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磊
隨著民國熱和近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深入,民國小報逐漸回歸人們的視野。以吉林大學孟兆臣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和以朝華出版社為中心的出版方,重新挖掘了小報的價值,并將其帶人大眾的視野之中。
在中國近代史(1840~1949年)上,報人們曾出版過大量的小報,其數(shù)目之巨,至今無法統(tǒng)計。所謂小報是指開張比大報小、內(nèi)容與大報相比較,其辦報宗旨更貼近大眾,內(nèi)容包括:新聞、評論、政府命令、文藝、知識、常識、娛樂、地方掌故等。小報的另一大特點是針砭時弊,筆鋒犀利。
小報相對于大報來說,有這樣幾個特點:(1)形式上:小報的開張上比大報小,或四開,或八開,或橫四開、橫八開,或方型。(2)種類上:按時間劃分有日報、三日報、周報;按內(nèi)容劃分有花報、戲報、游戲場報、黨派團體報、電影報、舞報、小說報等。(3)數(shù)量上:小報數(shù)量巨大,僅上海圖書館一處,據(jù)編者不完全統(tǒng)計,就有千種以上。(4)內(nèi)容上:與大報不同,小報以休閑娛樂為主。(5)地域上:大報是全國性的,小報則是地方報刊,用地方方言,寫地方事。大體來說,小報分為南派和北派,北派如北京、天津、青島等地。南派小報中,以上海為最多,蘇州小報多用吳語,廣州的小報多用粵語。
小報逐日記載了中國近代社會的變遷,是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全方位的大型史志,其內(nèi)容涉及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與中國近代有關的所有研究領域,如近代政治史、經(jīng)濟史、城市發(fā)展史、戲劇史、藝術史、電影史、文學史、新聞史、廣告史、軍事史(包括抗戰(zhàn)文獻),對于諸多研究課題,如近代城市風俗、時尚、新聞評論、名人軼事、影評、戲評、劇場、明星、漫畫、名人書畫、通俗小說、詩詞、俗曲、小品文、俗語掌故、跳舞等。內(nèi)容范圍重點是反映全國各地之事,同時也涵蓋部分國際要聞、趣聞和科技動向。而當時辦報的社會名人所撰寫的大量專題文章、白話小說和雜文此后再沒能結集成冊出版,所以當今只能通過查閱此種載體才能找到,更顯彌足珍貴。
改革開放之后,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寬,晚清、民國時期的娛樂報刊開始引人關注,但是由于小報資料珍惜,不容易搜集,給研究者增加了難度。與此同時,許多圖書館不重視小報的保存,報紙與刊物混存,沒有底數(shù)、沒有目錄、沒人整理、沒有保護,成堆疊壓在一起,任其破損?;诨A資料的缺失,民國小報雖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小報研究依然不溫不火,令人惋惜。晚清民國小報53年的歷史,200多種小報是今人研究晚清民國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如今卻如垃圾般被處理,實在讓人心痛。
2010年,在孟兆臣教授、劉輝老師、劉悅斌老師的組織下,基于對小報的搶救性保護的原則下,《中國近代各地小報匯刊》(第一輯)在學苑出版社出版,《匯刊》將收集到的在各地區(qū)出版的具有代表性且保存較好的報紙,按原樣等比例影印。尊重文獻的時代背景,盡可能100%保留小報的原貌,使一大批小報以這種方式,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為今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2018年之前,《匯刊》持續(xù)出版了六輯,為小報的保存立下了汗馬功勞。
2018年4月,《中國近代各地小報匯刊》最后三輯的出版工作,在朝華出版社啟動,叢書重新命名《中國近代各地小報匯刊續(xù)編》,體例設計上延續(xù)前六輯的風格,但在內(nèi)容的把握上更加嚴謹?!独m(xù)編(第一輯)》將于1 1月初上市,第二、三輯也會陸續(xù)在2019年、2020年上市。相信到時,一部小報史會完成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人們對小報也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把握尺度而不逾越底線,合理對待而不全盤否定,只有這樣,我們們才能辯證地看問題,從文山書海中找到歷史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