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華 謝標洪 朱文達
摘要: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為害我國玉米的主要病蟲害為玉米瘤黑粉病、玉米絲黑穗病、玉米銹病、玉米螟和玉米金龜子。對于玉米3大病害的防治,關鍵措施為抗病育種,選育抗病豐產(chǎn)品種;而對于玉米2大害蟲的防治已經(jīng)有成熟的經(jīng)驗,但發(fā)生為害仍然很嚴重,關鍵是交替和輪換選用殺蟲劑,以免長期單一噴施一種殺蟲劑而導致抗藥性的產(chǎn)生而使防治效果下降。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抗病育種;抗藥性;防治措施
引起中國玉米的三大病害為玉米瘤黑粉病、玉米絲黑穗病和玉米銹病,國內(nèi)外科學家強強聯(lián)合,著重在重病基地開展了抗病育種研究,培育抗以上3種病的豐產(chǎn)玉米新品種,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玉米2大害蟲為玉米螟和暗黑金龜子。特別是玉米螟,如是玉米植株早期鉆蛀為害,常造成葉面排孔和導致成株期植株倒伏及營養(yǎng)輸送受阻。玉米暗黑金龜子常群集為害,會咬食玉米莖稈而致使植株斷裂。
1玉米瘤黑粉病
主要在莖節(jié)、雌穗和雄穗形成形狀、大小不同的瘤狀物。病瘤開始有白色薄膜包圍,后病瘤迅速膨大后內(nèi)部逐漸變黑,特別是病瘤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落在地面及其它玉米植株上。該病病原物為真菌。主要防治措施:選種抗病豐產(chǎn)品種是防治該病最經(jīng)濟有效的措施。目前,國內(nèi)外公司科學家們在重病田通過人工授粉來選育抗病豐產(chǎn)良種,跨國公司特別是美國杜邦公司在中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在全國30多個基地選育和種植了大批玉米新品系,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收獲后要及時深耕,及時清除病殘體;非寄主輪作;施用腐熟有機肥;及時摘除病瘤。
2玉米絲黑穗病
穗期癥狀最為明顯,雄穗部分小花受害,基部膨大形成菌癭,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除苞葉外,全部病成菌癭。成熟葉苞葉開裂散出黑粉,病菌主要落在土面及其它玉米植株上,特別是病穗后期可以見到病穗絲狀殘余維管束組織,因而得名為絲黑穗病,也因此病癥而區(qū)別于玉米瘤黑粉病。真菌病。主要防治措施如下:在重病田選育抗病豐產(chǎn)品種;非寄主輪作;三唑酮或多菌靈拌種;人工摘除病穗后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
3玉米銹病
主要侵染葉片,嚴重時葉鞘、苞葉及雄穗亦可受害。初期僅在葉片兩面散生黃褐色夏孢子堆,后期則病部可產(chǎn)生棕褐色冬孢子堆。病初期顯微鏡檢病原物,可以觀察到橢圓形或近亞球形淺褐色的夏孢子。防治措施如下:重病田選育抗病豐產(chǎn)品系(種),同時對新選出的品系在人工病圃進行鑒定或試種,確保玉米新品系(種)的抗病豐產(chǎn)性;根據(jù)田間的營養(yǎng)情況施用美國瑞萊系列肥料,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以增強玉米新品種的抗病性;集中深埋或燒毀玉米病殘體以減少侵染源;在發(fā)病初期開始交替噴施腈菌唑、三唑酮、固體石硫合劑等,減輕銹病病菌的致病力及延長這些殺菌劑的使用年限,注意施藥時隔7天左右1次,連續(xù)防治3次方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4玉米螟
老熟幼蟲圓筒形,體長20~30mm,頭深褐色,背部顏色有淺褐或淡紅色等多種,中、后胸背面每節(jié)各有毛片4個,腹部1~8節(jié)背面有2排毛片,前排4個較大,后排2個較小。綜合防治措施:處理越冬寄主秸稈,將秸稈做燃料、肥料、飼料或工業(yè)原料等,壓低蟲源基數(shù);田間和人工圃相結(jié)合培育和鑒定抗蟲品種;春夏玉米混種區(qū)壓低春玉米,擴大夏玉米種植,切斷第1代玉米螟的食料,從而也減輕第2代和第3代的蟲量;發(fā)現(xiàn)玉米螟卵塊人工摘除后于田外銷毀;充分發(fā)揮白僵菌和Bt的生物防治作用,但蠶區(qū)慎用白僵菌,以免蠶致?。慌囵B(yǎng)和釋放玉米螟的主要天敵赤眼蜂,減輕玉米螟的為害;掌握玉米心葉初見排孔、幼齡幼蟲群集心葉而未蛀入莖稈之前,采用馬拉硫磷或晶體敵百蟲顆粒劑,直接丟放于喇叭口內(nèi)均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ńz蔫須后,剪掉花絲,用晶體敵百蟲制成泥漿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晶體敵百蟲或馬拉硫磷藥液滴于雌穗頂部,效果亦佳。此外,可利用玉米螟成蟲的趨光性,7月上旬~8月上旬用高壓汞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玉米螟成蟲。
5玉米暗黑金龜子
成蟲黑褐色無光澤;腹部臀板不呈半月形,腹部節(jié)與節(jié)間中央部分分界線明顯。幼蟲肛門開口于腹部末端。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利用金龜子的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捉,在黃昏時搖晃玉米后,再用人工捕捉消滅掉;還可利用暗黑金龜子的趨光性,在晚上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在玉米灌漿期用阿維菌素加高效氯氟氰菊酯或銳勁特等,間隔5~7天噴1次,連噴2次,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收稿:201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