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龍
在西方,考核一個政客的第一道試題是——忍耐。
光是漫長而激烈的競選過程就夠難熬的,其間還會碰上無數(shù)意料不到的打擊,沒有足夠的忍耐力是堅持不下來的,即便成功地爬到了國家政要的位置上又怎樣呢?他們在國內(nèi)接觸選民或出國訪問的時候,有誰沒遭到過民眾的圍攻、謾罵,甚至還受到過石頭子、臭雞蛋和西紅柿的襲擊?
讓我感到饒有興味的是他們的表情:你罵你的,你扔你的,我尷尬歸尷尬,只要你沒有扔一石頭把我的腦袋開了瓢,我就該笑還要笑,該說還要說,該干什么照干不誤!
這就是功夫。
有時還不僅僅是政客,只要在西方是個名人或有錢有勢的人,就很容易碰上類似的尷尬,當(dāng)年,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在芬蘭舉行記者招待會,突然遭到蛋糕襲擊,滿頭滿臉都是奶油,像爛葡萄一樣滴流甩掛,他卻仍不忘保持風(fēng)度,并立即找到詞兒為自己解嘲:“味道還不錯,只是這東西破壞了我的節(jié)食計劃!”
“小不忍則亂大謀”,你心里既有“大謀”,在小處就要能忍。那么,西方政客的這種“忍功”又是怎么練出來的呢?
這就不能不提到美國的第23任總統(tǒng)本杰明·哈里森所創(chuàng)立的“燒烤俱樂部”。他似乎是最早意識到一個自稱是民主國家的政要,對民眾該有怎樣的忍耐力,于是便著手有計劃地培訓(xùn)和鍛煉政客們的“忍功”。他定下規(guī)矩:每年的春天,在白宮舉行一次特別的記者招待宴會,不是要用飯菜堵住記者們的嘴,而是鼓勵和吸引他們張開嘴。實際上,那一天吃不吃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赴宴的人必須提前準(zhǔn)備好一些幽默故事和歌曲,諷刺一下總統(tǒng)和他的內(nèi)閣成員,所以才叫“燒烤俱樂部”——要“燒一燒,烤一烤,但原則上不能燒焦,不可烤糊”。
在2001年3月24日傍晚的“燒烤”中,記者們首先拿前任總統(tǒng)夫婦開涮。這是一段錄像節(jié)目:“克林頓”身穿囚服,單膝跪地,放聲高歌:“即使你是在逃犯,我也會赦免你!”緊接著“希拉里”滿臉無辜地唱道:“我們只拿走了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這只不過是沙發(fā)、桌子、椅子、古董和水晶石?!边@顯然是在諷刺“特赦門”事件和克林頓夫婦下臺后帶走了大量白宮里的東西。隨后是前任副總統(tǒng)“戈爾”出場,同樣也高歌怨曲:“我明明贏得了大選,明明贏得了更多的選票,那幫共和黨的法官卻讓我離開了白宮!”
記者們還以動畫片的形式涮了一把時任總統(tǒng)小布什,他們用得克薩斯州(小布什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一種豆子代表小布什全家,幕后配樂唱道:“他來自得克薩斯州,他擁有貴族血統(tǒng),他沒有獲得足夠多的選票,但是他卻當(dāng)選了總統(tǒng),這是因為他有一個尊貴的姓氏。”
小布什說自己得了口蹄疫的那句著名的蠢話,也是在這次“燒烤”會上被“烤”出來的。正式的“燒烤”尚未開始,他就先有幾分緊張,越想靠幽默給自己解圍,就越是出自己的丑。他先說要克隆自己的副總統(tǒng)切尼:“我相信很多人還不真正了解我,我正在研究基因技術(shù),我的最終目標(biāo)是為了克隆第二個切尼,這樣我就可以在任期內(nèi)度過四年的悠閑時光?!苯又殖姓J(rèn)自己“近來有時發(fā)音不夠清楚,原因是不幸感染了正在歐洲流行的口蹄疫”。還表白說正為自己的“拙語癥”而苦惱不已,甚至極不合適地引用了加里森·基勒罵他的話:“布什一張嘴就要壞事?!?/p>
對于政客來說,說蠢話比辦蠢事更危險,因為干了蠢事不一定立刻就能讓人知道。
這樣的美式“燒烤”一年一次,每個總統(tǒng)在任幾年,就要被“燒烤”幾次,可想而知,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忍耐力會有多大的好處?!盁尽睍龊袼麄兊哪樒?,鍛煉幽默感和嘴皮子。
美國人還有其他許多對政客進(jìn)行“燒烤”的辦法,比如,在每年4月1日的愚人節(jié)上要評選出全美第一愚人,克林頓第二次當(dāng)選“美國愚人”。美國人說他愚,卻并不一定就不喜歡他,克林頓卸任總統(tǒng)時的支持率仍高達(dá)65%。
既然美國人對自己的政客們經(jīng)常這樣“燒烤”,其他西方的小兄弟國家自然就紛紛效仿,久而久之,發(fā)現(xiàn)獲益匪淺:忍耐原來是應(yīng)付危機(jī)和一切困難的最佳對策。忍耐往往比憤怒有效,并常常能打開所有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