了皮革公司,專門從事箱包生意,因經營不善,公司發(fā)展并不如意。張某便把目標放在了近年網(wǎng)上爆紅的某知名品牌背包,擬了一份商標注冊申請書,并設計了一個類似的商標標識,企圖蒙混過關。張某公司生產的背包仿造得很像,價格只是正品的十分之一。
經查,自今年2月開始至案發(fā)前,張某在未取得品牌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在萊陽、青島等地非法印制商標,以生產其自有品牌和取得授權的箱包為掩護,組織人員大批量生產假冒某知名品牌背包,并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將假冒產品銷往全國十幾個省份,共計售出4.9萬余個,涉案金額2100余萬元。辦案民警還從張某公司查獲尚未出售的假冒背包5.2萬余個、假冒商標標識8.9萬余個。目前,張某因涉嫌侵犯知識產權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