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紅
(遼寧省錦州農(nóng)業(yè)科學院 遼寧 錦州 121017)
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中、低海拔地區(qū)的山坡地、林下、野草地、道路邊緣、農(nóng)田及河灘。主要分布在我國和朝鮮、蒙古、俄羅斯,我國南起廣東北部,北至黑龍江都有野生種群。蒲公英屬食藥兼用植物,營養(yǎng)豐富。它的嫩葉能作為野菜生吃或烹調(diào)食用,如蒲公英炒肉絲等;花能釀酒,花蕾可以腌泡食用,根部也可以吃。蒲公英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藥材,藥用價值很高,被譽為中草藥的“八大金鋼”之一。我國野生蒲公英資源分布比較廣泛,但數(shù)量有限,作為中草藥資源開發(fā),其產(chǎn)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為了使蒲公英不論是作為野菜食用,還是作為中草藥使用,都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2014年錦州農(nóng)業(yè)科學院從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引進蒲公英,開始了蒲公英人工栽培技術研究。通過4年的試驗研究,錦州農(nóng)科院總結出一套適合遼西地區(qū)露地蒲公英人工栽培技術。
1.1 選地。蒲公英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但肥沃、疏松、土層深厚的土壤會生長更好。為確保人工栽植蒲公英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性,種植時以選擇土層深厚疏松、土質(zhì)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或腐殖質(zhì)含量較高的壤土為最好。1.2 整地。選好地以后,人工除去雜草和石塊,每畝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2 000~3 000 kg,復合肥30~40 kg,將土地深耕,深度最好達到30 cm以上,之后整平耙細。做成寬l20~130 cm、高20~25 cm的高畦,畦長根據(jù)情況而定,為了便于澆水及其它管理,以20~30 m為宜。
2.1 直播。直播的好處是不用二次栽植。蒲公英比較耐低溫,錦州地區(qū)可在3月中下旬播種,在畦面上開行距8~10 cm的淺溝,溝深1~2 cm即可,株距5~7 cm,一穴雙粒種子,覆土厚度以種子不外露為最佳。播后及時在播種畦上撒一薄層松針,噴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2.2 育苗及定植。育苗的優(yōu)點是在設施條件下穴盤育苗,溫濕度及光照條件容易控制,成苗率高,苗期生長速度快,但需要移栽定植。將配好的營養(yǎng)土放在育苗盤中,單粒或雙粒點播,覆土厚度以蓋住種子為宜,播種后及時噴水保濕,用地膜把育苗盤上面覆蓋,以利出苗。出苗率達80%時取下地膜。出苗后注意經(jīng)常噴水,使幼苗健壯生長。育苗期土壤溫度以15℃左右最佳。幼苗3~5片葉時移栽。蒲公英的定植在春季進行,一般采用開溝定植的方式,畦寬120~130 cm。畦面溝距8~10 cm,株距5~7 cm,一穴雙株,栽完馬上澆水,3~5 d可成活。
3.1 中耕除草。蒲公英定植后緩苗較快,及時除掉田間雜草,以利幼苗快速生長,一般10 d左右中耕除草1次為宜。
3.2 水分管理。遼西地區(qū)比較干旱,噴灌或滴灌是必備條件,少澆勤澆。雨季一定要挖溝排水,以免積水導致爛根。水分管理得好,蒲公英的長勢才能有保證。
3.3 施肥。1年生蒲公英,整地時一次性施有機肥和復合肥,可施用有機肥2 000 kg/畝、復合肥(氮磷鉀含量15-15-15)30 kg/畝,生長季不用追肥。2年生蒲公英第2年春天萌發(fā)前,結合清園開溝施入復合肥(氮磷鉀含量15-15-15)30 kg/畝即可。
蒲公英抗病性強,病害發(fā)生較少,主要注意白粉病的防治。春季開始,噴施阿泰靈,增強蒲公英的免疫力,減少田間發(fā)病幾率。發(fā)病初期及時用10%多抗霉素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連續(xù)2~3次。蒲公英比較抗蟲,干旱年份注意蚜蟲的防治,可用3%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噴霧。
蒲公英的全身都是寶,按照不同用途可分別采收不同部位。蒲公英的嫩葉可直接采摘,清洗干凈作為野菜生食或烹調(diào);葉片還可焙干或晾干,作為藥材出售。采收根部一般在秋天,當年秋天采收1年生的根,洗凈晾干,可以食用或作為蒲公英茶的原料;第2年秋天采收2年生的根,洗凈晾干,作為中藥材的原料出售。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鮮食蒲公英和作為藥材的蒲公英焙干葉片、根基本都是群眾采集的野生蒲公英,數(shù)量少、季節(jié)性強,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質(zhì)量也得不到保證。人工栽培蒲公英易管理、見效快、質(zhì)量容易控制,特別是嫩葉供應期較長,規(guī)?;N植以后,隨著蒲公英加工業(yè)的發(fā)展和消費群體的擴大,一定能夠使蒲公英成為種植業(yè)的寵兒。