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剛,張俊文
(1.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731600;2.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731600)
豬胃線蟲病是由蛔狀科的蛔狀屬、泡首屬、西蒙屬及腭口科的鄂口屬線蟲寄生于豬的胃內,引起急、慢性胃炎,小豬因此發(fā)育受阻的一類線蟲病。我省各地都有本病發(fā)生,圓形蛔狀線蟲以最高感染率高達86.4%;六翼泡首線蟲感染率為1.4~70%。
1.1 圓形蛔狀線蟲:又叫螺咽胃蟲,蟲體淡紅色,唇少,咽壁為螺旋形加厚組成。只在蟲體左側有頸翼膜,雄蟲長10~15mm,右側尾翼膜大于左側約2倍,有四對泄殖孔前乳突和一對后乳突,位置均不對稱,交合刺左長右短,雌蟲長16~22mm,陰門位于蟲體中部稍前方,蟲卵為34~39X20微米,深黃色,卵殼厚,外膜不平滑,兩端呈條紋塞狀,內含幼蟲。
1.2 六翼泡首線蟲:又叫環(huán)咽胃蟲,蟲體前端咽部角皮略為膨大,以后每側有三個頸翼膜,頸乳突排列不對稱,口小無齒,咽壁呈簡單的彈簧狀,中部為環(huán)形。雄蟲長6~13mm,尾翼膜狹而對稱,有泄殖孔前后乳突各四對。雌蟲長13~22.5mm,陰門位于蟲體中部的后方,蟲卵大小為34~39X15~17微米,卵殼厚,內含幼蟲。
2.1 圓形蛔咽線蟲的蟲卵隨豬糞排出體外,被中間宿主食糞甲蟲所吞食。幼蟲在甲蟲體內發(fā)育到感染期,豬在覓食時吞食這些甲蟲而被感染。蟲體在豬體的壽命約十個半月。
2.2 六翼泡首線蟲與前蟲相似,蟲卵被中間宿主(許多種食糞甲蟲)所吞食,含感染性幼蟲的甲蟲如被不適當?shù)乃拗鳎ㄈ瑛B類)所吞食,幼蟲卵即在其食道內形成包囊、但仍具感染力,在豬體內幼蟲侵入胃粘膜內生長,6周后發(fā)育為成蟲。
各種年齡的豬都可以感染,但主要是仔豬、架子豬。哺乳母豬較不哺乳母豬受感染的為多。停止哺乳的母豬有自愈現(xiàn)象,但此現(xiàn)象可因體質較差而延緩或受抑制。公豬感染和非哺乳母豬相似。乳豬由于接觸感染性幼蟲的機會不多,故受感染的也較少。感染主要發(fā)生于受污染的潮濕的牧場、飲水處、運動場和圈舍。果園、林地、低濕地區(qū)都可以成為感染源。豬飼養(yǎng)在干燥環(huán)境里,不易發(fā)生感染。
胃壁上有牢固地附著的蟲體。幼蟲侵入胃腺窩時,引起胃底部小點出血,胃腺肥大。成蟲可引起慢性胃炎,粘膜顯著增厚,并形成不規(guī)劃的皺褶。胃內容物少,有大量粘液,胃粘膜尤其胃底部粘膜紅腫、有小出血點,有扁豆大圓形結節(jié),上有黃色偽膜,粘膜增厚并形成不規(guī)則皺褶,蟲體上被有粘液。嚴重感染時,多在胃底部發(fā)生廣泛性潰瘍,潰瘍向深部發(fā)展形成胃穿孔。在成年母豬,胃潰瘍可向深部發(fā)展,引起胃穿孔而死亡。
當豬胃蟲輕度感染時不呈顯著癥狀,重度感染時幼豬發(fā)生慢性胃炎、食欲減低、喜喝水、體消瘦、發(fā)育不良,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用洗凈沉淀法檢查糞便,找出蟲卵作為診斷,但生前診斷比較困難,只有結合臨床癥狀,死體剖檢從胃內找出成蟲作為確診。
6.1 合理建筑豬舍并保持清潔。豬胃蟲需要食糞甲蟲作為中間宿主,故豬舍地面宜用三合土或石板條建筑,使甲蟲無法在豬舍中生存。要經(jīng)常清除豬糞,傾于貯糞池中堆漚腐熟,以殺滅蟲卵。
6.2 豬舍及放豬地附近不要種植白楊,以免金龜子采食樹葉時落下被豬吞食,或豬拱地吞食金龜子的幼蟲蠐螬而發(fā)病,不讓豬到有劍水蚤、甲蟲等中間宿主地方以免感染。逐日清掃豬糞,運往貯糞場堆積發(fā)酵,有計劃定期預防性驅蟲。
6.3 敵百蟲每公斤體重0.1g的劑量混于飼料中喂服。
6.4 二硫化碳,按每公斤體重給藥0.1~0.2ml的劑量,以胃管或膠囊投服。
6.5 檳榔、苦楝樹二層皮、大黃、芒硝各10g,煎液,候溫以胃管灌服(供50kg體重豬用)。
6.6 中藥治療:雷丸、榧子、檳榔、使君子、大黃各等分,共研為細末,25kg重的豬一次服9g量。
6.7 左咪唑,每千克體重7.5mg,內服或肌肉注射,對紅色豬圓線蟲有高效。
6.8 酒石酸噻嘧啶,每千克體重22mg(每頭豬不得超過2g)混入飼料喂服,對成蟲的驅蟲率為96%。
6.9 芬苯達唑,每千克體重5~7.5mg,混入飼料喂服,驅蟲率為100%。
6.10 伊維菌素,每千克體重0.3mg,內服或皮下注射。
6.11 阿維菌素,每千克體重0.3mg,內服或皮下注射。
6.12 多拉菌素,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